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作者:貓爺的漁場

1953年正好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初期,毛主席思念自己的女兒李敏。

但為了不耽誤工作,便決定帶自己的寶貝女兒一同視察十三陵水庫。

父女倆也難得能夠單獨出遊一趟,是以一路上李敏都非常開心,一直跟父親搭話。

這時候才讓李敏感覺到了家的味道,有爸爸的陪伴真好,到處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毛主席也看到平日裡不太愛說話的女兒,今天竟然說個不停,心裡也是非常高興。

聽李敏在說,幹脆毛主席就聽着,也不想打斷這愉悅的氣氛。

汽車帶着父女二人行駛在前往十三陵水庫的路上,突然看到了旁邊王八背石碑的雕像,毛主席急忙讓司機在雕像附近多繞兩圈。

李敏也抓着腦袋很疑惑,這個石頭有啥好看的。

毛主席看了一會碑文,問道李敏:知道為什麼王八要背石碑嗎?

那麼,王八背石碑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李敏又會怎麼回答呢?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一、李敏小時候便被送往蘇聯學習

1936年的一個冬天,毛主席帶領軍隊到達了陝北地區的保安縣,這是一個很小的縣城,城裡總人數也就四千多人,房屋也并不是很多,毛主席與李敏的母親賀子珍當時就居住在保安的一個窯洞裡面。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賀子珍和家人)

居住條件不是很好,窯洞還時常漏水,窯洞内非常潮濕。沒有床,沒有火爐,也沒有竈,就睡在自己盤的土炕上,在窯洞外面用磚頭撐着水壺來燒水。

賀子珍當時還受了傷,負傷生下了李敏,一同經曆過生死的紅軍戰士們在聽到消息之後也都前來祝賀。毛主席更是笑盈盈地招呼他們進屋坐下,詢問之後得知生了個女娃娃。

鄧穎超當時也在其中,上前抱起孩子,看到李敏瘦小的樣子很是心疼,當時給李敏取了小名叫“嬌嬌”。

鄧穎超等人還打趣道:“還真的是小嬌兒”。毛主席對李敏也是非常喜愛,賀子珍卻是滿面愁容,一點都高興不起來,這個時候賀子珍一心想着搞工作,甚至還沒有享受做母親的樂趣,就把李敏送到了老家去。

賀子珍去蘇聯學習的時候又生下了一個男孩,但不幸因病去世。1941年的時候,毛主席便想着将李敏帶到賀子珍身邊,這樣賀子珍也不會這麼孤獨傷心,希望李敏的到來可以讓賀子珍狀态好起來。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賀子珍)

當時的李敏才四歲,但女兒的到來無疑讓賀子珍振作了起來,百般寵愛自己的女兒,為女兒操碎了心,看着自己的女兒一天天地長大非常開心。

李敏因為從小便很少見到自己的父親,到達蘇聯之後,見面的機會就更是渺茫,是以在李敏心中,隻有母親,對父親沒有任何印象。

當時李敏在莫斯科的國際兒童院生活,經常可以在牆上看到各個國家領袖的照片,其中便有自己的父親毛主席,但當時李敏并不知道那是自己的父親。

兒童院的老師也經常會說一些各國共産黨領袖的故事,在每次聽到中國共産黨領袖毛澤東的時候,滿眼都充滿崇拜,對其一直都懷揣着一顆敬畏的心。

而李敏當時可能做夢都想不到,那個人就是自己經常見不了面的爸爸,賀子珍也很少在其面前說到她父親的事情,是以李敏也更不知道。

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敏的哥哥毛岸英有一次專程去莫斯科看自己的妹妹,給妹妹買了很多禮物,兩人在學校的教堂聊天。

毛岸英看到了教堂中的畫像,指着畫像問李敏知道這個人是誰嗎?李敏說:這不是共産黨領袖毛主席嗎?毛岸英說:沒錯,但它同樣也是我們的父親。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毛主席和毛岸英)

李敏覺得毛岸英在瞎說,但是在毛岸英肯定的眼神下,李敏漸漸開始相信,但是因為從小便沒有跟父親有過多的接觸,一時間生活中多了個父親,反而感覺很不适應。之後在賀子珍的訴說之下,李敏才對自己的爸爸尤裡更深的了解。

在此刻李敏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突然明白了很多事情,也知道為什麼媽媽一直這麼傷心,情緒這麼低落,但賀子珍還是沒有給李敏說太多其父親的事情,因為她還小,說多了也聽不懂。賀子珍還讓李敏給自己的父親寫一封信,想跟自己父親說話的時候就寄給他。

1947年,賀子珍到這李敏回到了祖國哈爾濱,這對李敏來說無疑是一片陌生的土地,這個時候毛主席上司下的人民解放戰争剛剛獲得階段性勝利,在回北京的時候,也想到了自己的女兒和老婆。更是思念不已,當時毛主席也想将李敏送到北京來讀書,一方面國内現在已經安定了下來,另一方面如果送到北京讀書,父女倆見面的機會會多一些。

1949年年初,賀怡按照毛主席的囑咐來到哈爾濱将想把李敏帶到北京念書的想法說給了賀子珍,想将李敏先接到北平。這個時候的李敏才剛滿十二歲,聰明伶俐,說着一口流利的俄語,也繼承了母親窈窕的身材和白淨的皮膚,無處不洋溢着青春少女的活力。

李敏給父親用俄語寫信說:别人都說我是你的女兒,但是我從來都沒有見過您,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情況,請你跟進給我回信告訴我,這樣我才能回到您身邊。

毛澤東在收到李敏的信之後,看到信封上的中文便認出來這是賀子珍的字,因為當時賀子珍給毛主席抄錄過不少手稿,對其的字迹很熟悉。在拆開信之後,看到歪歪扭扭的俄語,感到很有趣,在找翻譯,翻譯完之後,更是哭笑不得。

随即回信道:沒錯,我正是你的父親,你去蘇聯那麼多年,父親一直都沒見過你,你現在一定長得很高吧,爸爸已經讓賀怡叔叔去接你了,爸爸希望你可以快點回到爸爸身邊,爸爸也歡迎你回來。

但寫完之後并沒有馬上發出去,而是用加急電報發了過去,李敏在得知電報内容之後,非常開心說馬上就可以去北京見到爸爸了。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李敏)

自從四歲的時候将李敏送到蘇聯,父女倆就在沒有見過,是以父女倆分别十幾年後再次相見,喜悅的心情難以言表,毛主席還高興地給同僚介紹了自己的女兒,打趣帶了個“洋寶貝”回來。

李敏也非常激動,看到這麼多人都在看着她,大家也都對這個“洋娃娃”非常感興趣,問這問那,李敏也經不住,平時在蘇聯跟自己的母親交流都是俄語中夾雜着一些中文,一時間還沒有說習慣國語,順口便說出了俄語。所有人都開懷大笑,毛主席也說道:英文可能我還懂一些,俄語我是完全不懂,恩來叔叔要是在的話就好了他都會。

建國以後,毛主席相對時間充盈一些,便想着多陪陪女兒。

1953年的時候,剛好是節假日,學校都放假,李敏像平日一樣,準備去學習,結果父親突然出現讓她非常震驚,毛主席随後說道:“要不我們出去放松一下?”。李敏這才知道父親是來帶她出去玩的,一時間高興地撲到了父親身上。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賀子珍)

這個時候剛好是大陸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期間,大陸正在建立大型水庫,毛主席便想帶着李敏一起去視察工作,還可以配以陪女兒。而當時剛好是要去十三陵水庫進行考察,父女倆也難得能夠單獨出遊一趟,是以一路上李敏都非常開心,一直跟父親搭話,這時候才讓李敏感覺到了家的味道,有爸爸的陪伴真好,到處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毛主席也看到平日裡不太愛說話的女兒,今天竟然說個不停,心裡也是非常高興,聽李敏在說,幹脆毛主席就聽着,也不想打斷這愉悅的氣氛。

二.毛主席給李敏講“王八馱石碑”的故事

汽車帶着父女二人行駛在前往十三陵水庫的路上,突然看到了旁邊王八背石碑的雕像,毛主席急忙讓司機在雕像附近多繞兩圈。李敏也抓着腦袋很疑惑,這個石頭有啥好看的,毛主席看了一會碑文,問道李敏:“知道為什麼王八要背石碑嗎?”。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王八馱石碑”)

李敏連連搖頭,因為他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雕像,之前從來沒有看到過。毛主席又唱了王八背石碑的歌來逗李敏開心,汽車重新上路之後,毛主席才給李敏說起了王八背石碑的故事,及其來曆。

毛主席說道:“其實背石碑的并不是王八,也不是烏龜,而是赑屃。赑屃是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又被稱為霸下,形态非常像烏龜。傳說赑屃負重能力很強,是以經常用赑屃來做陵墓或者園林石碑的碑趺”。

明清時期有一些石碑的基座都是赑屃在背負着,在一些碑林和名勝古迹也都有它的身影出現。

毛主席還給李敏說道,自己小時候自己的小夥伴經常稱它為“王八馱石碑”,還經常有小孩子在“王八”的脖子上騎着玩,像這樣的“王八馱石碑”以前在寺廟和古迹見的非常多,但很少有人會理會和關注這些赑屃。說自己也是在讀書以後才知道這并不是烏龜也不是王八,而是赑屃。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赑屃)

毛主席問:“想知道赑屃原本是什麼知道嗎?”李敏耐心地聽着父親說話,狠狠地點點頭。原本赑屃是産自我們國家東南海域的一種大海龜,名字叫做蠵龜。

那麼赑屃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又為什麼會馱着石碑呢?

碑,是在人們在石頭上刻字作為紀念物的标志,早些年見碑都是尖頭或者圓頭的,碑上面的孔被人們稱之為“碑穿”。正常情況下,圓頭碑上都會有精心雕刻的三道“溝”,被人們叫做“碑暈”,是根據古代的玉圭形狀演變過來的。

就好比現在西安碑林中的《倉颉廟碑》尖頭碑和《仙人唐公房碑》圓頭碑,有一些甚至在上面還雕刻有青龍,朱雀,玄武,白虎等上古神獸作為裝飾。

魏晉南北朝時期才開始出現烏龜形狀的碑座,到了唐朝的時候大部分石碑都開始用龜趺,這是因為唐朝之後的碑形基本上已經确定,都是由三部分組成:碑頭、碑座、碑身。碑身是最主要的部分,是用一塊長方形的石頭在其正面雕刻上遊戲額紀念性的文字或者是文章,兩邊雕刻一些圖案。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仙人唐公房碑》)

碑頭也大部分都是圓形,碑暈曆經多年演變成了“六螭下垂”,每個方向都雕刻三條頭朝下的螭龍,碑座是烏龜的形态,也是四大遠古神獸中的玄武演變過來的。

在人們的認知當中烏龜類型的東吳都有着非常堅硬的外殼,力氣非常大,而且壽命相當長,人們認為如果用它來做石碑碑座的話,儲存的時間一定會很長。

碑座是龜趺,碑首雕刻有螭龍,顯得非常完美,也起到了非常好的裝飾作用。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烏龜形狀的底座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最大,而且用烏龜造型來做底座重心比較低,不容易倒,這樣既可以減弱石碑對地面的壓力,同時還保障碑身的安全。

在唐朝之後,各朝各代也都開始用龜趺來馱一些比較大的石碑。唐宋時期的龜趺的造型一般都比較寫實,對于烏龜的局部造型雕刻得都非常真實,造型非常簡潔古樸,這種類型的龜趺在陝西和山西地區保留的比較多,尤其是在曆史古城西安的碑林尤其多。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倉颉廟碑》)

至于龜趺什麼時候變成了龍的兒子,那就不得不從元朝年代說起,當時的龜趺已經開始像“龍的兒子”開始轉變,真正被人們定義為“龍子”,是在明朝的時候。

現實生活中的龜與龍根本不着邊際,而現在卻非要把烏龜與龍結合到一下。将其放到寫實風格繁盛的唐宋時期,顯然是不行,是以人們才對龜進行了修飾,讓龜看起來像是帶有龍的“基因”,給龜加了龍角、龍發、腮胡,頭部進行了裝飾,而身子還是龜身形态,并沒有太多的變化也就漸漸形成了“龍頭龜”的形象,也被冠上了“龍九子之一”的稱号,更名為“赑屃”。

在北京諸多的石碑碑座中,最為形象的便是毛主席在十三陵長嶺門内東南角碑亭中看到的石碑,這座碑獅子啊公元1542年的時候建立的,跟“赑屃”和“龜趺”的形象都不太一樣,十三陵長陵門内碑亭中的石碑的“龜”,長着龍一樣的頭,魚的脊,全身上下都布滿了鱗片,還是跟烏龜一樣有四條腿,但是爪子上卻有“五指”,身後還有一條像蛇一樣長長的尾巴。

其沒有龜殼,但是卻像烏龜一樣趴在地上,這也是所有的碑座造型中比較獨特的存在,它的造型非常優美,雕刻的也非常細膩,是一件非常寶貴的古代藝術品。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王八馱石碑”)

多年以來,雖然碑座在不斷地演變,但還是忘不了它“王八馱石碑”的稱呼。

毛主席也同樣将自己兒時與石碑的故事,以及小時候的“王八馱石碑”的稱呼将給李敏聽,之後還說到了石碑上面的蓋子的名字叫做碑亭又說了很多相關的知識。

李敏可以說聽得有滋有味,不禁被父親的淵博的學識所折服,也感到十分敬佩,李敏自己也沒有想到,父親竟然對這麼冷門的學問也懂得那麼多。在這一刻,李敏對父親的敬意更上了一層。

毛主席随後參與到了十三陵水庫的建設

毛主席随後視察北京十三陵地區的工作說道:“十三陵是個名勝古迹,曆來都是外賓必遊之地,有山沒水是最大的遺憾,如果能在這裡修一個水庫,有水之後,十三陵一定會更美麗”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毛主席視察十三陵水庫建設工程)

當時擔任水利部負責人你的李保華向北京的上司傳達了毛主席的這一想法,随後在1957年開始正式提出十三陵水庫的修建計劃,1958年年初的時候被準許,随即便開始動工。當時北京市和昌平地區将近四十萬人民積極地參與到了十三陵水庫的建設當中。

1958年年中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上司人物都來到了十三陵水庫親自參加了水壩建設義務勞動,給予了當年“水庫建設大軍”極大的鼓舞,也同樣在十三陵水庫的建設曆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根據當時的從業人員回憶當時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人是在下午兩點的時候到的,剛到的時候就被不少的群衆認了出來,瞬間現場都沸騰起來,掌聲如潮,很多人都放下手頭的工作全部都圍了上來,之後毛主席等人還管道了工程指揮部,了解了水庫建設的程序。

當時的指揮部是用普通的木闆搭建出來的,而當時剛剛進入夏季,加上屋子裡人非常多,沒過多久毛主席頭上也出汗了。白色襯衣更是被汗水打濕,毛主席完全不顧及這些,找了個木闆凳坐下,詢問水壩占據的具體位置,水壩有多高,蓄水以後會不會淹到老百姓的田地和村莊。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毛主席、周總理視察十三陵水庫建設工程)

毛主席再将這些問題一一問清楚之後,才放下心來,欣慰地點頭。在這期間還有從業人員拿來了紙和筆希望毛主席可以題詞,在所有人的注視之下,毛主席有力地在紙上寫下了五個大字“十三陵水庫”,一連寫了五六張,然後從中挑了一個自己覺得寫得最好的送給了大家。

随後,毛主席、周恩來同志也都加入到了建設水壩的隊伍當中,毛主席拿起鐵鍬就開始裝,周總理不甘示弱,看到旁邊有人在裝沙子,随手就抄起了扁擔挑着沙子悠悠的走向大壩。劉少奇、鄧小平、朱德等人也不甘示弱,挑土的挑土,平地的平地,幹得熱火朝天。

有位黨員激動地說:以前的人民被皇帝強壓着修建自己的陵墓,而現在的共産黨卻為了讓人民多打糧食,讓人民的生活更好,跟我們一起勞動。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毛主席、周總理視察十三陵水庫建設工程)

四.李敏在十三陵水庫建立後與孔令華成婚

十三陵水壩建成第二年,李敏在北京師範大學讀書,跟同在北京讀書的孔令華結婚,兩人在八一學校的時候相識,彼此都非常了解對方,可以說是情投意合。而這樁婚事要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同。

結婚之後的李敏住在了中南海地區,李敏所組建的小家庭也給父親的這一個大家庭增添了很多樂趣,結婚一年後李敏生下了兒子,毛主席也經常抱自己的外孫,内心無比歡喜。

江青則不太喜歡,可能是因為對賀子珍的嫉妒而産生恨意,江青經常輕視李敏一家,還經常尋釁滋事。李敏在經過長期考慮以後,決定給父親說出了自己想要搬出去的想法。父親聽了之後也很難過,因為手心手背都是肉,舍誰都傷心。

1953年毛主席參觀水庫,期間詢問李敏:知道王八為什麼背石碑嗎?

(李敏、毛主席、孔令華)

李敏也明白父親的意思,知道父親是真的愛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也舍不得自己住的離他太遠。是以之後也聽取了父親的建議,跟孔令華一起商議住到中南海較為偏僻的一處房子,去了之後自己動手做飯,平日沒事還會跟父親保持密切的來往。

毛主席有空的時候也會去看一看李敏一家人,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無處不充滿幸福的味道。

住了一段時間後,李敏和孔令華才帶着自己的孩子搬出了中南海,自從李敏搬出中南海以後,自己的證件也被按規定收回,以後想要進入中南海的話就必須要跟門衛聯系,然後再通報之後才可以進去,甚至有時候等半天還不一定進得去。

毛主席有空的時候也會去看一看李敏一家人,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無處不充滿幸福的味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