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作者:影子之美

不知今夕是何夕,

催促陽台近鏡台。

誰道芙蓉水中種,

青銅鏡裡一枝花。

--唐 賈島《友人婚楊氏催妝》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瑞獸葡萄紋鏡 唐代 直徑21.5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關系,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雖然銅鏡的正面就是一塊平平的、帶有斑斑銅綠鏽的金屬片,可它的背面卻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紋飾考究辭銘溫雅,形态美觀圖紋華麗,真是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山西青銅博物館“昭明——山西博物院藏銅鏡展”,通過“天工開物”、“見日之光”、“繁華入鏡”、“照見生活”4個單元展出了200餘件銅鏡及相關文物,一枚枚熠熠古銅鏡,沾染着歲月痕迹,展現着精湛工藝和獨特魅力,仿佛曆史留下的一串串美麗足印,映照今人,一眼千年。

天工開物 青銅鏡鑒源自掬水照容

“清冶銅華以為鏡,瑩光如水照佳人。”銅鏡最初被稱為“鑒”,意為金屬容器盛水後可以用來映照。銅鏡,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是以又稱青銅鏡,光亮的一面為鏡面,反面中央設鈕以穿縧帶便于手執使用。從考古資料來看,最早的銅鏡出土于距今約四千年前的甘肅廣河齊家坪和青海貴南尕馬台齊家文化墓葬。我們的祖先從掬水照容演變為青銅制作的鏡鑒,先秦時期僅貴族享用,秦漢以後逐漸走向民間,融入百姓生活,直到19世紀,随着玻璃鏡的普及,才逐漸退出曆史舞台。銅鏡透射出中國古代的社會風尚和審美情趣,蘊含着極其豐富的民族文化與輝煌藝術資訊,見證了曆史的風雲變換,映照了中華文明的多元與融合,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産中的瑰寶。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2021年9月19日——2022年3月13日山西青銅博物館“昭明——山西博物院藏銅鏡展”展出的260餘件(套)展品,從數以千計的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古人把銅鏡作為照面用具,不僅僅是為了生活上的實用,更是從外觀上進行包裝和修飾,通過銅鏡表達宗教思想、生活向往、自然崇拜等,漸漸形成了獨特的銅鏡文化。各朝各代對銅鏡藝術均有創造,古樸、靈巧、華麗、素雅,制作工藝各有千秋,鏡背面大多數鑄有圖案和銘文,有着強烈的時代特征,完整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從中我們可以了解當時的鑄造工藝、科技水準、風俗民情、審美意趣、思想觀念和文化曆史等,極具曆史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文化價值與考古價值。

小小銅鏡,映照出大千世界,包含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隻是觀容貌、正衣冠,在曆史發展的長河中,人們賦予它更深的寓意:神明護佑、祛邪避兇、審視自身、修德養性,照膽明心、坦誠相見,體察秋毫、公正廉明。

早期銅鏡不僅用來照容,更因有吸納日月光華的能力,成為溝通天地的靈媒,在宗教、祭祀等儀式中承擔角色。從齊家文化至西周,考古發現的銅鏡數量雖少,裝飾簡單,但開啟了中國銅鏡紛繁世界的大門。春秋戰國,社會變革,銅鏡成為新興貴族的日常生活用品。這個時期,銅鏡鑄造技術日臻成熟,紋飾和工藝均來自青銅器,至戰國時期,銅鏡逐漸紋飾繁缛,工藝複雜,地域風格鮮明,形成中國銅鏡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散虺紋陽燧模 東周 長9.5厘米 寬7厘米 厚2.5厘米 山西省侯馬市鑄銅遺址出土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蟠螭紋銅鏡模 東周 山西省侯馬鑄銅遺址出土

山西出土最早的銅鏡在西周時期,春秋以來逐漸增多,尤其是侯馬鑄銅遺址發現的春秋戰國時期紋飾精美的鑄銅模範,其中的鏡模和鏡範,與銅鏡實物相印證,展現了青銅鏡的獨特鑄造工藝。銅鏡發明之初,産量非常少,被用于宗教祭祀中。銅鏡中有一類叫“陽燧”的凹面鏡,利用聚光原理進行取火,用來照亮祭品。祭祀中取“明火”的儀式一直延續到漢代,之後人們舉行祭祀時不再使用陽燧,但銅鏡辟邪的習俗被廣泛流傳下來。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蟠螭紋鏡 戰國 直徑10.9厘米 山西省長治市分水嶺墓地126号墓出土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四山紋鏡 戰國 直徑13.3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菱紋鏡 戰國 直徑11.5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蟠螭紋鏡 戰國 直徑15.1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三龍紋鏡 戰國 直徑18.5厘米

早期的銅鏡多見蟠螭紋鏡和山字紋銅鏡,特别是戰國銅鏡中最常見也是最神秘的品類 “山”字紋銅鏡,鏡中的“山”字均呈左旋或右旋排列,有三山、四山、五山、六山之分,其中四山鏡最多。地紋都為羽狀紋,主紋除“山”字外還配有動、植物紋飾。關于“山”字紋的寓意,學術界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是表現大自然,古代山嶽崇拜的一種反映,“山”即雄偉的高山,以山為主體,萬物生靈生存其間;有人認為是青銅器上勾連雲雷紋的演變,表現閃電現象,是對自然的敬畏;還有人認為是模仿古代的三叉形兵器,究竟哪種解釋能夠诠釋古人的思想,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見日之光 漢鏡紋飾華美進入百姓生活

經曆了短暫的秦朝,中國曆史進入包括西漢、新莽和東漢的輝煌漢王朝,時代跨越400餘年。漢代的官鑄鏡業長足發展,銅鏡數量巨大,紋飾華美,逐漸進入百姓生活,從制作工藝到藝術表現均彰顯出濃郁的時代特色,成為中國銅鏡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四乳禽獸紋鏡 漢代 直徑19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星雲紋鏡 漢代 直徑15.5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草葉紋鏡 漢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連弧紋鏡 漢代 直徑22.2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長宜子孫”連弧紋鏡 漢代 直徑21.5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昭明”連弧銘帶紋鏡 漢代 直徑15.6厘米

西漢早期,社會經濟處于恢複階段,銅鏡大多沿用戰國式樣,銘文開始出現;漢武帝開始,經濟、文化繁榮,銅鏡制作也達到新高度,出現以四乳釘為基點四分布局,紋飾以鏡鈕為中心環繞分布,主題突出,地紋逐漸消失,草葉、星雲和連弧紋大行其道,銘文逐漸成為重要的裝飾内容;西漢晚期經新莽至東漢,紋飾題材種類繁多,動物和人物形象寫實生動活潑,銘文内容豐富多彩,反映了神仙思想和儒家思想對漢代社會的深刻影響,同時也顯示出活躍的商業氣息。其中,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新疆樓蘭古城尼雅古城都出土過漢代銅鏡,可見随着“絲綢之路”的開通,漢鏡也作為商品在絲路沿線流通,考古所見的大量實物,印證了漢代東西文化交流的興盛。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大樂富貴”博局紋鏡 漢代 直徑11.2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善銅”四神博局紋鏡 漢代 直徑19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佳鏡”四神博局紋鏡 漢代 直徑19厘米

漢代銅鏡不僅品類豐富,工藝精良,而且裝飾紋樣具有很高的藝術性。漢鏡常見星雲紋鏡、日光鏡、昭明鏡、博局紋鏡等樣式,展現了漢代銅鏡鑄造的輝煌。其中博局紋鏡是漢代流行時間較長的一個品類,主紋布局均為方欄上飾“T”形紋,其四角對應鏡内緣飾“V”形紋,在與“T”形紋對應的鏡内緣上飾“L”形紋,因主紋造形像工具中的規、矩,故以前學者稱規矩紋鏡,又因形似英文字母 T、L、V,也被一些海外的研究者稱為“TLV紋”鏡。實際此種紋飾表現的是漢代六博棋,是戰國以來直至王莽新朝時期非常流行的一種擲采行棋的博戲類遊戲。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神人車馬畫像鏡 漢代 直徑21.8厘米

漢代民間使用銅鏡已十分普遍,反映出大衆的審美取向和精神世界,其中對家國太平、父母雙親長享昌樂的幸福追求所展現出的“忠”“孝”觀念尤其重要。“神人車馬畫像鏡”主紋由四乳釘分為四區,對稱兩區為車馬,兩區為神人靜坐。外有銘文帶一周: “吳胡陽裡,周仲作竟四夷服,多賀國家人民息,胡虜殄滅天下複,風雨時節五谷熟。長保二親得天力。”“吳”指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胡陽裡”裡名,“周仲”為鑄鏡師。 “多賀國家人民息”, 即是“忠”展現,可見平常百姓也有很強的家國情懷,将國家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祈盼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長保二親得天力”就是孝道最樸實的表達,兩千多年來,“忠”“孝”觀念早已成為中國倫理思想的核心組成部分。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見日之光”草葉博局紋鏡 漢代 直徑16.1厘米

漢代銅鏡中的銘辭是兩漢文學的重要組成,中國文學史上别具特色的文化遺産,以凝練簡約的語言,包羅萬象的内容,抒發着人們最質樸的情感,展現了漢代人的道德觀、倫理觀等。日光鏡,因銘文開頭有“見日之光”四字而得名,銘文非篆非隸,結體不拘成法,字與字之間多夾有圓渦形或菱形符号,形成獨特的裝飾美,常見銘文有“見日之光,長毋相忘”“見日之光,天下大明”“見日之光,美人在旁”,這些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語彙具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力,一直影響至今。

繁華入鏡 唐鏡展現豐滿多元的生活畫卷

經過南北朝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中國曆史迎來空前繁榮的隋唐時期,社會開放、文化昌盛,銅鏡制造重新煥發生機,藝術風格突破漢代傳統。銅質精良,采用高錫青銅鑄造,鏡體白亮,技藝精湛;裝飾手法出現金銀平脫、螺钿鑲嵌等新工藝;造型上新創菱花、葵花等新樣式,鏡鈕雖多以傳統的圓形為主,但亦有獸形鈕、龜形鈕、花形鈕等新的鈕形;布局上雖還是環繞式和對稱式結構,但靈活多變、清新舒朗;紋飾圖案自由奔放、動感寫實,呈現出昂揚向上的時代風貌,創造了中國銅鏡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高峰。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瑞獸葡萄紋方鏡 唐代 邊長8.9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雙犀花枝紋鏡 唐代 直徑22.2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雙鸾雙獅紋鏡 唐代 直徑12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三樂鏡 “孔夫子問曰答榮啟奇”唐代 直陉14.5厘米

到了唐代,一改秦漢銅鏡古樸、規矩之風,無拘無束,浪漫豪放,出現了大量葵花形、 菱花形、方形、亞字形等不同樣式的銅鏡,而且裝飾主題也特别豐富,各種珍禽異獸、奇花異草、古代神話傳說故事,都成為很好的表現題材,展現大唐盛世的海納百川、包羅萬象。最為典型的莫過于瑞獸葡萄紋銅鏡,由瑞獸、禽鳥和葡萄枝蔓有機組合成繁缛的圖案,瑞獸“似馬非馬” 有專家認為是來自國外的獅子,葡萄非中國原産在漢代通過“絲綢之路”從西域傳入中國,這兩種舶來紋飾是中西文化交流最終形成具有中國風格的吉祥圖案,備受唐人喜愛,凸顯了唐代包容并蓄的時代胸襟。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花發無冬夏”簇六團花銘帶鏡 唐代 直陉12.5厘米

“慢牽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鏡上行。”是白居易《湖上招客送春泛舟》中的詩句,唐人不僅将優美動人的詩句吟于口中揮灑紙上還将詩句鑄造在鏡背,可謂鏡中有詩詩中有鏡。“花發無冬夏”簇六團花銘帶鏡,外圍一周就是唐詩銘文:“花發無冬夏,臨台曉夜明。偏識秦樓月,能照美妝成。”鏡背上的詩行與紋飾、圖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寄托理想抒發感懷,表達着人們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對真善美永恒的追求。古人覽鏡自照,看着鏡中容顔,激發了創作靈感,凝練為句句詩詞,展現出唐人豐滿多元的生活畫卷。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雙鸾雙花紋鏡 唐代 直徑25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雙龍雙花紋鏡 唐代 直陉16厘米(白英攝影)

“女為知己者容”,銅鏡除了日常梳妝所用,也是愛情的标記、吉祥的象征,生前互相贈送,死後埋于身旁。“雙鸾雙花紋鏡”,雙鸾相對、足踏花枝、口銜绶帶是男女之間的愛情信物,寄托着古人對幸福生活的美好祝願。而“破鏡重圓”的典故,就是對這種銅鏡文化的最好诠釋。這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時值隋滅南陳,社會動蕩,南陳驸馬徐德言将一面銅鏡破開,與妻子樂昌公主各持一半作為信物,期待戰後重聚,失散後的兩人堅守破鏡之約,最終團聚,故事反映了初唐人民對社會安定、家庭和睦的美好願望。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賞得秦王”四瑞獸銘帶鏡 唐代 直陉10厘米

在古代衙門公堂上挂有“明鏡高懸”匾額,用以标塝官吏公正無私,明察秋毫,也比喻目光敏銳,識見高明。《西京雜記》,記述春始皇鹹陽宮裡有一面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裡有明,能照見人的五髒六腑。這段故事流傳甚廣,甚至作為銘文鑄于隋唐銅鏡之上。因秦王鏡能照徹心膽,故人們借之來坦露胸懷。“賞得秦王”四瑞獸銘帶鏡,主紋以凸弦紋為界,分為内外兩區,内區環鈕飾四隻奔跑的瑞獸及兩周鋸齒紋,銘文帶詩文為:“賞得秦王鏡,判不惜千金。非關欲照膽,特是自明心。”

照見生活 宋金銅鏡市井生活映出大千世界

五代、遼、宋、金是中國曆史上又一個民族大融合的時代。這一時期,商業發達,城市繁榮,市井生活豐富多彩,文化藝術絢爛多姿,銅鏡鑄造流行翻砂技術,普遍采用柔韌性更好的黃銅,工藝簡化,使用更加普及;藝術表現呈現出更加世俗化面貌,并直接影響到元、明、清三代,形成中國銅鏡發展史上的第四個高峰。

宋代銅鏡不尚奢華,注重實用,器薄體輕,内空和形制則趨于多樣化。形制上承唐代,又出現桃形、鐘形、鼎形、盾形、瓶形、帶柄形等新樣式。内容上有花卉、龍紋、禽鳥、神仙人物故事、八卦、商标銘文、吉祥銘文等,神仙人物故事構圖豐富多變,展現了宋代繪畫的風韻;動植物圖案形象準确,生動傳神;花卉紋以纏枝花最具時代特色,構圖簡潔明快,圖案多借鑒宋代寫生花鳥,經藝術提煉而成。纏枝花草官工鏡,采淺浮雕工藝,精緻細膩,纏枝花草多弱枝細葉互相盤繞,形成迎風浥露的效果,與定窯瓷器中的圖案有異曲同工之妙。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纏枝花卉紋鏡 宋代 直徑30.6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可正衣冠”銘文鏡 宋代 直徑11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湖州真石家念二叔”銘文鏡 宋代 直徑11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爐形雙龍紋鏡鏡 宋代 高17.5厘米 寬11.5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雙魚紋鏡 金代 直徑26.5厘米

金統一北方,經大定、明昌年間和平建設,經濟、文化取得長足發展,銅鏡鑄造吸收中原傳統,又融入北方民族的豪邁氣質,展現出新的氣息。流行于雙魚紋鏡,造型豐滿寫實,雙魚在波濤中互相逐遊,是金人漁獵生活在藝術上的真實反映。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柳毅傳書”故事鏡 金代 直徑17.5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王質觀棋故事鏡 宋代 直徑11.3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許由巢父故事鏡 宋代 直徑13.5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月宮仙人故事鏡 宋代 直徑14.5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福壽家安”鵲橋故事鏡 宋代 直徑17.5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仙人龜鶴紋紋鏡 金代 直徑33厘米

故事鏡最早出現于唐代,到了宋、遼、金時期成為當時流行,尤其是故事鏡的圖案紋樣,是最能吸引人們去鑒賞的一類銅鏡。

金代“柳毅傳書”故事鏡,圓鈕上方為陸地,下方為河水,鏡子邊緣有一株大樹,樹下一男一女,女子衣帶飄拂,男子面向女子,雙手拱起互相傾訴,這個故事來源于唐代李朝威的《柳毅傳》,講述了一段結局美滿的愛情佳話。一日,書生柳毅在泾河邊見一位美麗的牧羊女傷心哭泣,詢問得知她是洞庭龍王的女兒,嫁給泾河小龍,卻遭受夫君虐待。柳毅便專程為龍女傳書,找洞庭龍王求助。龍女因柳毅重獲新生,有情人也終成眷屬。這一時期題材極為廣泛,有“福壽家安”鵲橋故事鏡、“王質觀棋”故事鏡、“許由巢父”故事鏡、“月宮仙人”故事鏡等,越來越多地出現了表現神話傳說、曆史故事的紋飾圖樣,展現了儒家思想的精神追求,反映了當時思想文化方面的諸多問題。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三童攀花紋鏡 金代 直徑12.5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孔雀牡丹紋鏡 元代 直徑22.5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仙閣人物多寶紋鏡 明代 直徑29厘米(白英攝影)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百歲團圓”雙獅紋鏡 明代 直徑38.8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描金花卉紋鏡 清代 直徑13.5厘米 柄長10.5厘米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描金花蝶紋鏡 清代 直徑10.6厘米 柄長10厘米

小小銅鏡,包羅萬象,映照出大千世界,包含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古人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千百年來,源自鏡鑒的思想光芒,卻一直映照至今。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鏡裡千秋 領略中國古代銅鏡之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