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撒馬爾罕的金桃》裡的中西“類同”(一)金剛石

作者:長安今何在

《撒馬爾罕的金桃》裡的中西“類同”(一)

  《撒馬爾罕的金桃》,作者是薛愛華,外國人。它們這些外國人研究中國曆史,就是有一種心态,中國的成就都是受外來西方影響的,寫出來的東西無處不在展現這種思想,凡是裡面提到“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或者是耶教的故事和中國相似,作者想必是想說以上僞史僞文明影響了中國,但是實際上是中國影響了西方,但是,這恰好作為反證,友善整理中國的故事和西方到底有多少相似的?又或者,中國的XX和西方的含義恰好相反,也是證據,如:中國的龍和西方的龍,意義相反,玄貓(黑貓)、蝙蝠的含義亦是如此。

  目前又找到個例子,關于羚羊角能擊碎扶南國金剛石的說法,中國的如下:

  唐貞觀中,有婆羅門僧言得佛齒。所擊前無堅物。(于是士女奔湊,其如處市)傅奕(方卧房),聞之,謂其子曰:“非佛齒。吾聞金剛石至堅,物莫能敵,唯羚羊角破之,汝可往試焉”。僧緘滕甚嚴,固求,良久乃見。出角叩之,應手而碎。(觀者乃止。今理珠玉者用之。)

  【見《圖書內建》收錄的《國史纂異》。(此段原文似有錯誤,譯者隻能暫時如此翻譯。)在涵芬樓《說郛》卷67中也收錄了這本佚書中的片段,但不是本書中引用的這點。《國史纂異》或稱《國史異纂》,作者不詳,但很可能寫于唐末或宋初。譯按,《太平廣記》卷197“傅奕”條引《國史異纂》内容比英譯文更詳,括号内的文字都是譯者據《太平廣記》所補。......《通典》卷188“扶南國”下稱:“出金鋼,可以刻玉,狀似紫石英,其所生乃在百丈水底盤石上,如鐘乳,人沒水取之,竟日乃出,以鐵錘之而不傷,鐵乃自損,以羖羊角扣之,漼然冰泮。”《通鑒》“胡注”引此條,“羖羊”作“羚羊”,姑附此以供參考。

補:《隋唐嘉話》中也有類似記載。】

  西方的則是“古羅馬”的普林尼:

  鑽石抗擊強度很高,可使鐵錘一分為二,甚至鐵砧本身也要替換。鑽石堅不可摧,大自然的最猛烈的兩種暴力鐵與火對它都無可奈何,然而公羊血卻能破壞它。但鑽石必須浸在新鮮熱血之中,即使如此也還需要多加錘打。

  ——老普林尼

  『老普林尼(23~79),古羅馬作家;所著隻有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博物志》傳世,它是當時自然科學知識的總彙。』

  【根據普林尼的這個記載,中世紀詩歌,公羊血就成了基督所流的血的象征。

是以,佛教與耶教的關系,明至清時候,所謂翻譯的《耶經》相關書籍,到底是“翻譯”還是“創作”呢,當時耶教極力攻擊佛教,現在也是如此。到底是誰抄襲誰呢?顯而易見啊!這個出身想必要極力否認掉吧!】

  【金剛石在佛教裡挺重要的,據說金剛石是由印度傳入大陸的,它的名稱來源于印度佛教的“經書”。西元260年的晉朝時期,據說大陸從印度傳進來一種非常堅硬的石頭,這種石頭甚至能夠切開玉石,當時被人們稱之為居于萬物之首的硬物。

但是,應該給它起個什麼名字最合适呢?印度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弟子,用梵語(印度的一種語言)寫下了許多供信徒們背誦的《經書》,《經書》中把最堅硬的兵器,最堅硬有力的人稱為“博曰羅。”後來翻譯成漢語即為“金剛石”,意思是金子中最剛硬的。

  這樣,人們就把印度傳進來的這種石頭,稱為“金剛石”了。以上是佛教的解釋。

為什麼還有人叫它作金剛鑽呢?

明朝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記載金剛石時,說到它不僅能切割堅硬的物體,而且還可以在玉器、瓷器上打洞,于是李時珍便将金剛石稱做“金剛鑽”了。他在《本草注》中這樣說:“(金剛石)其沙可鑽玉補瓷,謂之鑽”。

  是以,中國有了一句話,“沒有金剛鑽就别攬瓷器活”!這是古時候的锔瓷藝人們為了更加精緻的完善瓷器鑽孔、鑲金、粘合等工作,特别的制作了一種棍型工具,因其頂端上有一顆硬度非常大的金剛石是以稱之為金剛鑽。

但是,锔瓷這項技藝目前所知最早出現是在宋代《清明上河圖》上面,其中就有锔匠做活的描述。

圖 宋代《清明上河圖》的锔匠做活圖

《撒馬爾罕的金桃》裡的中西“類同”(一)金剛石

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窦在《中國見聞劄記》中對锔瓷有描述,“锔補修後的瓷器還可以耐受熱食的溫度而不開裂,如果破了,再用銅絲熔合起來,盛湯水而不漏”,但書中的銅絲熔合應該是翻譯不準确,锔瓷是用锔子連接配接碎了的瓷器,而不是“熔合”起來的。

實際上,這些還源于更早的源頭,和琢玉鑽孔有關,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其砂可以鑽玉補瓷,故謂之鑽”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古代鑽孔工具有兩種,拉鑽和舞鑽,這兩種鑽都是在鑽杆頭部嵌入了金剛石,通過鑽杆的旋轉帶動金剛石在堅硬的瓷器上打孔。

拉鑽是由握把,鑽把,鑽杆和牽繩等部件組成,使用時,左手拿住握把,右手拉動拉杆,通過牽繩與拉杆之間産生摩擦,随着拉杆往複轉動帶動頭部的鑽頭起到鑽孔的作用。

舞鑽是由一根圓形鑽杆上套一根壓杆,一條細繩把壓杆兩端與鑽杆頂部連接配接起來,在使用時,轉動鑽杆,細繩便纏繞在鑽杆上,再往下壓按壓杆,細繩便會帶動圓鑽杆旋轉,完成打孔。

最早锔瓷使用的金剛鑽頭部就鑲嵌有金剛石顆粒,一把做工好的金剛鑽,锔瓷藝人可以用一輩子,由于過去的工藝技術不發達制作一把金剛鑽需要一到二年。

是以,這東西應該是由中國本土所産發現利用的,金剛石變金剛鑽,那也是中國人的琢玉技術發展出來的。

  金剛鑽:[金剛鑽] 形如鼠,糞色青黑,生西域百丈水底盤石上,土人沒水覓得之,以之镌镂,無堅不破,唯以羚羊角擊之即碎——(夜航船)。

  這個說法和上面的“羚羊角能擊碎扶南國金剛石”差不多,是以,“古羅馬”的普林尼是從哪得來的這個故事呢?而且,其故事内容和中國的差不多,隻不過“羚羊角”換成了“公羊血”碎金剛石!公羊血還成了基督所流的血的象征。

  西方從明朝接觸中國以後,耶經耶教裡有大量中國儒釋道的影響痕迹,其在中國為了宣傳耶教,大肆攻擊儒家,蔑稱儒家為“犬儒”,還将中國的道教、祭祖等一系列文化行為,诋毀為“迷信”,然後宣稱西方六千年曆史,有“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等曆史悠久的國家,比中國還厲害,才能讓中國人相信耶教,其手段倒是和佛教類似,因為佛教傳入中國,導緻不少中國文化也被“佛教化”、“印度化”了!

  真是令人感到難受!西方的信教行為就不是迷信嗎?!中國本土的祭祖、道教等等,卻到今天失去地位,被攻擊為“迷信”,真是可笑之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