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款iPhone手機誕生,到今年過去整整15周年,不同于國産廠商的機海戰術,蘋果一共隻推出34款機型,平均每年兩款多一些。有媒體統計過去10年蘋果在國内的銷量,一共賣出去3.8億台手機,成為華為遭制裁的最大受益者。
據統計,蘋果2011年在中國市場賣出去1300萬部手機,也是曆史上最少的一年,此後每一年都有大幅度的增長。2015年蘋果手機銷量達到巅峰,以5838萬台的資料雄踞榜首,至今蘋果都沒有打破這個紀錄,原因是那一年iPhone6系列手機誕生。這可能是蘋果史上口碑、銷量雙豐收的絕唱,至今網上還流傳着“買新不買舊,除非iPhone6”的段子,不過現在早已經停止維護。
自iPhone7系列開始,蘋果在國内的銷量一路下滑,每一代都有幾百到上千萬的下滑趨勢,直到2019年iPhone11達到低谷。在2020年前後,iPhone12系列出現明顯增長勢頭,2021年的iPhone13系列近乎翻倍,5040萬台出貨量接近曆史最好成績,為什麼會出現詭異的V字反彈呢?
蘋果在國内銷量如此快速反彈,真正原因隻有一個,那便是華為在2020年遭到史無前例的制裁,旗艦手機銷量呈斷崖式下滑。正如華為終端業務負責人餘承東說的那樣:跌倒華為,吃飽蘋果,華為在國内甚至全球高端市場的份額都讓給了蘋果,中低端讓給了三星、OPPO、vivo、小米等。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華為遭到了毫無理由的制裁,蘋果在2020年銷量還會繼續下滑,甚至不排除跌出2000萬台,回到2011年的水準。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華為銷量跌出前5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蘋果稱霸全球高端市場就是事實,沒有人可以改變這一點,就是這麼無奈。
好消息是情況可能會發生一絲改變,華為宣布9月6日推出Mate50系列,硬剛9月8日亮相的iPhone14系列,時隔兩年再一次同台競技。雖然這一次華為的硬體不占優勢,既沒有麒麟晶片也沒有5G網絡,但一定程度上可以打壓蘋果的勢頭,正如分析師郭明錤說的那樣,華為手機回歸可以鼓舞國産品牌士氣,增加沖擊高端的信心。
在9月份的“巅峰對決”中,其實大家都已經對結局有了預期,華為不可能在銷量上取勝,但隻要能夠正常釋出滿足供應,已經是非常值得欣喜的進步。接下來,華為需要做的就是統籌國内供應鍊,等待麒麟晶片和5G網絡的回歸,可能一年兩年,也可能三年五載,但請大家相信總會有這一天的到來,蘋果還會迎來這個強大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