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淳風《藏頭詩》詳解十,木葡之人出焉,常帶一枝花是什麼意思?

作者:昇鬥閑人

藏頭詩的第N種解法(十)

本期我們繼續秉承着對于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态度,獨家解讀一下李淳風的《藏頭詩》。接上期的“掃除海内而太平焉”。

太宗曰:太平之後又若何?

淳風曰:九十年後,又有木葡之人出焉,常帶一枝花。太陽在夜,太陰在日。紊亂山河,兩廣之人民,受無窮之禍。不幸有賀之君,身帶長弓。一日一勾,此人目常在後,眉常在腰,而人民又無矣。若非真主出世,天下烏得文明。

譯文:

李世民說:太平之後又會怎樣?

李淳風說:90年後,又有造反之人出現,曾居于國外,率衆結社,衆望所歸。朝廷的統治逐漸衰弱,造反之人聲勢浩大,天下陷入混亂。廣東和廣西的百姓,接連被戰禍所困。此乃朝廷之不幸,造反者中有追随之人乃是能力超群的武将,每天忙于起事,既有幕後策劃之能,也有沖鋒陷陣之勇,戰禍蔓延,人民又難以安生了。如果不是有聖明的君主出現,天下如何能變得文明呢?

李淳風《藏頭詩》詳解十,木葡之人出焉,常帶一枝花是什麼意思?

“九十年後”實際并非是又過了90年,上一段中提到“然八十年後”是作者欲蓋彌彰之詞,上下兩小段的時間聯系,實際是間隔10年,也就是說所謂的“九十年後”就是八十年又過了10年而已。《藏頭詩》全文并不嚴謹,很多朋友都會糾結于“八十年後”、“九十年後”,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如果非要在時間上較真,前面講武則天的時候就是完全錯誤的,後面的又如何可信呢?這不過是作者自保的小伎倆而已。

“木葡之人”被很多朋友解讀為“木葡萄”,指空心的人。這種解法有點莫名其妙,完全是亂解。“木葡”并非一個詞,而是兩個字,各取其意。“木”根據《說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草,下象其根。也就是說“木”字可以表示為于東方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的意思。“葡”《說文解字》中沒有相關解釋,根據《國語辭典》“葡”即指葡萄。葡萄為果實,其特點就是成串,葡萄并非中國原産,來自西方,原産自西亞和歐洲,為外來水果,屬舶來品。文中稱“又有木葡之人出焉”,為什麼要用“又”字呢?這說明文中一定曾出現過“木葡之人”,我們來找找看會是誰呢?

根據“木”和“葡”的解釋,東方生根,開枝散葉,源自西方,開花結果。在此之前唯一符合的就隻有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了,其吸收西方基督教教義,秘密結社創立“拜上帝會”,在廣西發動反清起義,建立“太平天國”。如此說來這一段的“木葡之人”定是與洪秀全有類似經曆的人。聯系前面講得“八十年”和“九十年”的10年間隔,前文的上一小段的内容為清末的1900年左右,又過10年,也就是1911年左右,從時間點上看一定與辛亥革命和孫中山有關,對比一下孫中山與洪秀全,兩人頗為相像。孫中山受西方近代民主思潮的影響和西方民主政治得失之啟發,創立了“興中會”,組織策劃反清。團結反清力量建立“同盟會”,發動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

文中的“木葡之人”顯然就是指孫中山。“常帶一枝花”指“木葡之人”孫中山在美國“開花結果”創立“興中會”,“花”算是雙關,即可指“木葡”開枝散葉,開花結果。也可指美國,因為美國當時被稱作“花旗國”。孫中山不但在美國創立了“興中會”,而且多次前往美國旅居,辛亥革命發生時,他人就在美國。

“太陽在夜,太陰在日”,“太陽”指清廷,至陽的統治者。“夜”指陰,這裡指衰敗。“太陰”指革命黨(同盟會),至陰的造反者。“日”指陽,這裡指強盛。意思就是:統治者清廷日趨衰敗,造反者革命黨日漸強盛。

李淳風《藏頭詩》詳解十,木葡之人出焉,常帶一枝花是什麼意思?

“兩廣之人民,受無窮之禍”指清末在廣東、廣西發生的多次反清起義。“不幸有賀之君,身帶長弓”,“賀”附和之意,取響應,追随的意思。“賀之君”指黃興,意為黃興追随孫中山投身革命。“身帶長弓”指黃興主要從事武裝起義。“一日一勾”,指黃興策劃、組織、執行一系列武裝反清起義,同盟會的反清起義幾乎都是由黃興策劃、組織、參與的。“日”就是天,指每天,也就是經常的意思。“勾”可了解為勾魂攝魄,引申為上陣殺敵,具有非常大的威吓力量。

“此人目常在後,眉常在腰”指黃興具有出色的策劃、組織和執行能力。“目常在後”指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策劃能力。“眉常在腰”,指黃興身先士卒,執行力強。“眉”指劍眉,這裡以眉代劍。正常人的眉毛怎麼可能長在腰上,對于古代将軍而言,腰間佩戴的一定是寶劍。這一句有“目”有“眉”,實際是取“劍眉星目”之意。古代“劍眉星目”一詞是用來形容将軍的相貌,也代表行事作風正大光明,這與曆史上的黃興完全契合。至于有些網絡解讀,涉及奇談怪論、教派邪說,完全是危言聳聽,純屬亂解根本不可信。

“若非真主出世”所謂“真主”,是指上司辛亥革命成為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天下烏得文明”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文明也與上一段中的“人皆頭頂五八之帽,身穿天之衣”相呼應,前文講過這裡強調的“人”為留學生。為什麼一定是留學生呢?因為興中會、華興會、光複會以及後來的同盟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成員都是留學生。當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會”,除甘肅省沒有留日學生外,關内17省均有留學生代表出席。這些戴禮帽、穿西服的洋學生回國後成為了反清起義的骨幹力量,以至于同盟會發動的“辛亥革命”也被稱作是“留學生革命”。是以說,這兩小段是互相聯系、承接的,目的就是為後面的“辛亥革命”作鋪墊,當然這也是根據曆史的時間順序進行的叙述。

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向華僑、留學生等宣傳革命,并建立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旨在推翻清廷的封建帝制,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創立合衆政府。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孫中山回國帶領“興中會”在廣東廣州發動“廣州起義”,結果起義失敗,陸皓東等多名成員被捕犧牲,孫中山被迫流亡海外。此後,“興中會”于海外建立分支機構,以壯大聲勢。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興中會”在廣東惠州發動“惠州起義”,大敗清軍,起義軍迅速擴大到2萬多人,因從日本訂購的軍火未能到達,彈盡援絕起義最終失敗。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興中會、華興會、光複會合并,在日本東京17省留日學生代表出席,創立了“同盟會”,推舉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執行部庶務長,協助總理主持本部工作。孫中山提出十六字綱領“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同盟會”以廣東作為武裝起義的主要地區,發動了潮州黃岡起義、七女湖起義、欽廉防城起義等多次起義。廣西與廣東相連,受革命浪潮的影響,廣西境内也爆發了多次武裝起義,如:會黨起義、鎮南關起義等。各地頻繁爆發的武裝起義使得清廷的統治岌岌可危。

李淳風《藏頭詩》詳解十,木葡之人出焉,常帶一枝花是什麼意思?

黃興作為“同盟會”的核心人物,不但協助孫中山管理“同盟會”事務,而且親身參與策劃、組織、執行武裝起義。欽廉起義、黃花岡起義等均由其親自指揮。“武昌起義”時,更是身先士卒率軍奪取武漢三鎮,率領起義聯軍迎來辛亥革命勝利,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黃興讓賢推舉孫中山成為首任臨時大總統,黃興自己則出任陸軍總長,輔佐孫中山。民國的成立,正如文中所講,天下也算得了文明。

《藏頭詩》本就是清末民初的民間宗教,編造的傳教工具。作者将已經發生的曆史用驚悚的詞語編寫出來,以達到恐吓群眾入會,實作斂财的目的。說它能“預言”未來那是真的、真的、真的不靠譜,此等糟粕萬萬不可相信。

上一期:李淳風《藏頭詩》詳解九,頭頂五八之帽,身穿天之衣的真正含義

【藏頭詩的第N種解法】連載中,下一期繼續,歡迎大家點贊,評論,收藏,您的支援是我們繼續的動力,謝謝大家!

本文出自“藏頭詩的第N種解法”由頭條号“昇鬥閑人”原創,釋出于頭條号平台,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