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一個從“歐洲社會主義明燈”淪為了如今歐洲地區最窮的國家之一,人稱“歐洲孤島”,“社會主義地堡”,這個隻有2.8萬平方公裡國土面積和不到300萬人口的小國。
在中國人眼裡,上世紀60年代的阿爾巴尼亞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來自中國的糧食、物資、裝置、武器等援助源源不斷的送往阿爾巴尼亞,在中阿關系的“蜜月期”,阿爾巴尼亞到處是來自東方的黃色面孔,中國甚至從加拿大采購小麥,以緩解阿爾巴尼亞的糧荒。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中國人自己都還吃不飽飯,勒緊了褲腰帶,萬裡迢迢給他們送過去的機械裝置和精密儀器卻被他們随意的堆放在露天,任風吹雨打,中國援助的進階鋼管用不完,被他們拿去做電線杆,中國專家心疼的直掉眼淚,提醒他們不要随意浪費,他們竟毫不在乎的說“沒關系,壞了你們再給嘛”。
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
憑借着中國的援助,阿爾巴尼亞人民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度過了一段幸福又惬意的好日子,據統計,從1954年開始,中國給他們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将近90億人民币,那時的阿爾巴尼亞人口才200萬,平均每人達到了4000元,中國援助的化肥廠,年産20萬噸,平均一公頃土地達400公斤,遠遠超過了我們自己的耕地的化肥使用标準。而在軍事項目援助的項目之繁多,數量之大,也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國防需求。
當時阿爾巴尼亞的上司人恩維爾.霍查對待外交,全靠一人決斷,他是斯大林的狂熱粉絲,把斯大林的學說也奉為神明,利用鐵腕手段控制阿爾巴尼亞人民整整49年,總共進行了12次殘酷的大清洗,是以他生前受萬人敬仰,死後卻被挖墳掘屍,挫骨揚灰。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經濟快速發展,阿爾巴尼亞卻始終是一窮二白,他們不願敞開國際大門,因為不願意将陽光空氣海灘讓外國人享受了,男人不能穿喇叭褲,女人不能穿超短裙,以免污染了阿爾巴尼亞的純潔。
恩維爾.霍查
但霍查同志要起錢來從來都是理直氣壯,獅子大開口,他曾公開對盟國中國的上司人說“你們有的,我們也要有”,當時的二把手謝胡(穆罕默德.伊斯梅爾.謝胡)也說“我們不向你們要向誰要呢”,後來他們又開始對中國的外交指指點點,70年代,中美關系正常化,霍查竟指責中國事先沒給他商量,甚至惡意摸黑說中國要當第三世界的領袖,坐不結盟的第一把交椅,然後扭頭又要求中國給他們援助500輛坦克。
面對如此耍無賴的行為,中方終于下定決心甩掉這個“又臭又硬”的茅坑裡的石頭,1976年年底,霍查收到一個不好的消息,中國無法滿足他們對經濟和軍事援助上毫無節制的要求,這讓霍查同志“義憤填膺”,于是在1978年的年底,雙方關系徹底破滅,他們把中國也給拉黑了。
在霍檢視來,阿爾巴尼亞是個小國,國際關系中必須依托于大國,二戰後,阿爾巴尼亞的外交盟友從南斯拉夫變成蘇聯再變成中國,可霍查卻把這些願意跟他結盟,願意給他援助的國家通通都給得罪了,于是他轉而把目标轉投到了資本主義聯邦德國身上。
德國接受了他想要建交的訴求,可霍查又一次獅子大開口,要求德國先給他們賠償47億美金,然後才能建交,為了搞到這筆錢,霍查還組織了歌舞團要去德國表演,德國人連忙把門了起來,對他說了NO。
然後霍查又把目标盯上了阿爾巴尼亞的“世仇”土耳其,土耳其也跟德國的做法一樣,關上了門。
但這個國家還有一項神之操作,在這個國家窮的揭不開鍋的時候,卻舉全國之力修建了70萬座碉堡,平均每5人就有一個,把這個國家變成了與世隔絕的“碉堡王國”。
阿爾巴尼亞的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