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心了窮人家的孩子分開大腦更小#
對在貧困中的孩子來說,貧窮剝奪的可不僅僅是基本的物質需要。
相信有個事實大家都知道——來自貧窮家庭的孩子整體表現均不及同齡人。
對窮人家的孩子來說,上大學、拿學位的難度更大,而且成年後找到好工作、拿到高薪水幾率更低。
然而,同樣紮心的是,就連大腦發育水準也被證明跟貧窮有很大關系。
那麼,貧窮究竟會對大腦發育産生怎樣的影響?
一項研究探讨了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包括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職業聲望的衡量名額)與兒童大腦健康之間的關系。
研究發現——兒童大腦在大小、形狀以及功能上的差異與貧富有關。
總體來說,家庭背景較貧窮的孩子往往在語言、記憶力、自控力和專注力的測試中表現更差。
該成果發表在2015年的《自然· 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上,也是迄今為止關于該問題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研究分析了來自全美10個地區的、擁有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1099名兒童和青少年的大腦結構。
具體結果發現: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均與兒童大腦皮層的表面積相關。
——家庭年收入低于2.5萬美元(人民币16萬左右)的兒童的皮層表面積比超過15萬美元的兒童小6%。
——家庭收入和大腦結構的相關性在收入最底層的人群中表現得最為明顯,而在家庭收入較高的群體中卻趨于減弱。換句話說,在最貧窮的家庭中,家庭收入對大腦結構的影響更大。
——收入差距帶來的生活壓力和父母教養方式的不同,可以導緻兒童大腦結構出現差異。比如,在低收入家庭中,父母給孩子的支援較少,孩子也更容易産生敵對心理,這會導緻負面結果——在該項研究中,就是使得海馬體更小。
——此外,家庭收入較高的兒童更能集中注意力、抑制不恰當的行為反應。這個或許可以解釋,低收入家庭背景的孩子學業成績為什麼比其他人低15%~44%(John Gabrieli)。
值得注意的是,大腦與貧富差異有關,但并不等于因果關系哦。
換句話說,貧窮導緻大腦結構的差異也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是以,孩子的“大腦更小”是由貧窮的家庭環境導緻的還是跟家庭環境、營養、父母支援、或成長過程的其他經曆有關也值得進一步探讨。
但是不管怎麼說,貧窮使人落後啊。
雖然家庭收入并不是決定一個孩子發展軌迹的唯一因素,但是從實際生活或研究資料來看——要想孩子不落後,家庭經濟也得跟得上。
至少在孩子早期發育成長階段,家庭盡可能提供最佳養育支援、以及更多的關注和陪伴是極其有必要的!
不管父母想不想靠下一代翻盤,在孩子的成長關鍵時期,擁有個健全的大腦,這可能是你給TA最好的禮物了!
#貧窮會對人的身心造成多大影響#
#窮人家的孩子,什麼令你深感無力#
#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