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極高海拔诠釋生命的厚度——追記援藏幹部王軍強

作者:奎文釋出

藏北的雪山不會忘記,有這麼一位援藏幹部,從遙遠的海濱大連而來,卻長眠在此。

羌塘的河流不會忘記,有這麼一位援藏幹部,協調設計那曲牧區第一台牽引式牧居車、在藏北率先開展縣長直播帶貨……幫助牧民群衆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

這位援藏幹部叫王軍強。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王軍強,中央機關第九批援藏幹部。2022年5月8日,即将結束三年援藏工作的王軍強,在下鄉調研途中突遇交通事故,因公犧牲,長眠在申紮這片他深愛的熱土,生命定格在了48歲。

2019年,正值中央機關選派第九批援藏幹部,時任中信銀行大連分行電子銀行總經理的王軍強,主動請纓來到西藏那曲市申紮縣,任那曲市政府副秘書長、申紮縣常務副縣長。

得知兒子要去援藏,80歲的母親一遍又一遍地叮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了就多做點事!”

申紮縣位于那曲市西部。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年均氣溫0.2攝氏度,氧氣含量不到平原地區的一半。“風吹石頭跑、氧氣吸不飽、四季穿棉襖”是申紮幹部群衆工作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在極高海拔诠釋生命的厚度——追記援藏幹部王軍強

王軍強(右)在申紮縣巴紮鄉查藏藏布巡河。(圖檔由申紮縣委宣傳部提供)

初到申紮縣,巨大的海拔落差給王軍強的身體帶來強烈不适,常常頭暈、惡心、無力、腹瀉,但他并沒有因為環境艱苦而降低工作标準。白天下鄉調研,晚上與大家讨論發現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我們勸他悠着點兒,他卻說,自己在藏工作時間有限,要争分奪秒為牧民群衆多辦些實事。”申紮縣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旭典回憶說。

滿腦子都是把援藏工作做好

“他滿腦子都想着如何做好援藏工作,也創造了多個援藏第一。”申紮縣委副書記李志剛說。

申紮縣是純牧業縣,多為高寒牧場。一次下鄉途中,王軍強發現牧民放牧時居住的帳篷容易漏風漏雨。于是,借着回大連休假的機會,他專門走訪多家汽車廠,設計定做了符合那曲市牧民放牧時居住的牽引式牧居車,并為2個鄉鎮解決了10輛牧居車,改善了牧民放牧時的居住條件。

在極高海拔诠釋生命的厚度——追記援藏幹部王軍強

2022年5月13日,記者在申紮縣放牧點所見牧居車。新華社記者張京品 攝

記者在放牧點看到,牧居車車頂有風機、太陽闆,可以發電;車内有盥洗台、床鋪、牛糞爐,轉場時可挂在拖拉機後面。“王縣長手把手教我們如何使用,這不僅是牧居車,更是我們牧民的家,敞亮、溫馨、安全。”雄梅鎮江雄村村民多吉家牧居車的爐子上,熱氣騰騰的酥油茶散發着陣陣香味。

2020年,為推介申紮縣的特色産品,王軍強開始嘗試直播帶貨。沒有相關經驗的他,整整花了6天時間做準備,自學了視訊剪輯、直播連線的所有流程,最忙的時候連續奮戰60多個小時沒有休息。

直播當天,他一邊吸氧一邊推介申紮縣的特色産品,感動了衆多網友。不到2個小時的直播,網絡點選量超過5萬人次,線上銷售額近300萬元。

王軍強的妻子何清回憶說:“每次提到這些援藏項目和成效,他都非常開心。他說這些項目之前在申紮縣甚至西藏都沒有,但他做成了,真正幫當地幹部群衆解決了問題,特别自豪。”

用真情援藏诠釋生命的厚度

一次下鄉調研途中,王軍強的肩膀不小心受傷,很長時間裡連筷子都拿不穩。2021年休假期間,他的左臂仍無法動彈,被診斷為肩袖受損。原本需要進行三次手術才能完全康複,但王軍強做完一次手術後,便趕回申紮縣。

醫生告知他,受寒、颠簸會加重病情,建議他不要頻繁下鄉。然而,即便援藏臨近結束,王軍強奔波的步伐也未放緩,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在下鄉的路上……

在極高海拔诠釋生命的厚度——追記援藏幹部王軍強

王軍強(右二)在申紮縣巴紮鄉結對幫扶戶達吉家中了解生活情況。(圖檔由申紮縣委宣傳部提供)

在王軍強的微信裡,還保留着和同學讨論的資訊,他想用申紮縣的風景圖做冰箱貼,想了解牛糞發電技術,想把能夠用到的資源盡力投入援藏工作中。

塔爾瑪鄉多瓊村長期缺電,蓄電量有限的太陽能闆是牧民們用電的唯一依靠。電視不敢看,打茶機不敢用,缺電問題困擾着村民的生産生活。

得知這一消息後,王軍強多次實地調研,并通過個人關系聯系多家遼甯企業,募捐400萬元,建設風電場。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了選址、生态評估等諸多困難,有人勸他别做了,但王軍強沒有放棄。

終于,2021年9月,極高海拔的風電示範項目在多瓊村投入使用。

如今,王軍強雖然離開了,但他留下的援藏項目依然造福藏北人民。

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度,而在于厚度。王軍強用真情援藏诠釋生命的厚度,留下了一曲新時代援藏幹部的贊歌。(記者張京品、卞婷、格桑邊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