天天看點

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

作者:光明網

作者:王培安(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

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是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堅實基礎和持久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口問題始終是大陸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大陸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口問題,根據大陸人口發展形勢,作出逐漸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重大決策,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人類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人口形勢複雜多樣,大陸人口形勢呈現出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既面臨機遇又面臨挑戰。立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充分認識世界人口發展格局變化,全面把握大陸人口發展态勢,完善人口發展戰略,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

1.充分認識世界人口發展格局變化

從曆史看,近百年來,世界人口的數量、素質、結構、分布及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都發生了最為劇烈的深刻變化,對國際政治、經濟、社會乃至外交産生深遠影響。

世界人口規模經曆了20世紀初的爆炸式增長後,人口增速日漸趨緩,預計将于本世紀完成人口轉變并進入人口負增長。人口轉變是指人口從“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經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再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轉變的自然過程。較早完成工業化的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已于20世紀上半葉完成人口轉變,亞洲和拉美地區則于20世紀90年代完成了人口轉變,目前非洲正處于人口轉變過程中。目前,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南韓、新加坡等均已完成人口轉變,其中多數國家已經步入人口負增長階段,一些國家依靠國際移民保持着人口增長。全球人口負增長或将引發國際人口遷移态勢的變化。

世界人口重心南移,由亞歐轉向亞非。20世紀初至今,亞洲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從57.4%增至59.5%,仍然保持全球人口重心的地位;歐洲從24.7%降至9.6%,北美洲穩定在5%左右;非洲從8.1%提高至17.2%,成為世界人口次重心。預計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将在22世紀超過亞洲。世界人口重心轉移将帶動國際政治和經濟格局重心的轉移。

人口老齡化成為世界普遍趨勢。受生育水準下降和預期壽命延長的雙重影響,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20世紀50年代,全球65歲以上人口比重不到5%,隻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國家進入老齡社會。2001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比重提高至7%,全球總體進入老齡化時代。2020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比重達到9.3%,超過半數國家邁入老齡社會,日本、意大利、德國等20多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20%。聯合國預計,2050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比重将達到16%,2100年預計達到23%。人口老齡化不僅對全球勞動力市場帶來重大影響,而且對社會保障、衛生保健和養老金制度的财政可持續性以及全球性養老服務資源配置帶來重大挑戰。

區域間和不同發展水準國家間的人口素質差距趨于縮小。但是,全球以及不同區域和國家人口與資源環境的沖突仍然突出。近百年來,不同國家的人口受教育水準、城鎮化、人均預期壽命水準不斷提高。20世紀80年代至今,中等收入國家的人口識字率由62%提高至86.2%,低收入國家的人口識字率由42%提高至63.2%。2020年,全球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6.2%,70%的國家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0%。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從1970至1975年間的58.1歲升至2015至2020年間的72.3歲。20世紀初,歐美國家的人口約占全球的30%,經濟總量約占60%;2021年,二者分别為14.2%、51.3%;歐美國家的人均産出優勢趨于擴大。同時,科技革命沒有根本解決人口與資源環境的沖突問題,氣候變化、難民、能源危機、糧食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仍然嚴重威脅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對世界各地人口健康以及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深遠影響。人口問題對于實作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各項目标仍然至關重要。

2.全面把握大陸人口發展态勢

從人類曆史長河來看,大陸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近百年來,特别是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大陸的人口規模、人口結構、人口分布、人口素質等經曆了巨大變化,進入了人口發展的新時期。大陸的人口發展态勢與世界人口發展大趨勢基本一緻,同時,大陸人口發展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既有顯而易見的優勢和機遇,又面臨不容忽視的風險和挑戰。

大陸擁有人口基數大的顯著優勢,同時面臨出生人口下降的風險。大陸是一個14億多人口大國,分别比發達經濟體的人口總和、高收入經濟體人口總和要多,相當于美國總人口的4.3倍,歐洲總人口的1.9倍,東盟總人口的2.1倍,有世界上最為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超大規模需求市場,既奠定了大陸經濟發展的顯著比較優勢和強大發展韌勁,又奠定了大陸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大體量優勢和回旋空間。從中長期來看,受生育率快速下降的影響,大陸人口已進入零增長或負增長區間。

大陸人口教育和健康水準高于同等發展階段國家的平均水準,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奠定堅實人口基礎。人口素質是一個民族創新的持久動力,是中華民族複興的堅實基礎。2020年,大陸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77.9歲,比世界平均水準高5歲,比中等收入國家高5.7歲,比高收入國家低3.2歲。2020年,大陸高等教育入學率達54.5%,比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準高16.5個百分點,比世界平均水準高14.3個百分點,但與高收入國家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世界知識産權組織釋出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北美和歐洲仍然是創新能力的領先地區,大陸創新能力排名第12位,比印度高34個名次,在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中排名首位。

大陸人口紅利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仍有優勢,同時面臨高齡少子化挑戰。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利用人口紅利優勢,為經濟高速增長創造了良好條件。目前,大陸人口紅利視窗并沒有完全關閉。聯合國預測,2030年前,大陸人口總撫養比既小于低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也小于中高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2050年前仍低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美國通過吸引國際移民等方式保持了良好的人口結構,15~64歲人口比重長期保持在65%左右,本世紀中葉前仍将保持在60%以上。歐盟和日本都面臨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互相交織的局面。目前歐盟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是世界平均水準的2.1倍,日本則高居世界第1位,是世界平均水準的3.1倍。目前和未來大陸生育水準持續下降和人口老齡化加劇是人口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需要積極應對。

大陸人口城鎮化速度相對較快,人口分布還有較大優化空間。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城鎮化水準快速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21年的64.7%,比世界平均水準高7.7個百分點,比亞洲平均水準高14個百分點,比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準高10.6個百分點,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期。人口大國中,印度的人口城鎮化程序緩慢,2020年城鎮化率隻有35%,為全球平均水準的一半。非洲國家人口城鎮化率為43%。但是,大陸人口城鎮化水準與歐美發達國家還有明顯差距。歐洲和北美洲的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77%,高收入國家超過了80%。同時,大陸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不到50%,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存在明顯差距,城鎮人口的消費和生産潛能還沒有得到充分釋放。人口城鎮化存在明顯的區域不平衡。北京、上海、天津等基本完成了城鎮化,西藏、貴州、甘肅、雲南、廣西、新疆等的人口城鎮化水準相對較低。這說明大陸人口城鄉分布還有調整空間,勞動力要素的優化配置還有較大潛能。

大陸人口與家庭發展在國家和社會治理方面具有制度和體制優勢。大陸人口與家庭發展離不開制度和文化等因素。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陸人口發展的曆史,黨和國家始終堅持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根據大陸人口發展變化形勢,适時調整完善生育政策,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人口發展道路,不僅在國家和社會治理方面具有制度優勢,而且在群衆動員和群衆基礎方面積累了文化群組織優勢。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口與家庭發展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3.完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

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正式公布,從組織實施好三孩生育政策,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準,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等多層面、多部門、全周期提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開啟了大陸人口發展的新階段。面對世界百年變局和中國人口發展的新形勢,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推動實作适度生育水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創造良好人口環境。

正确處理好人口規模和結構的關系,推動實作适度生育水準。從人類發展規律來看,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是人類工業化、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可避免的過程,是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普遍經曆的現象。我們要高度重視,但也不必過于憂慮。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生育水準的快速下降,是人口規模和結構變動的最主要因素,推動實作适度生育水準,才能實作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減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構性沖擊,是以需要實施積極幹預措施,修複提升失速下滑的生育水準。應加大新時代婚育文化建設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改革力度,增強生育政策的針對性,避免人口規模過快下降,避免人口結構失衡,實作人口規模和結構平緩變動。

将促進家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完善促進家庭發展的政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家庭建設。“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家庭規模日益小型化,從1982年的4.41人下降到2020年的2.62人,離婚、同居、單身、獨居現象日益增多,家庭的養老撫育功能趨于弱化。我們要汲取西方國家“去家庭化”後“再家庭化”的經驗教訓,大力倡導修身齊家、孝老愛親、适齡婚育、優生優育、責任共擔、代際和諧、家庭和睦的家庭發展理念。研究出台有利于家庭發展的政策體系,營造促進家庭發展的文化氛圍,推動家庭建設與家庭發展。

建構積極生育支援政策體系,加快建設家庭友好型社會。優化生育政策的關鍵是提高生育支援政策的針對性。針對“不願生”問題,加強青少年婚戀教育,宣傳倡導适齡婚育、代際和諧、性别平等、責任共擔的新型家庭文化;建立健全家庭福利政策,減輕家庭育兒經濟壓力。針對“不敢生”的問題,多舉措降低生育、養育、教育的成本,大力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将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援政策,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優化産假、育兒假制度,推行女性就業保障和性别平等制度,鼓勵男性參與子女照料,共同承擔養育責任。針對“生不出、生不好”的問題,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準,全面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健全婦幼健康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實施生殖健康促進行動;加強宣傳倡導和健康教育,優化婚前孕前保健服務,加大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力度,持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抓住重要視窗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十四五”時期是大陸由輕度老齡化向中度老齡化的過渡時期,盡管老年人口規模日益龐大,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但總體上年輕老人居多,大規模失能老人的階段尚未到來,正處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視窗期。為此,應強化全生命周期理念,持續開展老齡化國情教育和生命教育。健全完善覆寫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居家社群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架構,統籌解決失能老人照護服務問題。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推動各領域各行業适老化轉型更新,打造老年宜居環境。健全老年優待制度,積極支援老年人融入社會。

增強人口發展的平衡性充分性,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新動能。人口發展是高品質發展和實作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目前,大陸人口發展依然存在區域和人群之間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同地區在生育水準、預期壽命、教育水準、城鎮化率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是以需要加強對重點地區人口發展的支援,通過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公共資源的再配置,推動人口發展的區域平衡,着力提高欠發達、生态脆弱和部分邊疆地區的人口發展水準。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持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普惠性、兜底性和基礎性民生建設,推動人口發展的城鄉平衡。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勞動力要素的自由流動,實作勞動力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再配置,不斷提高城市包容性,提高城市勞動力的有效供給,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新動能。

加強人口發展國際合作,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目前,世界各國都面臨環境保護、貧困和疾病等人類生存及健康問題,不少國家面臨人口老齡化、低生育率、勞動力短缺等人口問題。共同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加強人口發展領域的國際合作。積極加強與世界各國在氣候環境和人口健康等領域的合作,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各國建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願望更加迫切。積極加強與開發中國家在治理貧困等方面的合作,深化南南合作架構,開創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南南合作典範。積極加強與發達國家在應對人口老齡化、低生育率、勞動力短缺等方面的合作。加強人口發展話語體系和能力建設,積極開展智庫外交,講好中國人口發展故事,傳播中國人口發展經驗,為全球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貢獻力量。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06日0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