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有無數與命運劈波斬浪的心靈|新批評

作者:文學報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有無數與命運劈波斬浪的心靈|新批評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有無數與命運劈波斬浪的心靈|新批評

新 批評

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

《巴桑的大海》這是一部關于悲憫,關于同命相憐,關于向生命緻敬的小說,也是一部來自草原深處、曆史深處,關于一個民族心靈秘史的小說。“大海”是一個隐喻或者一個比喻,它是主人公巴桑的胸懷、情懷和無疆大愛的海,是一個沒有被後天傷害打倒在地的英雄,仍然可以劈波斬浪縱橫馳騁于愛與善的海洋之上的一葉飛舟。

海勒根那和張承志、阿來、紮西達娃、範穩等作家一起書寫和呈現了中國文學的邊地經驗,提供了新的邊疆和民族文化的知識、思想和情感。是以,包括海勒根那的小說在内,拓展了當下小說的版圖和邊界,為這個時代的文學增添了新的元素,如他的《到哪兒去,黑馬》《尋找巴根那》《騎手嘎達斯》《騎馬周遊世界》《小黃馬》等作品。《巴桑的大海》延續了海勒根那小說主題的某些部分,這就是對人類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的認知、了解和面對。海勒根那這一主題的提煉,不僅僅來源于他接受的教育,民族文化的熏染,更來源于他個人的童年創傷記憶。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有無數與命運劈波斬浪的心靈|新批評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百花文藝出版社

這是一個有關悲憫和與命運抗争的故事:巴桑以殘缺的身體,在想象中的父親感召下,在老額吉慈母般的關愛下,在阿麗瑪朦胧愛情的鼓舞下,堅韌地沖決命運的給定,他要沖出命運的羅網,在草原和大海唱出自己生命的浩歌。巴桑真的做到了。他最後魂歸大海,是作家為他安排的歸宿,也是他适得其所的歸宿。草原的白毛風終止了,大海的九級浪平息了,勇敢和疲倦的巴桑可以不再奔波,不再操勞,他終于安息了。這是一部關于悲憫,關于同命相憐,關于向生命緻敬的小說,也是一部來自草原深處、曆史深處,關于一個民族心靈秘史的小說。它就這樣彙集在傷殘、卑微又大智大勇無可戰勝的巴桑身上。巴桑一直懷有對現實生存處境的超越,或對超越的心馳神往。是以,心馳神往是了解海勒根那小說的一個關鍵詞。這是一個和飛翔有關的詞,一個與超越、超拔有關的詞,一個與超脫現實世界,飛翔于雲天遨遊于大海有關的詞。如果是這樣的話,海勒根那的小說就是飛翔的小說,也是自由的小說。他的飛翔和自由,都來自于他苦難的童年記憶。事實的确如此,任何人的小說大多與童年記憶有關。這個童年記憶在現實、特别是在當下生活的照耀下,作家獲得了新的認知。于是,所有的苦難終于幻化為創作的資源或财富,這也可以了解為如今的體悟是童年苦難經曆的曆史饋贈。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有無數與命運劈波斬浪的心靈|新批評

讀海勒根那的小說,會讓我們想起海明威,想起張承志,想起席慕蓉《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那裡有聖提亞哥般的硬漢氣質,有白音寶力格的沉郁憂傷,更有對“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的由衷眷戀和感懷。這些作家的作品都與自然有關,人的生命和自然交相輝映。這當然不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更是現代觀念對人與自然關系的了解。人是社會的産物,同時也是自然的産物。通過現代觀念認識到,人并非高于一切,人的局限性可以通過自然得以映照。這正如盧梭在《植物學通信》中說:“探究自然奧秘都能使人避免沉迷于膚淺的娛樂,并平息激情引起的騷動,用一種最值得靈魂沉思的對象來充實靈魂,給靈魂提供一種有益的養料。”于是,海勒根那的小說在生命的意義上就超越了對人的無所不能的了解。海勒根那小說的底色是現實主義,他的細節經得起嚴格的考察推敲,對環境的描寫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描摹,都是按照典型化的方式;但是,海勒根那小說在本質上是浪漫主義的,這不是說他的小說對草原風情風物的描繪充滿了浪漫氣息,對白雲、落日、雲雀、雲霞的矚目凝視忘情忘我,更重要的是他筆下人物對現實、與不那麼現實生活的迷戀,尤其是對“心馳神往”的傾心和不倦書寫。這一點,使海勒根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小說風格和個性;另一方面,具體的人是可以發生變化的。當一個人在氣質上脫俗超群之後,這個人的形象也徹底改變了。巴桑戰勝了強大的布仁。這個布仁确實是個“不仁之徒”,就憑他倚強淩弱就足以暴露他虛弱和不善的内心。他與巴桑的争鬥不是要殺了巴桑,他是要徹底毀了巴桑。無論個人還是國家民族,對弱者的态度就是它的文明狀況。但這隻是布仁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的布仁并非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十惡不赦之徒。當巴桑離開牧村跟馬戲團走的時候,布仁将一個輪椅車讓“我”送給巴桑,他要讓巴桑體面地離開牧村。這一幕,是海勒根那的神來之筆,他對布仁的體恤、諒解,表達了一個作家應有的善意、謹慎和寬容。這一情懷與自然對海勒根那的涵養有直接的關系。他在一篇談創作的文章中曾這樣寫過——

我和牧主人去河邊打水,淡藍色的河水清涼甘洌,一桶一桶提上來,裝滿四輪水車,也淋濕了長袍和馬靴。傍晚,我跨上溫熱的馬背,去驅趕貪吃不歸的羊群、牛群,給它們飲水。羊群咩叫如瀾,牛群哞聲連天。此時一輪火紅的夕陽将整個遊牧營地鍍上金子般的光亮,那是從蒙古秘史的中世紀一直照耀蒙古高原的光亮。暮色四沉之後,無邊草原被巨大的黑暗淹沒了,地球那麼大的黑漆漆的色塊,像似誰用刀子将其與微茫而蒼明的星空切割開來。一切都安靜了,安靜了,似乎整個世界已将這一處營地遺忘。牧人習慣了這種黑暗與靜默,守在一盞昏黃的燈光之下,不言不語地咀嚼奶幹,啜着奶茶,偶爾也會喝上一點老白幹酒,此時如果有遠道而來的客人,一首接一首的古歌便會飄出這處穹廬,像越來越旺的牛糞火,點亮這個夜晚。

這是海勒根那刊于2020年6期《江南詩》上談創作的文章《我的荒涼而憂傷的塞外草原》的片段。這個片段是關于草原的抒情詩,也還是他熱愛草原,或者說被草原的曆史和現實熏染的浪漫主義的有力佐證,也是草原對他心靈的感召或感化。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有無數與命運劈波斬浪的心靈|新批評

巴桑和“我”妹妹阿麗瑪的愛情,是小說最浪漫的橋段。這段朦朦胧胧沒有任何實質内容的“愛情”,一開始就是對世俗世界的挑戰,而且這一挑戰在本質上是用審美的方式綁架了人的本能要求,已經先在蘊含了悲劇性。阿麗瑪的純潔、善良如草原盛開的百合,如藍天白雲,她是如此美麗動人。但她注定不會屬于巴桑。這宿命般的命運,不止巴桑和阿麗瑪的愛情,還有老額吉去世後,兩條小蛇也神秘地消失了。草原上無解的事物就是如此神奇。對阿爸的崇拜、敬仰和維護,就是對祖先榮耀和尊嚴的維護。是以,昂沁炫耀、蔑視巴桑,他都可以忍讓,他不能忍讓的是對阿爸的诋毀和侮辱。于是,怒不可遏的一幕發生了:“他發了瘋似的沖了過去,用他健碩的臂膀攔腰将昂沁摔倒在地,随之是雨點般的拳頭,要不是昂沁的呼救聲引來了大人将他倆分開,昂沁肯定會被巴桑捶個半死……”海勒根那用極端化的方式講述了巴桑的經曆和命運。這個極端化是在一種悖論的方式中完成的。比如巴桑是一個硬漢,他不畏暴力,包括語言暴力,不畏命運的不公,說他身殘志堅名實相副;另一方面,巴桑又是一個至善的人。這個至善展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阿麗瑪愛情的拒絕。他認為自己配不上阿麗瑪的愛情,不能給她帶來幸福,他主動選擇了逃避;另一方面是他對生活方式的選擇。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是殘障人士。他和杉蔻相愛,也達成了撫養傷殘兒童的共識。這善舉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本來就是殘障人士的巴桑和杉蔻,還要負擔傷殘兒童的撫養。但是,也正是這一極端化、絕對化的情節設定,完成了巴桑形象的塑造。這一看起來有些唐突的情節,在小說中做了充分的鋪墊。老額吉的形象非常重要,她深刻地影響了巴桑的成長。額吉的善良和對巴桑由衷的愛,奠定了巴桑精神品格的基礎;那串佛珠,以宗教的方式從兩方面暗示了巴桑的精神來源。佛珠一直沒有離開過巴桑,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隐喻或暗示。還有一點就是阿麗瑪對巴桑的愛。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孩,一心愛着巴桑,也從逆向的方面給予了巴桑關于愛與善的哺育和滋養。是以,小說在結構和細節上的構想是用盡了心思的。也隻有這樣,小說才能夠沒有任何可以挑剔的纰漏。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有無數與命運劈波斬浪的心靈|新批評

小說命名為《巴桑的大海》,講述了巴桑從草原到大海的艱難路程,但這隻是小說表面的能指。這裡的大海,更是一個隐喻或者一個比喻。這個大海是巴桑的胸懷、情懷和無疆大愛的海,是一個沒有被後天傷害打倒在地的英雄,仍然可以劈波斬浪縱橫馳騁于愛與善的海洋之上的一葉飛舟。就在閱讀《巴桑的大海》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朋友轉發的視訊,這個視訊講述的是一個先天患有妥瑞氏症的少年如何成長為一個優秀教師,然後以同樣的方式幫助了更多的有先天障礙的孩子。那是一個根據布萊德·科恩真實經曆編寫的故事。由此我想到,海勒根那雖然以極端的方式創造了《巴桑的大海》,但它确實有現實的依據。新的價值觀在改變着世界和社會,但人心向善不可阻擋。是以,他的巴桑一定不會孤單。

小說的結構,是從草原到大海,這兩個場景都天然地帶有浪漫氣質。巴桑就這樣在兩個場景間遊刃有餘,如駿馬,如海豚。後來巴桑因為救助一個菲律賓男孩而惹上了牢獄之災,他被法庭判了六個月的監禁。好心的船長預支了工資幫他度過難關,他要供養他的妻子杉蔻和五個子女。他要求去白令海峽捕魚,這樣他就可以到海參崴看他的妻子杉蔻和孩子們了。船長幫助他實作了願望。但是,我覺得小說在結構上還是有些問題。一方面這個結構應該是一個長篇的結構,小說再添加一些内容也就是長篇的規模了。在一個中篇的容量中,将小說的場景明顯地劃分為草原和大海兩個部分,而且用力比較均勻,使小說跳躍很大,線索和情節都有脫節的感覺。這是其一;其二是,大海在小說中應該是一個象征或隐喻,但現在完全處理成了一個實體,一個可以感覺、可以觸摸的生活場景,大海就失去了他的象征性功能。最後巴桑也身葬大海,寫得太實了。如果這裡處理的虛化一些,更有一些浪漫氣質,小說可能會更有藝術力量,更感人。當然,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提出來也僅供作家參考。

稿件編輯:何晶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攝圖網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有無數與命運劈波斬浪的心靈|新批評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有無數與命運劈波斬浪的心靈|新批評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有無數與命運劈波斬浪的心靈|新批評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有無數與命運劈波斬浪的心靈|新批評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有無數與命運劈波斬浪的心靈|新批評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有無數與命運劈波斬浪的心靈|新批評

每天準時與我們遇見的小提示:

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在草原和大海的深處,有無數與命運劈波斬浪的心靈|新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