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種不祥的預感,印度建造首條“水下地鐵”,2大問題擺在面前衆所周知,印度一直有個“大國夢”,方方面面都不甘落于人後,經濟

有種不祥的預感,印度建造首條“水下地鐵”,2大問題擺在面前

衆所周知,印度一直有個“大國夢”,方方面面都不甘落于人後,經濟發展是如此,基建實力也是如此。雖然印度整體的基建水準落後,但這并不影響其将成為“基建大國”當作目标。而近年來,的确能看到印度在基建上的投入,比如造全球最高的大橋、全球第二大的水壩等等,最近其又在基建領域玩出新花樣,開始建造首條“水下地鐵”,預計将在2023年3月份投入使用。

據了解,該項目全長16.6公裡,共有6個車站,位于河床下方13米處,用水滲透性極低的混凝土建成,隧道中還有人行道,友善在緊急情況下疏散乘客。而這條水下地鐵将穿過胡格利河,将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和豪拉兩個城市連接配接起來。通車後,通行時間将被縮短到1分鐘之内,這簡直是飛躍般的提升,如今印度兩地的通行全靠渡輪和公路,前者需要20分鐘才能過河,後者則需要30分鐘甚至45分鐘才能抵達對岸。

是以建成後,印度這2地群眾的出行将變得便捷又快速,官方預估通行每天會有90萬乘客乘坐水下地鐵,客流量十分龐大。印度修建水下地鐵是好事,但不知為何總有種不祥的預感,對印方來說仍有2大問題擺在面前:第一,安全性,印度基建的安全性不敢恭維,無論是投入大筆資金的基建項目,還是普通的橋梁水壩,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剛修建好就倒塌,完全是“豆腐渣工程”。

而水下地鐵不同于陸地基建,一旦出現安全事故,大部分群眾都無法逃生,更何況水下基建的難度更大,按照印度的基建實力,真能保證其安全性嗎?除非其能找到靠譜的外國團隊,但這就是小編要說的第二點:何時能通車也是未知數。雖然将基建訂單交給外國團隊有希望保證安全性,但印度總能搞出各種問題來,對此日本應該最有發言權,本以為從中國手中搶走訂單後,就能在印度大賺一筆。

可沒想到5年過去高鐵才修了10公裡,資金卻被耗費的差不多,而這都是因為印度各地不配合、征地困難、當局也不作為導緻。最終日本被困在印度高鐵的困局中,至今都沒有擺脫,是以其他外國基建團隊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困局,不得不提高警惕。就算印度自己修建也無法保證能夠按時投入使用,其國内至今仍有許多尚未完工的基建項目,是以印度想成為“基建大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席樂)

有種不祥的預感,印度建造首條“水下地鐵”,2大問題擺在面前衆所周知,印度一直有個“大國夢”,方方面面都不甘落于人後,經濟
有種不祥的預感,印度建造首條“水下地鐵”,2大問題擺在面前衆所周知,印度一直有個“大國夢”,方方面面都不甘落于人後,經濟
有種不祥的預感,印度建造首條“水下地鐵”,2大問題擺在面前衆所周知,印度一直有個“大國夢”,方方面面都不甘落于人後,經濟
有種不祥的預感,印度建造首條“水下地鐵”,2大問題擺在面前衆所周知,印度一直有個“大國夢”,方方面面都不甘落于人後,經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