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運夏季高峰來臨!美西碼頭勞資談判陷僵局,拜登政府還有招嗎?

作者:第一财經

美國西海岸即将進入夏季海運高峰期,碼頭工會和雇主之間的談判卻陷入僵局之中。

7月1日是美西碼頭雇主和工會原有合約到期之時,由于雙方在最後一刻也未能達成延長合同的共識,當地時間4日起,美西29個碼頭的營運就“靠自覺”了。最重要,也是最令外界擔心的一點在于,當合同到期時,意味着“不罷工”條款也到期了。

在到期前幾個小時,超過150個商業團體寫信,懇請美國總統拜登推動勞資雙方順利、迅速地解決問題。

在6月中旬雙方談判膠着時,拜登曾在通路洛杉矶港口時會見了談判雙方,随後勞資雙方發表聲明保證談判期間貨物會正常流動。

在美國供應鍊脆弱,通脹居高不下之際,拜登政府對這場談判罕見地“上心”。不過,若真出現大罷工事件,拜登政府有何應對措施?

勞資僵局下貨主轉向美東

美西碼頭雇主和工會之間的這場談判涉及超過22000名美國西海岸港口勞工的新勞動合同,涉及從加利福尼亞州到華盛頓州的29個太平洋沿岸港口,這些港口處理的貨量占美國進口總貨量近40%。

海運夏季高峰來臨!美西碼頭勞資談判陷僵局,拜登政府還有招嗎?

具體而言,這次談判的一方是在代表美國西海岸港口的航運公司和碼頭營運商的太平洋海事協會(PMA),另一方則是代表碼頭勞工的國際碼頭和倉庫聯盟(ILWU)。

直到1日的最後時刻,雙方除沒有談成新合同之外,也未對外明确分歧何在。

不過,有媒體引述行業内部人士的消息稱,此次碼頭勞工正在尋求10%的加薪和在應對碼頭自動化更新方面的保護,作為交換,碼頭方面可以延長開放時間。

疫情中,美國消費者居家消費熱情高漲,2021年有創紀錄的1070萬個集裝箱通過洛杉矶港,馬士基等航運類企業在2021年的總利潤超過1900億美元,是2019年水準的15倍以上。

與此同時,根據經濟圓桌會議最近的一項研究,全職碼頭勞工的工資在每年10萬~13萬美元。

而起重機操作員等高薪工種的自動化問題可能是剩餘談判的重點。與每周營運六天的洛杉矶和長灘港口相比,許多運往美國的亞洲港口都高度自動化且不間斷營運。

ILWU一直認為,自動化已在港口造成數百個工作崗位的損失,但PAM則不這麼看,認為港口有能力處理更多貨物,各方将增加就業機會。

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教授唐(ChristopherTang)表示,ILWU希望阻止洛杉矶港口進一步自動化,該港口已經有兩個自動化碼頭。

“如果你看看鹿特丹、中東和新加坡的港口,大多數起重機都是自動化的。”唐表示,“在這裡,我們仍然使用人工來做,這是非常低效和過時的,确實不必要。這隻是為了保護就業。”

當下,未能達成新合同的雙方同意繼續談判。PMA和ILWU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雖然不會延長合同,但将繼續運輸貨物,港口的正常營運将繼續,直到達成協定為止。”

第一财經記者詢問了數位業内的貨代,他們表示業内對這次談判無法如期結束早有預期,在曆史上能如期結束的談判很少。同時,謹慎的托運人是不會冒險的,此前托運人就已經未雨綢缪,從美西轉向美東線,這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雖然費用更高且美東線可能更遠一些,但走貨的邏輯是“安全第一”。

根據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與Freightos推出的全球集裝箱貨運指數(Freightos Baltic Index)顯示,截至1日,從中國/東亞至北美西海岸的航運價格為7568美元/40英尺标準集裝箱(FEU),而從中國/東亞至北美東海岸的航運價格為10072美元/FEU,價差達到2504美元/TEU。

第一财經記者綜合美西和美東主要港口的資料也可以看到,自2022年4月以來,美西港口的進口量不斷以個位數下降,同時,美東港口和墨西哥灣等方向都錄得兩位數增長,其中墨西哥灣的貨量大增。

拜登政府還有什麼招?

“随着我們進入最重要的航運旺季,我們繼續預計貨運量将保持在曆史最高水準,給供應鍊帶來進一步壓力并加劇通脹。許多人預計這些挑戰将持續到今年餘下的時間。”前述150個商業團體在給拜登的信中寫道,“即使有最近的聯合聲明,利益相關者仍然擔心供應鍊中斷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沒有合同或延期的情況下。不幸的是,這種擔憂源于先前談判中長期存在的中斷現象。”

一位從業20餘年的資深國際貨代人士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之是以擔心,是因為近20年來,此類談判多伴随着罷工,雖然目前ILWU和PMA表示不會罷工,但這種“蜜糖語言”聽聽就好,沒有法律條款保證,越是資深的貨代和托運人,越會傾向于謹慎。

在近50年中,ILWU和PMA之間的四次談判中,有三次導緻在達成協定之前的暫時停工。ILWU和PMA之間的合同糾紛曾嚴重擾亂過供應鍊和貨物流通。

資料顯示,在2002年,美西港口因談判出現過罷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利用總統權力下令勞工複工,有經濟學家估計,當時的罷工令美國經濟每天損失10億美元。

其後的一次新合同談判,更是從2014年5月一直談到了2015年2月,直到奧巴馬政府進行了幹預,才結束了一場持續了近一年的合同之争。

不過,這位資深國際貨代人士表示,據他個人觀察,這次談判,考慮到目前美國的供應鍊和通脹問題,各界關注度比前幾次都高,而美國政府的介入也很早。

标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公司海事、貿易和供應鍊副總裁彼得·蒂爾施韋爾(Peter Tirschwell)表示:“從來沒有一個白宮,像現在這樣如此深度參與這些談判的。”

除了拜登親自在談判期間通路洛杉矶港口之外,美國勞工部長沃爾什也在深度參與談判。

他近期表示,他每周都會與ILWU和PMA聯系。他們“不斷地告訴我,我們的處境很好。事件正在向前發展”。

在最差預期下,一旦西海岸港口真的出現大罷工事件,拜登政府仍有應對之策。美國政府可以援引《塔夫脫-哈特利法案》。這項法律對工會的活動和權力進行了限制,允許政府在勞工僵局中要求有80天的冷卻期。此前,布什政府就在2002年援引此法案要求勞資雙方重開美西港口。

貨運代理公司CargoTransInc.的國際采購副總裁盧米斯(Stephanie Loomis)表示:“工會在罷工或做一些非常激烈的事情之前會三思而後行,因為他們真的不想強迫拜登頒布《塔夫脫-哈特利法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