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吾谷網台灣特色農業考察紀行(下)

作者:退休學者汪向東

(本文從新浪部落格搬家過來,新浪部落格上線時間:2014-11-16 22:34:44)

第九站:台灣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吾谷網台灣特色農業考察紀行(下)

離開巨農,下午,我們來到屏科大。在該校管理學院農業企業管理系,團友們就休閑農業的話題,與台灣休閑農業學會理事長段兆麟教授進行了專題交流。台灣的休閑觀光農業做得精緻、特色鮮明,段教授用大量案例向團友們介紹了台灣休閑農業的情況,而給人印象更為深刻的是他對如何發展休閑農業的了解。

吾谷網台灣特色農業考察紀行(下)

“切勿把農産品當成産品來賣,要追求農業的衍生價值”。與上午周博士強調巨農“隻做有機産品,不做休閑體驗”,以及此前漢光廖主席強調以菜品高品質立足完全不同,段教授則非常強調農産品衍生出來的附加價值,而不是産品本身。這是農場做有機農業還是休閑農業定位的差異。不過,他仍非常強調“休閑”與“農業”的結合,認為“如果隻有觀光,沒有農業,就把路走斷了”。

“先有休閑模式,再有赢利模式”。有團友問及休閑農場如何赢利,段教授特别強調,休閑農業赢利的前提是休閑服務,隻要把休閑的特色做出來,服務搞得好,赢利就是順理成章的。

吾谷網台灣特色農業考察紀行(下)

“要努力貼近自然,造成與現代化的反差”。人們之是以需要休閑農業,就是要尋求與城市現代生活不同的回歸自然的狀态。在他看來,城市生活越是現代化,人們就越需要回歸自然。吸引遊客前來休閑農業觀光的,不是排場,而是與都市生活不一樣的體驗,一種本色的、異地的體驗。

“美學+生态+養生+教育……”。休閑農業的衍生價值,來自多方面。不同的休閑農場,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自己的定位。段教授對大陸的“農家樂”比較了解,他建議大陸的休閑農業一定要擺脫千篇一律的現狀,走出各自差異化定位來。

吾谷網台灣特色農業考察紀行(下)

段教授還介紹了台灣休閑農業發展中各主體的作用。首先是農場主的主體作用,台灣是土地私有制,休閑農業的特色定位是農場主的自主選擇,“規劃師能幫你實作夢想,但夢還得自己做”;政府對于休閑農業起的作用是輔導師,政府有專家團隊,幫助農場主進行策劃,提供服務;學會的主要作用,是教育訓練、組織創意比賽、進行服務品質認證等。

第十站:香格裡拉休閑農場

吾谷網台灣特色農業考察紀行(下)

香格裡拉休閑農場位于台灣北部宜蘭縣,依着大元山麓興建。入園參觀前,農場導遊先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奇特物件,問我們可知其用處:一個葫蘆,側面挖了一個孔挂在房檐處。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時,導遊告訴我們,這是用來教訓猴子用的。山裡的猴多為患,此物件可把猴子的手卡住,生擒活捉。

吾谷網台灣特色農業考察紀行(下)

農場裡種植着大量水果:洋桃高挂在樹上,芭樂觸手可摘,蓮霧已過季節,桔子個頭不大酸甜可口,一排排的火龍果供人大快朵頤。最吸引人的是山間的休閑設施,綠地間坐落着亭台、茶閣、木椅、長凳,供年輕人嬉戲的秋千、蕩橋等等,山上視野非常開闊,山下城鎮一覽無餘,微風輕拂之際,讓人頓覺心曠神怡。

吾谷網台灣特色農業考察紀行(下)

青山之間聳立着的一排紅頂房屋格外醒目,那裡是供遊人食宿的地方。遊客吃的食物多由農場就地生産。餐前餐後,遊客還可随意打打鼓、抽抽陀螺,或在從業人員的指導下玩玩DIY,學習制作撥浪鼓、小燈籠等童年的小玩藝兒,重新喚回童年的記憶。

吾谷網台灣特色農業考察紀行(下)

第十一站:頭城休閑農場

頭城休閑農場也坐落在宜蘭縣,占地120公頃,已有23年的發展曆史,平時有員工40--60人,去年接待訪客10萬人。頭城農場也有蔬果菜園、稻田花圃,以及飼養家畜家禽,供旅客體驗農人生産生活,也有供遊客動手制作的DIY區、遊戲競技設施和池塘垂釣。已經多年沒有釣過魚的我,禁不住試試運氣,幾番釣上小魚放回池塘後,最後終于如願釣上一條大魚才算罷手。

吾谷網台灣特色農業考察紀行(下)

除了與其他農場相似的内容外,頭城農場最大的特色是其生态主題。農場為我們選配的導遊是一位和我年齡相仿60歲左右的呂先生。他對農場的植物、動物非常熟悉,難得的是能将生态保護、生态循環的理念融入他的講解之中。在他眼裡,依傍山勢修建的田地、溪流、飼養場、池塘、植被、動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态循環系統。他強調農場雖然效益不錯,但最重要的不是生意,而是生态教育的功能。

吾谷網台灣特色農業考察紀行(下)

呂先生是個非常有感染力的人。我們行走在山間小道時,他說他非常喜歡大陸的民歌,于是便放聲高唱《敖包相會》、《草原之夜》,他唱得聲情并茂,團員們忍不住也合唱起來,美妙的歌聲在山谷裡回響。來到一片灌木叢,呂先生賣了個關子,向我們隆重推薦“黃金棗”來。小心翼翼地撩開枝葉的掩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棗核狀的東西,它通體泛着金光,煞是好看。呂先生告訴我們,它并不是任何植物果實,而是一種蝶蛹。

吾谷網台灣特色農業考察紀行(下)

晚餐時間到了,大家露天燒烤。地産的蔬菜、蘑菇、肉,還有我們自己釣上來的魚逐一被放在燒烤架上,推杯換盞之際,團友們分享着友誼和快樂。

第十二站:魚菜共生試驗農場

新北的魚菜共生試驗農場,是由專修商業化種植的李佳璇女士于2011年創辦的。她的基地面積不算太大,溫室裡放置着規格大小不等的魚菜共生系統設施,分别适宜居家的不同場合,例如陽台上、客廳裡,甚至屋頂上。利用小小的馬達作為動力,讓水循環起來,在水缸裡養魚,再用養魚的水灌溉,加上魚的排洩物和陽光,讓作物生長,進而形成一個閉環系統。無論是魚、還是作物,品種都不固定,可随人喜好而變。

吾谷網台灣特色農業考察紀行(下)

有的團友關心如何赢利,李女士告訴我們,她的項目主要聚焦于城市居民。項目的賣點雖然是幫助城裡人自給自足,減少從田頭到餐桌的不便,但她自己卻不是靠銷售養的魚和菜赢利。她的持續營運,其實主要是靠有償教育訓練,提供know-how和基本設施來實作。她和台灣科技大學有合作,進行魚菜共生的教育訓練。每人6000新台币的學費,其中包括了一天的濃縮課程,馬達、虹吸管等簡易裝置,加上菜苗和小魚。這個項目的主要價值,不在産品,而在于傳遞愛農、減排和勞動的城市生活新理念。李女士還不無驕傲地告訴我們,魚菜共生會讓人“上瘾”,不少學員由此成了她的回頭客。

當晚,赴老友台科大管理學院院長盧希鵬教授的晚宴。一聊起來方知,這個魚菜共生系統教育訓練項目,就在他們學院。有一位老師專門與李佳璇女士對接,利用了學院大樓樓頂的空間做示範,許多學員付費學習,樂此不疲。

吾谷網台灣特色農業考察紀行(下)

8天的考察,内容豐富,收獲良多。台灣在科技農業、生态農業、休閑農業和創意農業方面的探索和體會,可以給我們大陸來的農界同行不少有益的啟示。除了學習他們的經驗,還有一些團友找到了與他們、以及團友之間可以開展合作的空間。真心期待此行獲得的現代農業的理念、經驗,能在海峽這邊激發創新,真心期待拟議中的合作早日成為現實,結出豐碩的成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