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作者:猫爷的渔场

1953年正好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期,毛主席思念自己的女儿李敏。

但为了不耽误工作,便决定带自己的宝贝女儿一同视察十三陵水库。

父女俩也难得能够单独出游一趟,所以一路上李敏都非常开心,一直跟父亲搭话。

这时候才让李敏感觉到了家的味道,有爸爸的陪伴真好,到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毛主席也看到平日里不太爱说话的女儿,今天竟然说个不停,心里也是非常高兴。

听李敏在说,干脆毛主席就听着,也不想打断这愉悦的气氛。

汽车带着父女二人行驶在前往十三陵水库的路上,突然看到了旁边王八背石碑的雕像,毛主席急忙让司机在雕像附近多绕两圈。

李敏也抓着脑袋很疑惑,这个石头有啥好看的。

毛主席看了一会碑文,问道李敏:知道为什么王八要背石碑吗?

那么,王八背石碑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李敏又会怎么回答呢?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一、李敏小时候便被送往苏联学习

1936年的一个冬天,毛主席带领军队到达了陕北地区的保安县,这是一个很小的县城,城里总人数也就四千多人,房屋也并不是很多,毛主席与李敏的母亲贺子珍当时就居住在保安的一个窑洞里面。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贺子珍和家人)

居住条件不是很好,窑洞还时常漏水,窑洞内非常潮湿。没有床,没有火炉,也没有灶,就睡在自己盘的土炕上,在窑洞外面用砖头撑着水壶来烧水。

贺子珍当时还受了伤,负伤生下了李敏,一同经历过生死的红军战士们在听到消息之后也都前来祝贺。毛主席更是笑盈盈地招呼他们进屋坐下,询问之后得知生了个女娃娃。

邓颖超当时也在其中,上前抱起孩子,看到李敏瘦小的样子很是心疼,当时给李敏取了小名叫“娇娇”。

邓颖超等人还打趣道:“还真的是小娇儿”。毛主席对李敏也是非常喜爱,贺子珍却是满面愁容,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这个时候贺子珍一心想着搞工作,甚至还没有享受做母亲的乐趣,就把李敏送到了老家去。

贺子珍去苏联学习的时候又生下了一个男孩,但不幸因病去世。1941年的时候,毛主席便想着将李敏带到贺子珍身边,这样贺子珍也不会这么孤独伤心,希望李敏的到来可以让贺子珍状态好起来。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贺子珍)

当时的李敏才四岁,但女儿的到来无疑让贺子珍振作了起来,百般宠爱自己的女儿,为女儿操碎了心,看着自己的女儿一天天地长大非常开心。

李敏因为从小便很少见到自己的父亲,到达苏联之后,见面的机会就更是渺茫,所以在李敏心中,只有母亲,对父亲没有任何印象。

当时李敏在莫斯科的国际儿童院生活,经常可以在墙上看到各个国家领袖的照片,其中便有自己的父亲毛主席,但当时李敏并不知道那是自己的父亲。

儿童院的老师也经常会说一些各国共产党领袖的故事,在每次听到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时候,满眼都充满崇拜,对其一直都怀揣着一颗敬畏的心。

而李敏当时可能做梦都想不到,那个人就是自己经常见不了面的爸爸,贺子珍也很少在其面前说到她父亲的事情,所以李敏也更不知道。

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敏的哥哥毛岸英有一次专程去莫斯科看自己的妹妹,给妹妹买了很多礼物,两人在学校的教堂聊天。

毛岸英看到了教堂中的画像,指着画像问李敏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李敏说:这不是共产党领袖毛主席吗?毛岸英说:没错,但它同样也是我们的父亲。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毛主席和毛岸英)

李敏觉得毛岸英在瞎说,但是在毛岸英肯定的眼神下,李敏渐渐开始相信,但是因为从小便没有跟父亲有过多的接触,一时间生活中多了个父亲,反而感觉很不适应。之后在贺子珍的诉说之下,李敏才对自己的爸爸尤里更深的了解。

在此刻李敏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突然明白了很多事情,也知道为什么妈妈一直这么伤心,情绪这么低落,但贺子珍还是没有给李敏说太多其父亲的事情,因为她还小,说多了也听不懂。贺子珍还让李敏给自己的父亲写一封信,想跟自己父亲说话的时候就寄给他。

1947年,贺子珍到这李敏回到了祖国哈尔滨,这对李敏来说无疑是一片陌生的土地,这个时候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刚刚获得阶段性胜利,在回北京的时候,也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和老婆。更是思念不已,当时毛主席也想将李敏送到北京来读书,一方面国内现在已经安定了下来,另一方面如果送到北京读书,父女俩见面的机会会多一些。

1949年年初,贺怡按照毛主席的嘱咐来到哈尔滨将想把李敏带到北京念书的想法说给了贺子珍,想将李敏先接到北平。这个时候的李敏才刚满十二岁,聪明伶俐,说着一口流利的俄语,也继承了母亲窈窕的身材和白净的皮肤,无处不洋溢着青春少女的活力。

李敏给父亲用俄语写信说:别人都说我是你的女儿,但是我从来都没有见过您,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请你跟进给我回信告诉我,这样我才能回到您身边。

毛泽东在收到李敏的信之后,看到信封上的中文便认出来这是贺子珍的字,因为当时贺子珍给毛主席抄录过不少手稿,对其的字迹很熟悉。在拆开信之后,看到歪歪扭扭的俄语,感到很有趣,在找翻译,翻译完之后,更是哭笑不得。

随即回信道:没错,我正是你的父亲,你去苏联那么多年,父亲一直都没见过你,你现在一定长得很高吧,爸爸已经让贺怡叔叔去接你了,爸爸希望你可以快点回到爸爸身边,爸爸也欢迎你回来。

但写完之后并没有马上发出去,而是用加急电报发了过去,李敏在得知电报内容之后,非常开心说马上就可以去北京见到爸爸了。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李敏)

自从四岁的时候将李敏送到苏联,父女俩就在没有见过,所以父女俩分别十几年后再次相见,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毛主席还高兴地给同事介绍了自己的女儿,打趣带了个“洋宝贝”回来。

李敏也非常激动,看到这么多人都在看着她,大家也都对这个“洋娃娃”非常感兴趣,问这问那,李敏也经不住,平时在苏联跟自己的母亲交流都是俄语中夹杂着一些中文,一时间还没有说习惯国语,顺口便说出了俄语。所有人都开怀大笑,毛主席也说道:英文可能我还懂一些,俄语我是完全不懂,恩来叔叔要是在的话就好了他都会。

建国以后,毛主席相对时间充盈一些,便想着多陪陪女儿。

1953年的时候,刚好是节假日,学校都放假,李敏像平日一样,准备去学习,结果父亲突然出现让她非常震惊,毛主席随后说道:“要不我们出去放松一下?”。李敏这才知道父亲是来带她出去玩的,一时间高兴地扑到了父亲身上。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贺子珍)

这个时候刚好是大陆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大陆正在建立大型水库,毛主席便想带着李敏一起去视察工作,还可以配以陪女儿。而当时刚好是要去十三陵水库进行考察,父女俩也难得能够单独出游一趟,所以一路上李敏都非常开心,一直跟父亲搭话,这时候才让李敏感觉到了家的味道,有爸爸的陪伴真好,到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毛主席也看到平日里不太爱说话的女儿,今天竟然说个不停,心里也是非常高兴,听李敏在说,干脆毛主席就听着,也不想打断这愉悦的气氛。

二.毛主席给李敏讲“王八驮石碑”的故事

汽车带着父女二人行驶在前往十三陵水库的路上,突然看到了旁边王八背石碑的雕像,毛主席急忙让司机在雕像附近多绕两圈。李敏也抓着脑袋很疑惑,这个石头有啥好看的,毛主席看了一会碑文,问道李敏:“知道为什么王八要背石碑吗?”。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王八驮石碑”)

李敏连连摇头,因为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雕像,之前从来没有看到过。毛主席又唱了王八背石碑的歌来逗李敏开心,汽车重新上路之后,毛主席才给李敏说起了王八背石碑的故事,及其来历。

毛主席说道:“其实背石碑的并不是王八,也不是乌龟,而是赑屃。赑屃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又被称为霸下,形态非常像乌龟。传说赑屃负重能力很强,所以经常用赑屃来做陵墓或者园林石碑的碑趺”。

明清时期有一些石碑的基座都是赑屃在背负着,在一些碑林和名胜古迹也都有它的身影出现。

毛主席还给李敏说道,自己小时候自己的小伙伴经常称它为“王八驮石碑”,还经常有小孩子在“王八”的脖子上骑着玩,像这样的“王八驮石碑”以前在寺庙和古迹见的非常多,但很少有人会理会和关注这些赑屃。说自己也是在读书以后才知道这并不是乌龟也不是王八,而是赑屃。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赑屃)

毛主席问:“想知道赑屃原本是什么知道吗?”李敏耐心地听着父亲说话,狠狠地点点头。原本赑屃是产自我们国家东南海域的一种大海龟,名字叫做蠵龟。

那么赑屃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又为什么会驮着石碑呢?

碑,是在人们在石头上刻字作为纪念物的标志,早些年见碑都是尖头或者圆头的,碑上面的孔被人们称之为“碑穿”。正常情况下,圆头碑上都会有精心雕刻的三道“沟”,被人们叫做“碑晕”,是根据古代的玉圭形状演变过来的。

就好比现在西安碑林中的《仓颉庙碑》尖头碑和《仙人唐公房碑》圆头碑,有一些甚至在上面还雕刻有青龙,朱雀,玄武,白虎等上古神兽作为装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出现乌龟形状的碑座,到了唐朝的时候大部分石碑都开始用龟趺,这是因为唐朝之后的碑形基本上已经确定,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碑头、碑座、碑身。碑身是最主要的部分,是用一块长方形的石头在其正面雕刻上游戏额纪念性的文字或者是文章,两边雕刻一些图案。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仙人唐公房碑》)

碑头也大部分都是圆形,碑晕历经多年演变成了“六螭下垂”,每个方向都雕刻三条头朝下的螭龙,碑座是乌龟的形态,也是四大远古神兽中的玄武演变过来的。

在人们的认知当中乌龟类型的东吴都有着非常坚硬的外壳,力气非常大,而且寿命相当长,人们认为如果用它来做石碑碑座的话,保存的时间一定会很长。

碑座是龟趺,碑首雕刻有螭龙,显得非常完美,也起到了非常好的装饰作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乌龟形状的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最大,而且用乌龟造型来做底座重心比较低,不容易倒,这样既可以减弱石碑对地面的压力,同时还保障碑身的安全。

在唐朝之后,各朝各代也都开始用龟趺来驮一些比较大的石碑。唐宋时期的龟趺的造型一般都比较写实,对于乌龟的局部造型雕刻得都非常真实,造型非常简洁古朴,这种类型的龟趺在陕西和山西地区保留的比较多,尤其是在历史古城西安的碑林尤其多。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仓颉庙碑》)

至于龟趺什么时候变成了龙的儿子,那就不得不从元朝年代说起,当时的龟趺已经开始像“龙的儿子”开始转变,真正被人们定义为“龙子”,是在明朝的时候。

现实生活中的龟与龙根本不着边际,而现在却非要把乌龟与龙结合到一下。将其放到写实风格繁盛的唐宋时期,显然是不行,所以人们才对龟进行了修饰,让龟看起来像是带有龙的“基因”,给龟加了龙角、龙发、腮胡,头部进行了装饰,而身子还是龟身形态,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也就渐渐形成了“龙头龟”的形象,也被冠上了“龙九子之一”的称号,更名为“赑屃”。

在北京诸多的石碑碑座中,最为形象的便是毛主席在十三陵长岭门内东南角碑亭中看到的石碑,这座碑狮子啊公元1542年的时候建立的,跟“赑屃”和“龟趺”的形象都不太一样,十三陵长陵门内碑亭中的石碑的“龟”,长着龙一样的头,鱼的脊,全身上下都布满了鳞片,还是跟乌龟一样有四条腿,但是爪子上却有“五指”,身后还有一条像蛇一样长长的尾巴。

其没有龟壳,但是却像乌龟一样趴在地上,这也是所有的碑座造型中比较独特的存在,它的造型非常优美,雕刻的也非常细腻,是一件非常宝贵的古代艺术品。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王八驮石碑”)

多年以来,虽然碑座在不断地演变,但还是忘不了它“王八驮石碑”的称呼。

毛主席也同样将自己儿时与石碑的故事,以及小时候的“王八驮石碑”的称呼将给李敏听,之后还说到了石碑上面的盖子的名字叫做碑亭又说了很多相关的知识。

李敏可以说听得有滋有味,不禁被父亲的渊博的学识所折服,也感到十分敬佩,李敏自己也没有想到,父亲竟然对这么冷门的学问也懂得那么多。在这一刻,李敏对父亲的敬意更上了一层。

毛主席随后参与到了十三陵水库的建设

毛主席随后视察北京十三陵地区的工作说道:“十三陵是个名胜古迹,历来都是外宾必游之地,有山没水是最大的遗憾,如果能在这里修一个水库,有水之后,十三陵一定会更美丽”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毛主席视察十三陵水库建设工程)

当时担任水利部负责人你的李保华向北京的领导传达了毛主席的这一想法,随后在1957年开始正式提出十三陵水库的修建计划,1958年年初的时候被批准,随即便开始动工。当时北京市和昌平地区将近四十万人民积极地参与到了十三陵水库的建设当中。

1958年年中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物都来到了十三陵水库亲自参加了水坝建设义务劳动,给予了当年“水库建设大军”极大的鼓舞,也同样在十三陵水库的建设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根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是在下午两点的时候到的,刚到的时候就被不少的群众认了出来,瞬间现场都沸腾起来,掌声如潮,很多人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全部都围了上来,之后毛主席等人还渠道了工程指挥部,了解了水库建设的进程。

当时的指挥部是用普通的木板搭建出来的,而当时刚刚进入夏季,加上屋子里人非常多,没过多久毛主席头上也出汗了。白色衬衣更是被汗水打湿,毛主席完全不顾及这些,找了个木板凳坐下,询问水坝占据的具体位置,水坝有多高,蓄水以后会不会淹到老百姓的田地和村庄。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毛主席、周总理视察十三陵水库建设工程)

毛主席再将这些问题一一问清楚之后,才放下心来,欣慰地点头。在这期间还有工作人员拿来了纸和笔希望毛主席可以题词,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毛主席有力地在纸上写下了五个大字“十三陵水库”,一连写了五六张,然后从中挑了一个自己觉得写得最好的送给了大家。

随后,毛主席、周恩来同志也都加入到了建设水坝的队伍当中,毛主席拿起铁锹就开始装,周总理不甘示弱,看到旁边有人在装沙子,随手就抄起了扁担挑着沙子悠悠的走向大坝。刘少奇、邓小平、朱德等人也不甘示弱,挑土的挑土,平地的平地,干得热火朝天。

有位党员激动地说:以前的人民被皇帝强压着修建自己的陵墓,而现在的共产党却为了让人民多打粮食,让人民的生活更好,跟我们一起劳动。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毛主席、周总理视察十三陵水库建设工程)

四.李敏在十三陵水库建立后与孔令华成婚

十三陵水坝建成第二年,李敏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跟同在北京读书的孔令华结婚,两人在八一学校的时候相识,彼此都非常了解对方,可以说是情投意合。而这桩婚事要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同。

结婚之后的李敏住在了中南海地区,李敏所组建的小家庭也给父亲的这一个大家庭增添了很多乐趣,结婚一年后李敏生下了儿子,毛主席也经常抱自己的外孙,内心无比欢喜。

江青则不太喜欢,可能是因为对贺子珍的嫉妒而产生恨意,江青经常轻视李敏一家,还经常寻衅滋事。李敏在经过长期考虑以后,决定给父亲说出了自己想要搬出去的想法。父亲听了之后也很难过,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舍谁都伤心。

1953年毛主席参观水库,期间询问李敏:知道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吗?

(李敏、毛主席、孔令华)

李敏也明白父亲的意思,知道父亲是真的爱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也舍不得自己住的离他太远。所以之后也听取了父亲的建议,跟孔令华一起商议住到中南海较为偏僻的一处房子,去了之后自己动手做饭,平日没事还会跟父亲保持密切的来往。

毛主席有空的时候也会去看一看李敏一家人,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无处不充满幸福的味道。

住了一段时间后,李敏和孔令华才带着自己的孩子搬出了中南海,自从李敏搬出中南海以后,自己的证件也被按规定收回,以后想要进入中南海的话就必须要跟门卫联系,然后再通报之后才可以进去,甚至有时候等半天还不一定进得去。

毛主席有空的时候也会去看一看李敏一家人,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无处不充满幸福的味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