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任茂如将軍:在北韓作戰的日子裡

作者:趙連軍
任茂如将軍:在北韓作戰的日子裡

任茂如将軍

在北韓作戰的日子裡

任茂如

1950年10月19日,當夜幕垂落的時候,中國人民志願軍分三路跨過鴨綠江,秘密開赴北韓前線。當時我任三十九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首戰雲山,重創美騎一師

敵人在南北韓軍第二團遭到志願軍打擊後,發現我軍已入朝參戰,但麥克阿瑟的頭腦還在發熱,對我軍的兵力、實力估計不足。認為我軍是象征性出兵,最多也不過4萬至6萬人。他們繼續按照占領全北韓的作戰計劃,一面調整部署一面繼續向中朝邊境推進。10月3日,美第二十四師進至臻川、龜城,并繼續向朔州前進;英第二十七旅進至定州、宣州,向新義州推進。美軍第一軍預備隊騎兵第一師從平壤調至雲山、龍山洞地區,增援南北韓軍第一師。此時,敵軍在清川江以北有5萬餘人,而志願軍有12萬至15萬人作戰。據此,志願軍首長決心采取從敵側後實施戰役迂回,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我三十九軍原定11月1日19時30分向雲山發起攻擊,是日15時30分,發現雲山之敵有撤退迹象(實為美騎兵第一師第八團和南北韓軍第一師十二團換防),吳信泉軍長于16時40分發出向雲山之敵發起總攻的指令。一一六師三四七團為右翼,三四八團為左翼,兩路突擊,一起向雲山之敵猛攻。雲山戰鬥消滅美騎兵第一師和南北韓軍第一師各一部,擊毀了敵坦克、汽車70餘輛。

雲山戰役剛結束,吳信泉軍長就派我帶車到戰場上找傷員。接受指令後,我組織了一個20多人的臨時救護隊在北韓的一個簡易飛機場上設立了個包紮所,重傷員就設法護送回國治療,輕傷員簡單包紮一下送回原部隊,在不到3天的時間裡,我們搶救輕重傷員600餘人,收繳美式吉普車6輛和大批軍用物資。

雲山戰役是我三十九軍出國第一仗,也是中國軍隊同美國軍隊自八國聯軍侵占北京以來的第一次交鋒。我們軍廣大指戰員在作戰中發揚了高度的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打出了國威,打岀了軍威,震驚了世界。

強渡臨津江,解放漢城

平壤收複後,我三十九軍主力集結于平壤和龍田地區進行休整,一一六師奉命擔負平壤的衛戍任務。1950年12月31日,正當祖國人民準備歡度元旦佳節之際、敵機大批返航之時,志願軍發起了第三次戰役,我三十九軍一一六師、團炮兵群近百門火炮,按照預定方案對敵前沿及縱深實施突然襲擊和直接瞄準破壞射擊,準确地摧毀了敵前沿火力點,壓制了敵觀察指揮所和縱深炮兵。一一五師于新岱過江後,接應五十軍過江,爾後進占食岘、長山坡之線,保障我軍右翼安全。一一七師三五O團在一一六師三四六團突破江防後,立即踏冰越過臨津江,投入戰鬥。三五O師在副師長韓曙、團長趙先順、政委王千祥的指揮下,以迅速的行動猛打猛沖,先後在雪馬裡等高地,擊潰南北韓軍十二團、十五團阻擊部隊,并殲敵100餘人。

我志願軍的強大攻勢,打亂了敵“三八線”的防禦布置,敵懾于主力被殲,于2日開始全線潰退。2月7日,我三十九軍奉命向漢城追擊。一一六師分兩路向漢城前進:左路三四六團(前衛)、三四八團向議政府方向攻擊前進;右路三四七團向釜谷裡攻擊前進,切斷議政府之敵南逃退路。一一五師、一一七師随後跟進,肅清殘敵。在兩天一夜的冰天雪地戰鬥中,我軍全體官兵發揚吃大苦、耐大勞的戰鬥作風,不怕天寒地凍,不畏流血犧牲,晝夜不停地勇猛進攻,奮力追擊。4日16時,我一一六師三四八團和三四六團前衛分隊從東北和東面進入漢城,占領了總統府。此次戰役,我三十九軍共殲敵2543人,繳獲多種炮79門及大批軍用物資,一一六師、一一七師受到志願軍司令部的通令表揚,三四六團一連、四連和三四七團五連、七連榮獲軍授予的“突破臨津江英雄連”稱号。

1957年,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在講授戰役課時,特别提到了一一六師突破臨津江防禦的戰例,院長劉伯承元帥稱贊部署和突破口選擇是正确的,“應給5分”。

任茂如将軍:在北韓作戰的日子裡

1953年春于北韓。前左起:陳紹昆、汪洋、張峰、任茂如、張竭誠、沈鐵兵;後左起:王扶之、楊啟軒、胡曼榮。

完成使命,凱旋回國

1951年7月,我被任命擔任一一六師政治委員,師長兼黨委書記是汪洋同志。

五次戰役後,我師為志願軍第二梯隊,于5月29日奉命北上休整。經七天急行軍,于6月4日先後到達順川地區,師指駐龍開裡,從此開始了5個半月時間的休整。

1951年7月10日,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被迫接受停戰談判。但敵人談判毫無誠意,拒絕我方提出的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合理建議。首先發動了切斷運輸線的絞殺戰和滅絕人性的細菌戰。與此同時,吳信泉軍長訓示師長汪洋率高克團長及工兵幹部去友鄰部隊學習構築坑道經驗,邊參觀邊研究坑道工事的技術戰術,然後調三四八團三營在國士峰構築了一個加強連的典型坑道工事。國士峰典型坑道工事,受到了志司首長的肯定。1952年頭4個月,是敵人投放細菌戰劑的高潮。為粉碎敵人的細菌戰,保證中朝軍民的身體健康,保證戰鬥力,我師大搞了環境衛生,部隊每到一地,徹底清除駐地周圍的垃圾、糞坑和污水溝。在陣地防禦期間,全師沒有一人一馬受到損失。構築二線工事和修堤築壩,經過近兩個月的艱苦作業,全師構築坑道2.7513萬米,外部工事241個,修河堤4000米。在北韓國土上留下了我師的光輝業績。

1952年7月3日,我師奉志願軍司令部指令,配屬炮二十七團,接替四十軍一一八師及一一九師三五七團西至内基谷,東至古莊裡以北之臨津江西岸一線,正面12公裡的防禦陣地,師指揮部位于注乙洞。馬良山為師防禦陣地的核心。東側地形複雜,系敵進攻之主要方向,受領任務後,我主持召開了黨委擴大會,統一了思想,明确了具體任務。确定了“持久作戰,積極防禦,主動出擊,反複争奪,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作戰方針,同時,還劃分了各團接替防禦的陣地區域。半年來,全師在12公裡的防禦正面上,構築了一萬多公尺的坑道工事,坑道工事為我師由機動防禦轉為堅守防禦提供了堅實基礎,進而有效地殺傷了敵人的有生力量,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

從1950年10月至1953年4月,我師參加了兩年又7個月的抗美援朝戰争,全師參加大小戰鬥285次,斃傷敵10436萬人,繳獲飛機4架,擊毀擊傷敵機94架,收繳和擊毀擊傷敵坦克106輛,汽車295輛和大批物資。1953年4月28日,我師由北韓平壤登車傳回遼甯本溪,圓滿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曆史任務。(于德學整理)(選自劉清敏主編《巍峨豐碑——抗美援朝回憶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