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七日,廣袤無垠的亞馬遜雨林裡,一條龐大的森蚺正張開了血盆大口,試圖将一個全副武裝的男人從頭部開始吞食。
而男人卻沒有反抗,反而心甘情願地被蛇纏繞吞食。
原來,男人名叫羅索裡,他以身犯險,親自被蛇吞食來進行實驗。
他這麼做是為了什麼?又是什麼樣的實驗需要讓蛇把人給吞下呢?這一切還要從這些巨大無比的蛇說起。
“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唐代的柳宗元在《捕蛇者說》裡這樣描寫蛇。
它們是一種可怕的動物,有着強烈的毒性,在生活中我們遇到蛇往往是敬而遠之。
但在大陸的遠古文明中,對蛇有着充分的崇拜,傳說我們的祖先女娲、伏羲,都是人首蛇身、半人半蛇的模樣。
《山海經》中有“共工氏蛇身朱發”的記載,是以蛇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至今日,随着城市的發展,蛇類的栖息地不斷縮小,數量也在銳減,很多蛇類都成了保護動物。
曾經在大陸山林中河溝旁随處可見的蛇,如今已經十分少見了。
在去年的7月27日,雲南玉溪的一戶農戶報案,稱自己家中圈養的鴨子被突如其來的巨蛇給吃了不少。
消防隊到現場勘查後,發現了一隻3.6米長,39斤重的緬甸蟒。
蟒蛇沒有毒,主要是通過絞殺的方式來捕獲獵物,它們龐大又有力的軀幹總是讓人心生畏懼。
而這條3.6米長的蟒蛇在我們眼裡是如此巨大,可它要是同亞馬遜熱帶森林裡的森蚺相比,那便是小巫見大巫了。
巨大的森蚺
在國外,有一系列名為《狂蟒之災》的恐怖片。
不同于别的恐怖片裡令人聞風喪膽的鬼怪、妖魔,這部電影成功喚起了人們心中對于“蛇”的恐懼。
而《狂蟒之災》裡那令人心驚膽顫的巨蛇的原型,就是來自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森蚺。
廣袤無垠的亞馬遜熱帶雨林,是全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作為“地球之肺”,它不僅有着所有雨林中最大的面積,也有着最多的物種。
黑凱門鳄、食人魚、箭毒蛙……各種毒蟲猛獸使得亞馬遜熱帶雨林成為了“人類禁區”,一般人不敢輕易踏足此地。
其中,各種各樣的蛇類也總是讓人害怕不已,綠森蚺也是其中一位。
不過,雖然是電影裡吞人的巨蛇的原型,但目前為止并沒有綠森蚺吞人的記錄,而明确有着吞人記錄的,是來自東南亞的網紋蟒。
作為現存最大的蛇類之一的網紋蟒,最長可以長到12米以上,是最長的蛇類,而綠森蚺則是最重的蛇類。
此前在印尼曾經有過一個村子的村民發現一條巨大而臃腫的蟒蛇,體形臃腫到仿佛吞下了一個人。
于是大家合力将其擊斃,最終在它的肚子裡發現了一具人類的遺體。
就這樣,“蛇吞人”的傳聞就這麼傳開了,于是作為和網紋蟒齊名的巨大蟒蛇綠森蚺也被人們傳言會吃人。
當地有些人失蹤了大家就會賴到綠森蚺的頭上,讓它背這個黑鍋,但目前還沒有綠森蚺吞人的報道。
實際上,雖然沒有綠森蚺會主動吞人的記錄,但确實是有“不要命”的狠人求着被綠森蚺吞下,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全副武裝
聽說過“羊入虎口”,可有人聽說過“人入蛇口”的嗎?來自美國的羅索裡就是其中一位。
作為一名科學家,在羅索裡年輕的時候去過一次熱帶雨林。
從此他就愛上了這片神奇瑰麗的森林,并緻力于保護熱帶雨林,他自稱為一名“環境保護者”。
是以,為了吸引人們對于南美洲熱帶雨林的關注,讓大家共同緻力于保護雨林的環境保護當地特有的野生動植物;
羅索裡不走平常路,下了一記狠招,那便是在電視上直播自己被來自雨林的綠森蚺給吞進去。
不過這可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畢竟要被蛇吞下去,人命關天的大事,可不能鬧着玩。
是以,在滿足觀衆們獵奇的心理的前提下,如何保證自己的安全成為了羅索裡首先需要考慮的事情。
于是,他斥巨資打造了一套專門的防護服,将自己全副武裝起來。
這套防護服可不簡單,首先是它的材質是高性能的化學防護服,可以防止蛇的胃酸腐蝕。
同時外部還套了一層防止撞擊和咬傷的鍊甲防護服,可謂是雙管齊下。
與此同時,羅索裡還專門配備了一個控制體溫的背心以及一個碳纖維的頭盔,還有避免因被吞入導緻缺氧的氧氣面罩。
就這樣,羅索裡将自己全副武裝了起來,為這次實驗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帶着自己的團隊,羅索裡走進了神秘莫測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并且他的團隊配備了攝像頭、呼吸機和通訊裝置等各種道具。
雖然羅索裡已經用各種高科技道具将自己全副武裝了起來,看起來好似《星球大戰》裡的士兵。
但旁邊的從業人員依然害怕出意外,隻要羅索裡感到事态不妙,就能立刻用裝置聯系從業人員前去解救他。
人入蛇口
就這樣,在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後,羅索裡開始了漫長的尋蛇之路。
一邊在電視上直播着,一邊在森林中尋覓着,羅索裡在森林中四處找尋,想要看到綠森蚺的身影。
在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尋找後,羅索裡在一棵大樹下看到了正在陰涼處休息的綠森蚺。
看到自己找了這麼久的“實驗對象”此刻就在眼前,先前完全的準備就是為了這一刻而存在的。
是以羅索裡立即走了過去,準備開始實驗。
這條綠森蚺有6米長,但它在看到人類向他走來的時候卻顯得懶得搭理,甚至想要逃走。
為了讓實驗順利進行,羅索裡開始了對綠森蚺的各種挑釁,甚至在他的防護服上塗上了豬的血液,以此來激發綠森蚺的捕獵欲望。
就這樣,綠森蚺被羅索裡成功激怒了,蜿蜒着身子就向他襲去。
綠森蚺用自己的身軀狠狠地纏住羅索裡的腰肢,緊接着張開了血盆大口,朝着羅索裡的頭吞去。
要知道,綠森蚺雖然沒有像眼鏡王蛇那樣的毒蛇所具有的緻命的毒液,卻也在自然的演化中進化出了屬于自己的捕獵方式——絞殺。
它沒有毒牙,卻有四排鋒利的牙齒,并且軀幹十分有利,會利用纏繞的方式來使獵物窒息而亡。
顯然,羅索裡低估了綠森蚺是一種多麼可怕的蛇類。
實驗還是作秀
作為世界上最重的蛇的綠森蚺,其纏繞的力道自然最大。
雖說羅索裡所穿戴的防護服承受壓力非常強,超過綠森蚺的最大記錄的力氣的三倍以上,可是他還是承受不住這麼大的擠壓力。
并且,綠森蚺隻會吃死掉的獵物,不會吃活着的獵物。
裝死可能騙得了熊,可騙不了蛇,它們能感受到獵物的心跳與呼吸,這也就意味着,隻有羅索裡的心髒停止跳動,綠森蚺才會将其吞進去。
在綠森蚺的大力擠壓之下,羅索裡感到難以呼吸,頭暈眼花,甚至心率一下子飙到了180以上!
劫後餘生的羅索裡曾說當時的感受是:
“我感到頭部的血液像被榨幹了,骨頭也快要斷了,此刻我覺得需要叫停了。”
就這樣,在綠森蚺剛剛吞進羅索裡的頭的時候,他就趕緊求救,叫停了這次實驗。
實驗一開始就被迫宣告終結,很多觀衆不買賬了,大家開始争論這到底是在做實驗呼籲環保還是就是羅索裡單純地在作秀。
才剛剛吞進頭就結束了實驗,這肯定不是觀衆們想看到的結果。
他們想看的是羅索裡被綠森蚺全部吞進肚子裡之後還能不能幸存下來。
不少觀衆調侃說:“尋蛇一個半小時,結果卻是逗你玩,他隻是想在胳膊上挂點彩。”
甚至有網友拍了自己家中的寵物狗輕輕咬住自己手指的照片并上傳到社交平台上,以此來諷刺羅索裡,說自己這樣也能上電視吧?
另外,有動物保護組織的人說羅索裡這根本就不是所謂的呼籲保護動物,而是虐待了這隻無辜的森蚺。
一時間,大家讨論不止,羅索裡也成了多方聲讨的對象,成為了千夫所指。
畢竟是在電視上直播,那麼多觀衆等着看精彩刺激的“蛇吞人”,等來的卻是被綠森蚺小小地吞了下頭而已。
但羅索裡仍然表示:“我感覺到森蚺的大口已經咬在我的頭盔上,我能聽見喘氣的聲音。”他說再不叫停的話自己會有生命危險。
鬧劇結束
網友們在網際網路上對羅索裡各種揶揄,各種諷刺,是因為他們全然不知這其中的危險。
若是沒有這套特殊的防護裝置,普通人不到十秒之内就會被綠森蚺輕松殺死。
而即使羅索裡将自己全副武裝,綠森蚺絞殺獵物時的壓力也不容小觑,倘若羅索裡不及時叫停實驗,真的有可能出性命危險。
畢竟,比起觀衆們獵奇的目光,羅索裡的性命才是更重要的。
這就如同于想不開的人想要跳樓,而周圍無情的看客并不會為他的生命所擔憂,而是催着他趕緊跳一樣。
人們隻在意自己獵奇的心态有沒有得到滿足,而并不會在意去做實驗的羅索裡是死是活。
但不得不說,外國人在很多事情上膽子真的很大。
除了各種“作死”的實驗,各種各樣挑戰人類極限的極限運動也少不了外國人的身影,讓人看了不禁瞠目結舌。
羅索裡的這件事算是畫上了句号,雖然不那麼圓滿。
但不得不說的是,若是真的按照羅索裡自己所說的目的那樣,他是為了吸引人們的關注,重視對雨林的保護,那倒确實是有一個好的出發點。
近幾個世紀,随着全球化的發展,人類很快将“魔爪”伸向了原始的熱帶雨林。
亞馬遜熱帶雨林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它的很大一部分都位于巴西的國土。
于是,在1970年的時候,為了改善人民積貧積弱的生活,巴西總統做出了一個可怕的決定:開發亞馬遜地區。
很快,随着人們的不斷開發,每年亞馬遜熱帶森林的面積都在銳減。直到1975年,巴西的森林面積減少了整整一半。
而随着亞馬遜熱帶雨林被破壞,一系列的問題随即産生。
雨林如同濕地一樣,不僅能涵養水源,更是調節氣候、保持生物多樣性的主力軍。
原本亞馬遜熱帶雨林作為“地球之肺”,在擁有強大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的同時,給地球制造了大量氧氣。
氧氣是每一個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東西,而據統計,亞馬遜森林制造的氧氣占了地球上的三分之一。
同時,亞馬遜熱帶雨林對于水源的涵養量也不可忽視,其總量甚至達到全世界地表淡水總量的23%。
是以,雨林的毀壞不僅僅破壞了生物多樣性,使得衆多的動物流離失所,同時對于人類也是極大的損失。
植物光合作用的減少也就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加快了全球氣候變暖的程序。
是以,這些雨林不僅僅屬于它們地處的國家,對于全世界的人類而言都是一筆寶貴的财富。
據研究,人類90%的疾病都可以通過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物種來治療。
“一隻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扇動了它的翅膀,就可以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産生一場飓風。”
作為經典的“蝴蝶效應”我們都耳熟能詳,一個微小的誤差就能引發事物的整體走向,更何況是如此龐大的雨林呢。
事實上,大陸對于全國的熱帶雨林也非常重視。
大陸林業局在2016年就編訂了《全國熱帶雨林保護規劃》,目标為建構國土生态空間規劃規劃體系。
曾經随處可見的蛇到了現在已變得稀缺不已,即使羅索裡的實驗以失敗告終。
但他想讓人們關注雨林保護的初衷是好的,我們也應當重視保護環境,保護養育我們的大自然。
-完-
編輯 | 阿琰
參考資料
自然之友:《20世紀環境警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