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默默做你人生的主角——記歌劇表演藝術家孫偉國先生

作者:瀚林國際網
默默做你人生的主角——記歌劇表演藝術家孫偉國先生

[ 作者:麥戈 ]

斯蒂芬·霍金說:時間是宇宙事件秩序的計量。

對于一個生命而言,也是如此。當你孕育成為一個生命時就是自己的大爆炸,産生了時間和空間,圍繞着某一個星系做環形運動,發出或隐秘或炫彩的光芒,最終歸于浩大無形的黑洞之中。當我透過這樣的時間觀和宇宙觀去窺探他的人生時,諸多顆粒般的微光折射在我的想象之中。

他是孫偉國,一名堅毅儒雅的軍人、一位貫通民美的歌唱家、一位台風穩健的歌劇演員,還是風度翩翩的主持人和英姿飒爽的戰地解說員。出演過國家最頂級的歌劇、演繹過多首耳熟能詳的聲樂作品,在我們這個資訊爆炸消費流量的時代,你在百度或任何搜尋引擎都搜不到關于他的完整資料。

好好唱歌,好好演戲,好好生活,好好做人,至于有一千萬人認識他,還是一百人認識他,他都是孫偉國,他默默無聞地擔任自己人生的主角。

默默做你人生的主角——記歌劇表演藝術家孫偉國先生

世界以痛吻我,

我報之以歌。

——泰戈爾

藝術家不見得生來就是神童,但一定是好奇且好學的孩子。

孫偉國出生在1959年的鄭州,那是一個朝晖夕陰、氣象萬千的大時代,幾乎所有人的命運都在随波逐流,難以騰起漂亮的浪花。

和糧油布匹自行車一樣,在計劃經濟時代,孩子們連聽的歌、看的書都是限量供應,千篇一律。

不過這種重複也是一種有效的強化,十來歲的孫偉國耳濡目染都是那八台樣闆戲,現代平劇和紅色故事如同靜脈注射般進入他的血液及骨髓。

側身而立、手作撩袍之式高唱“今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他就是《智取威虎山》“精神煥發”的楊子榮;

雙手做攙扶狀唱“等到那雲開日出,家家都把紅旗挂,再來探望你這革命的老媽媽”,他就是《沙家浜》對沙奶奶深情表達的郭建光;

一臉正氣,輕搖着頭唱“革命的火焰一定要放光芒,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他就變成了《紅燈記》裡李玉和……

大多數孩子都喜歡模仿這些大英雄,喜歡哼唱這些經典唱段,可唯獨孫偉國唱的最字正腔圓、有模有樣,連老師聽了都說這是個好苗子,得好好培養培養。

此時文革開始了,清理舊事翻出他父親在28歲時曾在《奔流》刊物發表過激進文章,打成了右派分子。在上報成分時,姐姐很誠實地填了“地主”,結果讓同學嘲笑羞辱哭着跑回了家。該他自己上報時,他就留了個心眼,填了一個“革幹”。成分是特别具有時代标志性的産物,以無産者為榮譽,貧農、雇農甚是吃香,但最讓人仰望的則是革命幹部,簡稱革幹。

就憑這個,孫偉國當上了紅小兵的班長、排長、連長,直到五年級家訪,一個姓周的女老師才知道這個謊言。孫偉國心慌了好幾天,可周老師非但沒有揭穿他,反而很同情父親的境遇給他安慰和鼓勵,讓他一輩子都感恩這位老師。

1970年,孫偉國考進了鄭州七中,正直文革盛期,他家庭地主身份被暴露,父親是右派也被廣為周知,他被同學排斥和孤立,學業搖擺不定。眼瞅着學業無望,自己又喜歡唱戲,和家裡一商量,就去報考省平劇團。考過之後等來平劇團通知:現在搞運動我們暫時當機了,也就是說考了也白考。

此時正好聽說曲藝團也在招人,就去唱了兩首平劇唱段,竟然順利通過了。進了團,管事兒的扔給他一副竹闆兒,一把蒙着灰塵的二胡,先學二胡和打闆兒,本以為就是過渡下,以後能學點唱什麼的,誰知道快闆一打響連天,十年光陰一瞬間。起早貪黑地學說練形體,漸漸跟着補台,最後就跟着上台演出。

心靈的陰影對他造成的影響是深遠的,緻使他學藝初期有次上台因為忘詞造成演出事故,親耳聽到過一個老師說“這孩子根本不是這塊料”。生性要強的他暗暗憋着一股勁,偷偷下更多的功夫,慢慢的詞記得越來越牢靠,表演越來越自然,從群演、助演漸漸成了主演。

駐馬店發洪水了,他們團馬上去慰問演出,鼓舞災民重建家園。打倒四人幫了,他們到河南各地巡回演出,用現編的節目宣揚這件大快人心的事,大小劇場、田間地頭都是他的舞台,餐風露宿更是家常便飯。當時他們創作演出的講述自由戀愛題材的六人相聲劇《約會》在全國大放異彩,聲名鵲起。

他為團裡新創作的木偶劇《白蛇傳》許仙配音,讓坐在台下的河南省電視台導演一征相中了,出演了反腐題材的50分鐘電視劇《馬力》男一号理發師馬力,一顆電視明星即将冉冉升起。

默默做你人生的主角——記歌劇表演藝術家孫偉國先生

演完電視劇,省台要借調孫偉國去工作,團長沒點頭,當時曲藝團滿打滿算就7個好演員,其中女演員趙靜就是被借去主演電影《街上流行紅裙子》就再沒回來,已有前車之鑒,團長便讓孫偉國上學深造,留人先留心。

打了十年快闆的手,又撿起書本紮紮實實苦學三年,再有導演來找他拍戲演出,他都婉言謝拒,閉門苦讀。

1983年,隻上過半年初一的孫偉國以專業第一的分數考進河南大學音樂系,并參加了民族聲樂研究室科研工作。帶他的老師正是中國著名聲樂教育學家武秀之,她倡導創立的民族聲樂研究室正是緻力于将美聲、民族、戲曲等各種唱法相融合的聲樂學發展創新。正好孫偉國這些年在曲藝團就是“雜貨鋪子”,非常适合走這條路。再加上她獨創的、享譽民族聲樂界的假聲位置真聲唱法,孫偉國的音樂之路走起來既艱辛又堅實。

“自知之明”這個詞現在多被人用來指責人不知好歹,但其實本來的意思“知人者智,知已者明”。孫偉國就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底子薄,不止是六年的知識儲備,更多的基礎理論,他簡直就是門外漢。為此日夜穿梭于琴房、教室,謙卑好學,因為他知道每一次命運轉折都不是機緣巧合,那是自己倔強的心在燃燒。

春天播種,夏天培育,秋天必有收獲。在河南省“黃河之濱”聲樂比賽,他一首《豫東美》獲得了民族唱法一等獎。接着由廣東、河南等五省聯合舉辦的中南五省聲樂大賽,再次獲得民族唱法一等獎。墨菲定律不見得适合每個人,載譽歸來的孫偉國又被武秀之親自標明為展現歌、舞、表演一體化新教學理念的《第一百個新娘》的男主角阿凡提,參加了當年的河南藝術節。美國著名學者Richard Brinkman說:“我非常喜歡這部歌劇,這是真正第一流的歌劇演出,在美國也夠專業水準。聽說他們還都是在校學生,真使我吃驚,沒想到中國有這樣好的現代歌劇。”

這部歌舞劇的作曲家是中央歌舞劇院院長、著名作曲家王世光。他看完作品對孫偉國說,你演得好,唱得也好,應該到北京去發展。

這些話在剛剛有些自信的孫偉國在内心翻騰着,如果留在鄭州甯做雞頭不做鳳尾,那我還有多少提升的空間?如果去北京,北京可是首都,人才濟濟,那麼多人中龍鳳,有我的立足之地嗎?阿凡提用智慧阻止了昏庸的老國王搶走美麗的姑娘阿依斯汗,卻擋不住自己想要去北京登高望遠的心。

默默做你人生的主角——記歌劇表演藝術家孫偉國先生

在你立足之處深挖下去!

就會有泉水湧出!

——尼采

北京離鄭州相距七百公裡,但鄭州離北京又何止七百公裡!初來乍到的孫偉國感覺自己像第一次走進曲藝團或河南大學的心情,一起都要重新開始。由于沒有穩定的工作和住所,他常常來往于兩地之間。

1988年在中南海演出後,閻維文将他引薦給恩師金鐵霖,金老師答應他,兩個月給他上一次課。就這樣他每隔兩個月就來往坐二十四小時的火車到音樂學院去上一小時課,就這樣堅持了一年。

金老師也為孫偉國的韌性所感染,告訴他二炮在招男高音讓他去試試。三試通過後久久沒有回音,他打電話過去一個現在都不知道名字的人跟他說,二炮這邊編制緊張一時半會難進入,不如你試試空軍,那邊也在招人。

1989年4月,他通過初試、複試,終試那天面對團長戴玉祥、孫為民、歌劇《江姐》的指揮胡國甯等人組成的招生組,他一連演唱了《再見了大别山》《星光燦爛》《今夜無人入睡》等四首美聲、民族等不同風格的歌曲,聽完之後招生組耳語片刻,去請政委和藝術指導,兩人坐定,授意他再唱一遍,唱完後團長問他的第一句話是“你們機關放不放人”,回去一問河南省文化廳堅決不放人,就在此時,由于他一路獲獎,河南大學欲将他破格留校任教。空軍的超音速飛機速度快,辦事速度更是快,不到三個月,孫偉國就正式入伍,成為人民空軍的一員,如果這個時間再晚一點,他也許一輩子就是河南大學音樂系的孫教授了。

空政文工團是老牌部隊文工團,明星名家輩出,名作名戲也琳琅滿目,但如果選招牌中的招牌,那絕對是紅色經典民族歌劇《江姐》,其影響力至今無出其右,幾代黨和國家上司人都觀看并高度稱贊,閱聽人更是不可計數。由于時代變化、審美多元化、演員更疊等原因,1991年歌劇《江姐》啟動第四次複排,複排導演為黃壽康、冷永銘。

衆所周知,這個戲沒有和江姐戲份相當的男一号,孫隊長就盯着了戲份最多的角色——華為,這可不是手機品牌,華為是雙槍老太婆的兒子,遊擊隊員。可是“雙槍老太婆”卻勸他,你要演就叛徒甫志高,這個人物有不同的層次,有大量心理戲。

孫偉國覺得有道理,就這樣領了任務,他開始研究甫志高,從看小說原著《紅岩》,觀摩《江姐》電影版,從内心裡接受認同這個人物,引魂入竅。研究人物的心靈軌迹,他的舞台行動線,甫志高也曾有濃郁的小資熱情,渴望着革命成功,但生活上養尊處優,與行動發生了斷裂,才緻使他成為叛徒,面對江姐的指責他是愧疚的,他又因恐懼和羞慚而憤怒。

道德标準永遠是多元多元和複雜的,并非是用好和壞就能定性的。

甫志高不認識孫偉國,但孫偉國在情感上接納了甫志高,尴尬和虛僞是角色賦予的。但作為這個角色的演員,永遠是要信任角色情感原點的人。

了解了這一切,再演起來就自信多了,整個戲演了1456場,甫志高是絕對的男一号。他圓滑、世故、紳士,又狡詐、陰險、卑劣,是整個劇中反差最大的角色,卻被他拿捏的火候正好,用他的話說是“反面人物正面演”,誰都不會懷疑自己的人生是錯誤的,錯就不會那麼選擇。

第五次複排歌劇選角會上,閻肅老爺子說“孫偉國演的這個甫志高我打一百分”,希望他繼續演。可孫偉國不想重複自己,他看中了另一個角色——特務頭子沈養齋,他要挑戰自己的演技新高度。

默默做你人生的主角——記歌劇表演藝術家孫偉國先生

早些年我們的抗戰劇中,特别擅長将敵人塑造的瘋狂而愚蠢,豈知塑造愚蠢對手就是削弱自己的智慧。打敗拳王才值得驕傲,要是打敗鄰居大媽,還好意思自豪嗎?

沈養齋作為國民黨高官,有他的驕傲和人生準則,在不同的參考體系中他的行為也将是不同評價。孫偉國說:演員塑造角色應做到不溫不火,恰到好處,準确是最高境界。他重寫人物小傳,尋找各種機會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将軍,看他們的語态、步速,微小動作,尋找張力和爆發力的點和節奏。

如黃壽康導演所言,要演出“老鷹抓小雞”的感覺。比起甫志高,沈養齋不會表露的太淺薄,流于表面,他幹練,果斷,沒有咬牙切齒,是風淡雲輕中的刀光劍影。比如他塑造沈養齋的“狠”,把台詞一個字一個字從牙縫裡擠着往外蹦:把她的,指頭,一根,一根,給我,釘上……生氣時趕下屬出門,以拳砸桌,必須是拳眼朝上,敲敲地砸,短促有力,表現角色是有涵養,城府極深的人,而不是随便拍幾下桌子說,你們都給我出去!這是孫偉國在一場一場的表演中進入人物所體驗到的細節真實。

默默做你人生的主角——記歌劇表演藝術家孫偉國先生
默默做你人生的主角——記歌劇表演藝術家孫偉國先生

歌劇《江姐》劇照

第六場審訊室的場景中,為了表現心中最誠摯的情感,沈養齋利用江姐的博愛情懷動之以情,以身說法。當所有人都非常緊張地為江姐受到的酷刑心中一緊時,也正是本場高潮,那一刻沈養齋由豺狼一般的形象,立刻又轉變得儒雅,變得情感細膩。他要把一個殺人如麻的惡魔第一自我、第二自我都尋找并以具體的形态表現出來。再一剝洋蔥式的表演層次诠釋給觀衆。在全團工作講評會上,著名作曲家,也是這部歌劇的作曲之一羊鳴老師說“孫偉國這個沈養齋,演得好,唱得好”。這個角色沒有B組,他一個人演了三百多場,時至今日還在演,8年間就算是累了病了,也從未間斷過演出。這次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他在清華大學的百年講堂将他的藝術收獲奉獻給更多更好的觀衆。一個演出結束後的宴請,一個将軍對他說,偉國老師,你演活了沈養齋,翩翩儒雅又心狠手辣,而且是對自己黨國忠誠的人,令人信服!

除了歌劇《江姐》,他還在多部歌劇中擔任男主角。在歌劇《悲怆的黎明》中飾演男主角田原,搭檔女高音歌唱家孫麗英;在歌劇《八女投江》飾演男主角周雄仁,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萬山紅分别擔任女主角;在歌劇《雪域風雲》中飾演男主角頓珠嘉措……

默默做你人生的主角——記歌劇表演藝術家孫偉國先生

歌劇《八女投江》孫偉國、殷秀梅劇照

默默做你人生的主角——記歌劇表演藝術家孫偉國先生
默默做你人生的主角——記歌劇表演藝術家孫偉國先生

歌劇《木蘭詩篇》“劉爽”和“花木蘭”劇照

演戲塑造人物,有非演員體會不到的幸福感,人物進入血液,進入骨髓了,不用演就自然流淌出來了。

戲講究節奏,做人也如此,默默做你人生的主角,講究分寸,演戲不搶戲,做人不貪功,人戲合一,才能把握自己的結局。

默默做你人生的主角——記歌劇表演藝術家孫偉國先生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于《空軍文藝》文藝星陣欄目,作者麥戈。本站作為刊載網址略有修改引用。本文圖文内容屬于原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本網及作者獲得授權後引用。 本站編輯([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