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作者:浙裡芒種

自2022年4月23日中國農産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館正式面向全球釋出以來,一、二批入館的共計52個品牌,通過文字與圖像,在雲上展示中國地理标志農産品的品牌内涵、品牌産品、品牌形象,呈現有關中國地理标志品牌的學術研究成果。

芒種品牌智庫攜手永續農業品牌研究院推出全新地标館系列欄目,與大家共同賞析精彩的品牌創意與設計思路,讓優秀的農産品地理标志品牌走進千家萬戶,也讓地标館被更多人知曉。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大大小小的菜市場水果區,

最近入駐了一位“奇怪”的客人。

媲美小乒乓球的個頭,

青嫩的外皮浮現绯紅色,

明明自稱是大荔來的“冬棗”,

可現在卻是高溫三溫暖日。

冬棗,顧名思義,

本是在11月前後才能收獲的水果。

然而冬季供應期過短、入不敷出,愁壞棗農。

于是,大荔縣與幾大院校展開深度合作,

多支專家團隊在冬棗棚、防控、光溫等環節,

貢獻出了屬于自己的智慧,

将冬棗從露地栽培轉變成了大棚栽培。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東部的大荔縣,

2000多年前,大荔沙苑的先民就在這裡挖渠種棗,

千百年來防沙固沙的古棗林至今可見。

如果你路過大荔,會看到綿延不絕的冬棗大棚。

棚栽技術,

不僅解決了冬棗成熟期遇雨開裂的問題,

還讓冬棗成熟供應期從10月提早到5月。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脆似薯片,甜過初戀的大荔冬棗就這樣在盛夏,與我們見面。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2001年,

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兩委班子為摘掉貧困帽子,

提出“引洛下灘 修渠栽棗 治理鹽堿”的設想。

千畝黃河灘,長出了冬棗林,

這股“冬棗勢力”逐漸蔓延至大荔其他村鎮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黃河、渭河、洛河三河彙流,

河流沖積産生的肥沃砂土和鹽堿環境,造就冬棗的品質優勢。

2021年,

大荔冬棗面積達42萬畝,年産量50萬噸,占市場三分之一以上,産值突破60億元。

大荔縣也被稱為“中國冬棗第一縣”,是名副其實的“冬棗之鄉”。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随着品牌消費時代的來臨,

沒有品牌價值支援體系建構的大荔冬棗,

在激烈的品牌競争中略顯乏力。

2020年7月,大荔縣邀請專業品牌團隊,

聯手打造“大荔冬棗”區域公用品牌。

品牌主口号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基于“上市早”這一絕對核心優勢确定品牌主口号:

大荔冬棗,脆甜早知道

這句口号,

可以從兩種角度進行解讀。

潛在消費者

從産品角度傳遞大荔冬棗“上市早”這一核心優勢價值。

實際消費者

不僅傳遞核心價值,還從消費者角度傳達“你很早就知道大荔冬棗的脆甜”這一消費關系,強化品牌好感度與忠誠度。

品牌副口号

大荔冬棗,粒粒皆驚喜

副口号重點強調了大荔冬棗的“驚喜“感,

給消費者帶去“咔嚓脆響”味覺上的驚喜,也給大荔百姓帶去收獲的驚喜。

品牌LOGO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主色調是冬棗表皮被日光曬過後的赭紅色,

在呼應冬棗産品形态的同時,

進一步強化産品的驚喜、喜悅之感。

正中間“大荔冬棗”四個字型

穩重中帶着些許悅動之感。

拆解其中的元素我們可以看到: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優秀的土地

才能孕育出如此出色的果實。

品牌輔助圖形

用寫實的筆觸刻畫冬棗,鮮美多汁的形态讓人垂涎欲滴,直覺展現冬棗的優秀品質。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為了強化大荔屬性,周圍增添了大荔特有的文化元素。同州梆子、文殊塔等,一一展現。

品牌包裝設計

包裝顔色選取了與冬棗相近

又不盡相同的紅色。

既能在貨架上吸引消費者眼球,

讓人一眼看到,

又能與大荔冬棗青紅相間的果實關聯起來。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40度的夏天,怎麼吃上冬棗了?| 地标館

庭前八月甜棗熟,一天能上樹千回。

如今我們有如此好吃的冬棗,也得感謝大荔人一代代的努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