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泰國國家警總署助理署長素拉切▪哈潘透露,泰國警方将盤踞在泰南的馬來西亞人張譽發逮捕歸案。
很快,泰國将會吊銷其泰國簽證,将他驅逐出境。
這麼一條簡短的新聞,對一般人來說,遠在天邊,雞毛蒜皮,沒啥看頭。
但是你可能很難想象,在東南亞華人的讀者圈裡,這個消息引發了一陣多麼巨大的轟動。
因為這個綽号“張爸爸”的人,可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而是涉案上千億的傳奇巨騙,東南亞龐氏騙局的江湖老祖,讓無數中國富裕之家一夜之間傾家蕩産的罪魁禍首。
張譽發,究竟是誰?
張譽發——江湖人稱“小張”、粉絲叫他“張爸爸”,中國政府叫他“馬來西亞籍傳銷人員”,他自己總是吹噓“與馬來西亞國父有血緣關系”,也有資料顯示他是成年後才随家族遷往馬來西亞發展。
比較确定的是,他是一個現年55歲的,祖籍廣東的馬來西亞華人。
2008年,張譽發在馬來西亞創立了一個名叫“紅島咖啡館”的咖啡連鎖企業。
這家咖啡館,要是單從服務品質上講,是幹不過别家的。
然而,這個咖啡館,搞了一種另類的“股東制”營運方法——每個“股東”出資6000令吉(約10000元人民币),就能分享到所謂的“股份”,不但每個月領到很多的“咖啡劵”,還能得到分紅。
而實際上,那些交了錢的“股東”,并沒有得到一分錢的股份,張譽發将這些錢拿去開設了更多的紅島咖啡連鎖店,再用這些咖啡店去吸引更多的人來“出資入股”。
至于那些匆匆開設起來的連鎖店,基本就是一副空殼,要飲子沒飲子,要果子沒果子,菜單上絕大多數的品類都缺貨,全店也就那一兩樣東西能下單,簡直是趙盼兒再世也帶不動。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個搞法,實際上就是傳銷。
隻不過賣的不是保健品化妝品,而是一個虛幻的“連鎖店股份”。整個“紅島咖啡”看似紅極一時,遍地開花,實際上收入全是“股東”的出資,一波投資者的錢,去忽悠下一波投資者的錢,又根本沒有把公司真正的股份分出去。
一年之後,“紅島”暴雷,張譽發與自己的兒子,以及一名合夥人,被馬來西亞當地法院判決詐騙罪成,锒铛入獄。
直到這時,張譽發已經成功忽悠到了三千多人,獲利3000餘萬令吉,将近5000萬人民币。
(2009年張譽發父子因紅島案被捕)
然而,不知使了何方神通,入獄不到半年,張譽發便重獲自由。
出獄之後,隻過了一年,他就迫不及待重出江湖,與好友王梓骅合夥成立了一個名叫“圓夢集團”的企業,開始鼓搗所謂“輕資産”。
王梓骅是個猛人,自稱“拿督”,通過博弈(帶專業賭徒帶客戶去賭場賺錢)、房地産、股票投資等方式斂财,直到暴雷之後依舊謊稱自己是馬來西亞霹靂州的“王子”。
他的最終落網,甚至都不是因為詐騙,而是因為入戲太深,在酒店要求受到尊榮待遇而被發現僞造王室身份,才在馬來西亞境内被捕。
(“大馬王子”的出場派頭)
“紅島禍首”張譽發、“人造拿督”王梓骅,将“圓夢集團”與一家科技公司合并,更名為“MBI”。
日後轟動中國和東南亞,讓無數受害者傾家蕩産的噩夢,開始了。
首先,是包裝。
花大價錢買通馬來西亞卸任元首、警總長之類的要員,擔任公司顧問。
滿世界打廣告,讓馬來西亞的大街小巷出現張譽發的臉;
滿世界搞慈善,打造正經商人的形象。
開設高檔消費場所,買下航空公司,打造一條龍接待境外投資者的閉環,讓人深信不疑。
然後,是概念。
在層層包裝加持之下,公司的實際業務,以“數字遊戲理财”的概念進行包裝,投資越多,層級越高,找來的下線越多,獎勵越大。
什麼網際網路、大資料、“科技理财”、Mface、撫平理财、粉絲忠誠消費回饋生态、人潮資訊流……
張譽發創造了無數的概念,将一場騙局做成了一場盛宴。
到2015年,MBI公司規模已經滾雪球一般膨脹到百億規模,真的成為了馬來西亞首屈一指的大型企業。
到這一步,任何一個外國人都已經很難分辨,MBI究竟是真菩薩,還是假如來了。
2015年,虛拟貨币浪潮來臨,張譽發開始先後發行“易物點”和“華克金”等虛拟金融産品。
啥叫“易物點”?啥叫“華克金”?
你可以了解為,那就是張譽發發行的一種“币”,一種傳銷的虛拟載體。
你買了這些币,就可以“坐等升值”,隻升不跌,越買越賺——想要提現,可以,就是會慢一點,買一千萬隻需一秒,取現一萬要一天。
你嫌慢?沒關系,可以把你的“币”、“點”、“金”拿去MBI平台上賣啊,賣給其他的“M粉”,這就快了不是嗎?
而且這些币,可以到MBI公司的酒店、商場去消費,好像也不是這麼虛無缥缈。
那就買嗎?買呀!賺不?賺啦!
于是再買,發了瘋地買,号召全家一塊兒徹夜不眠地搶“點”,淘“金”,深怕趕不上。
有人覺得,自己不會上當。
但是見到真金白銀的“回報”時,他們還是信了。
那些身家數百萬,上千萬,上億的老總、業主、高智商的人們,那些按理說應該比我們這些月光族更聰明得多的人精們——
就這樣前赴後繼地沖進了張譽發的陷阱。
實際上,無論包裝得多麼精美,概念多麼玄妙,張譽發的帝國依舊是一個典型的“龐氏騙局”。
用新韭菜的投資,去當成老韭菜的收益,吸引源源不絕的韭菜們不斷入場……直到跟不動了,再另開一局,讓血本無歸的韭菜們,又一次抱着“這次我在金字塔頂端”的幻覺開始新一輪的遊戲。
每一個龐氏騙局,都不可能永無止境地擴張下去,總有暴雷的一天。
這一天終于來臨了。
2017年,中國和馬來西亞開始聯合清理MBI集團。馬來西亞将其列入高金融風險黑名單,而中國直接将其歸為傳銷,中國區負責人何振球被捕,獲刑八年。
即便都到了這一步,“M粉”們依舊不相信現實,繼續鼓動身邊的人投資,撐着張譽發又苟了兩年多。
到了2019年,終于苟不下去了。
發現自己血本無歸的中國投資者,妻離子散,傾家蕩産,走上絕路。
被騙者,人數達數萬之多,總金額超過5000億人民币。
而MBI作為境外企業,中方鞭長莫及,難以追讨損失。
于是,受害者決心通過自己的力量去馬來西亞“登門讨債”。
2020年10月,數百名中國受害者,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街頭,發動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
他們舉着橫幅,聲淚俱下地高喊“還我血汗錢”的口号。
走過官邸、走過使館,走過傾盆大雨中的吉隆坡的街頭。
最後,在MBI公司總部門前,中國讨債大軍跪了下來,哭聲四起,悲号震天。
吉隆坡市民哪裡見過這等場面,紛紛駐足圍觀,全城轟動。
這場“中國式讨債”,登上了馬來西亞的新聞頭版,并迅速傳遍東南亞、港澳台、中國大陸和整個華語世界。
馬來西亞政府,承受重大壓力,開始加速徹查張譽發,将他90多個銀行賬戶全數查封,并對其釋出通緝。
更有一些中國受害者,進入馬來西亞境内“武力讨債”,帶着刀槍炸藥去找張譽發。
然後,張譽發逃了,逃到了泰國。
在泰國還出家了。
當然出家什麼的都是假的,張譽發一點都不佛系。
他居然又活過來了。
即便傳銷帝國轟然坍塌,狼狽逃到泰國境内,張譽發居然還沒有消停,依舊還在試圖“東山再起”——而且還真的起了。
在“潛逃泰國”期間,他生活優渥,依舊一副老闆派頭,在泰南邊境宋卡府買下了一整條街,又在那裡開辟了酒店、娛樂場所、遊樂園、商場。總面積相當于兩百多個足球場(100萊),價值達上百億泰铢。
賺了錢,張譽發又去孝敬泰方政要,收買了一名“泰國某政黨的副黨魁”,以及當地一些政府官員。
别說潛逃,再過兩年,人家簡直又要“浴火重生”,買下半個宋卡府了。
張譽發惡貫滿盈,但是“生生不息”這個方面,的确不得不服。
7月22日,張譽發終于在泰國被捕。
在中、馬、泰三國的合作下,泰國警總署助理署長素拉切下令收網,結果警方突襲之前還是走漏了風聲,張譽發竟然提前登上了一條沒有注冊的漁船,打算逃離泰國。
馬來西亞海警,在海上攔截漁船,将其逼回泰國海岸,這才終于抓到了張譽發。
被捕後,泰國方面将張譽發扣押在當地移民局拘留所,随後押送曼谷關押。
素拉切表示,中國方面正積極與泰方協調,要将這個詐騙中國公民上千億的王八蛋押往中國受審。
而馬來西亞警方,在張譽發被捕兩天後,也突然向泰方要人,申請把張譽發引渡回馬來西亞調查。
目前,張譽發究竟前途如何,還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泰國會将他驅逐出境,不會把他留在泰國境内受審。
7月27日,老漢作為“泰華新媒體協會”成員去拜訪素拉切。
在等老素的時候,一桌子人談起幾天前的張譽發被捕事件,商量着等會見面的時候,應該就這個事情問幾句。
正說着,拜訪團裡一位大佬(還是泰國當地的一個“僑領”哦)一拍大腿,說自己也是MIB的受害者。
大家很吃驚,這麼一桌子人,居然就見着這麼一個活案例,也未免太巧了。
這位僑領并不避諱,對着我們娓娓道來,才讓我們切身了解到了張譽發的可怕,MIB的可怕。
在拜訪素拉切的時候,這位僑領對泰國警方把張益發抓捕歸案大加贊賞。
而素拉切則提醒這位僑領朋友,趕緊去中國報警備案。來日抄了張譽發的家,多少能給受害者賠點。
而且,光是在泰國,查抄的張譽發的産業,就很是不少!
那些被騙的同胞,他們笨嗎?
不,他們都是精明的生意人,富裕的精英階層,可以拿出幾百萬來投資的企業老總。
上萬的受害人,竟被騙走5000億的巨款,可見MBI受害者群體的平均财力有多強。
但是,就是這些富裕精明的中國人,依舊沒能逃脫騙子的羅網,在一個我們事後看起來似乎非常典型的龐氏騙局中,越陷越深。
不要總覺得,自己永遠比别人聰明。
騙子是可恨的,但是人心中僥幸的貪婪,對于天降橫财的欲念,在經濟蕭條的時代裡 “另辟蹊徑”的渴望,讓騙子永遠有機可乘。
受騙者,可以是别人,也未必不會是你自己。
唯一可以拯救我們免于受騙的,不是智慧,不是貧窮(張譽發本人出馬也騙不出走我幾個錢的“财務免疫”)
而是,“世上沒有免費午餐”,“穩賺的錢憑什麼就讓我賺到”的人間清醒。
最後,衷心希望,泰國方面能夠将張氏,送往中國,讓我們這個受張譽發“關照”最深的國家,來好好回報一下他的厚愛。
馬來西亞嘛,考慮到當年“紅島咖啡”時期對張譽發放虎歸山的先例,不免讓人有些擔心。
這個事情,還是交給中國吧。
這個神通廣大的張譽發,實在太可恨,太可怕,想必隻有在中國的實體關懷下,才能斷了他再一次“浴火重生”的希望吧。(編輯: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