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台CGTN大型專題片《“美式幹預”制造的人權災難》上線播出

作者:光明網

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GTN制作的大型專題片《“美式幹預”制造的人權災難》,于8月9日上線播出。

從海灣戰争到阿富汗戰争,從利比亞戰争到軍事入侵伊拉克……近幾十年來,中東及其周邊地區紛飛戰火、混亂動蕩的背後,到處都有美國的身影。多年來,美國以“人權”、 “民主”、 “反恐”為由,頻頻發動戰争、煽動沖突、攪亂政局。如今美國正逐漸撤出中東駐軍,它在該地區留下了怎樣的殘局?本集聚焦美國在中東及其周邊地區欠下的累累人權血債,以種種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其所謂 “維護人權、打擊恐怖主義” 隻是幌子,維持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才是事實。

01

命如草芥:被踐踏的生命權

據美國布朗大學《戰争的代價》調查顯示,自“9·11”事件以來,超過92.9萬人在美國發起所謂的“全球反恐戰争”中死亡,其中超過一半的遇難者為手無寸鐵的平民。

2003年,美國以所謂“伊拉克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伊拉克發動軍事打擊。戰争導緻的平民死亡人數達20餘萬人,其中美軍直接緻死的超過16000人。時至今日,美國也拿不出所謂“伊拉克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以至于這場戰争的發起人——美國前總統喬治·沃克·布什不得不承認:“事實證明很多情報都是錯誤的。”

美國前國務卿科林·鮑威爾幕僚長勞倫斯·威爾克森上校坦言:“無論是美墨戰争、越南戰争還是東京灣事件,當美國想要與某一方開戰時,我們就會找個借口。”

02

難民危機:被漠視的和平權

據聯合國統計,“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發動或參與的戰争導緻至少3800萬人流離失所,其中大部分為中東及其周邊地區的平民。聯合國指出,僅在叙利亞,過去11年就有1300多萬人被迫離開家園,造成了當今時代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和難民危機。而在美國軍事幹涉長達20年的阿富汗,亦有1000多萬阿富汗人淪為難民。來自叙利亞或阿富汗的難民數量之巨,從聯合國難民署資料可見一斑。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每九位難民中就有一位來自叙利亞或阿富汗。

2021年8月,美國倉皇撤出阿富汗,但這并非其在阿孽債的終結。美撤軍後,當機阿銀行近百億美元海外資産,對阿富汗實施嚴苛的金融管制與封鎖。在國際社會一再呼籲下,美國才解凍近70億美元的資産。然而,這些資金隻有一半投入人道主義救援基金,用以幫助阿富汗人,剩下的35億則用于賠償“9·11”襲擊的受害者。

此舉引發國際輿論嘩然。要知道,目前阿富汗3900萬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沒有足夠的食物,兒童面臨嚴重營養不良,近900萬人面臨饑荒。英國前國際發展事務大臣羅裡·斯圖爾特怒斥:“美國這種做法相當可恥,多國軍隊撤出阿富汗,棄之不顧,使得阿富汗陷入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之中。數百萬人食不果腹。如今,美國總統竟提議竊取本屬于阿富汗的資金,這些錢本可以用來援助饑餓的群眾。”

美國采取的種種做法令阿富汗經濟民生困境雪上加霜,制造了新的人道危機,阿富汗發生難民潮的風險陡增。而對許多難民來說,流亡的開始意味着個體發展的終結。

華東師範大學約瑟夫·格雷戈裡·馬奧尼教授指出:“難民通常面臨三個問題。第一,他們有時并不受歡迎和照顧,甚至遭受虐待。第二,對許多難民來說,重新開始生活是很困難的。他們要面臨抑郁、貧窮和其他問題的折磨。第三,許多難民無法融入新環境,因為他們其實并不是主動離開自己家園的移民。相反,時勢所迫,他們才輾轉他鄉,切斷了與親人和朋友的聯系,流落到一個與自己家鄉幾乎完全不同的地方。許多人想回國,也有許多人最終被困他鄉——在他們成為難民的那一刻,他們的社會、文化和職業發展基本上也就此結束了。”

03

民生凋敝:被壓迫的發展權

由于無休止的戰亂沖突,中東等國家經濟發展前景黯淡。伊拉克國内生産總值至今未恢複到其1990年的水準。醫療衛生等各項基本需求均無法得到滿足。1990年以前,伊拉克97%的城鎮居民和71%的農村居民能夠享受免費的基本醫療服務。但現在,180萬人口配備的醫院床位不足1000張。醫療設施遭到破壞,2萬名伊拉克醫生逃亡他國。

叙利亞也面臨着同伊拉克類似的情況。叙利亞的生活水準曾一度與西歐國家相當,但戰争爆發後,一切都變了。聯合國特别報告員伊德裡斯·加紮伊利坦言:“很多叙利亞人告訴我,即使戰争結束,他們也要逃離,因為他們沒有水,缺少基本的生活用品。過去,作為一個阿拉伯國家,叙利亞的生活水準與西歐國家相當,食物供應方面完全自給自足,醫療衛生條件也很好。例如,兒童的疫苗接種率高達95%。如今,情況已經嚴重惡化。叙利亞的失業率過去隻有8%左右,現在卻超過50%。過去,叙利亞的個人所得年增長率約為4.5%,如今卻正以同樣的速度銳減。”

除了制造軍事沖突,美國還對伊朗和叙利亞等國發起了經濟制裁,數百萬群眾是以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世界各國艱苦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像伊朗這樣遭受美國嚴厲制裁的國家處境更為艱難。

此外,國際社會往往忽視了軍事幹預對文化和文明造成的影響。例如,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幾天之後,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便遭遇洗劫。超過17萬件文物被掠奪一空,給伊拉克以及伊斯蘭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文化和文明損失。

04

美國犯罪 他國埋單

盡管美國犯下累累罪行,它卻從未為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相反,若有誰膽敢調查美國的戰争行為,就會受到來到美國的百般阻礙與威脅。例如,2020年,國際刑事法院曾表示要對美軍和中央情報局人員在阿富汗所犯下的罪行展開調查。時任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宣布,對“直接負責”調查的人員采取限制簽證措施,吊銷或拒絕發放簽證,并當機其在美資産,禁止其使用美元在世界任何地方交易。最終,國際刑事法院以塔利班上台為由,放棄了調查美在阿罪行。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進階研究員約翰·羅斯說:“這是美國的一貫作風。美國國會在外交政策上宣揚美國例外論。其實,這不是美國例外論,而是美國至上論。美國認為自己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好,是以美國不必跟随其他國家的腳步。但美國隻占世界人口的5%,如果它到處宣稱美國人優于其他95%的世界人口,其他95%的世界人口自然不會忍氣吞聲,這是造成全球局勢不穩定的根源。”

05

注定的失敗:輸出民主還是輸出動蕩?

美國在中東及周邊地區發起軍事行動的理由之一是輸出美式民主,保護人權。對此,喀布爾大學伊茲·紮蘭教授指出:“輸出民主注定是失敗的。因為如果你真的想帶來變革,就必須尊重各種價值觀,了解這個國家或民族正面對的挑戰。美國過去幾十年的民主輸出,最終隻給中東帶來了人權災難與‘被迫移民’。”

莫斯科國際事務與安全分析專家馬克·斯洛博達則批評:“美國把人權問題作為一種武器,一種地緣政治武器,專門用來對付它的對手,自己和盟友則不受限制。這是美國國務院自己承認的。2017 年,時任美國新任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的助理,将一份備忘錄發給了新上任的蒂勒森,告訴他如何處理人權問題。這份備忘錄裡寫道,“(美國)應該給盟友差別待遇,給予它們比對手更多的優待。否則,美國的對手會越來越多,盟友則越來越少。”

06

美國:保護人權還是踐踏人權?

阿富汗、叙利亞和伊拉克等國的局勢讓人們不禁要問:美國究竟是在保護人權,還是在踐踏人權?

經過數十年的軍事沖突,試問有多少子彈和炸彈留在了戰亂國?使用貧鈾彈對環境造成了怎樣的破壞?恐怖組織将如何繼續構成威脅?像叙利亞、利比亞、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的國家要掙紮多久才能重建家園?

“手中有錘子的人,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釘子。”美國若不放棄霸權思維,世界将因美國而更加動蕩。而人們的生存權、和平權、發展權還會繼續受到踐踏——以“保護人權”為名。

來源: CG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