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印度的閱兵式,在外人看來,總是那麼的富有喜感——直接把原本應該嚴肅端莊的儀式給弄成了一個盛大的表演和狂歡。
甚至,在印度的閱兵現場,連航母連帶着艦載機,也能開進來。

紙闆航母和艦載機
諸多印度的“國之重器”,除了“烈火5”飛彈外,大多也都會以“紙闆模型”的形式“亮相”。
以至于有網友開玩笑道,“這别是等着閱兵完了以後就燒給前輩們的吧?”
實際上,用軍備模型參加閱兵式,屬于印度的固有傳統,它們雖然都是模型,但也真實展現着印度的發展方向,不是算是在玩笑。
這屬于印度特色。
而将娛樂和花哨的裝扮融入莊嚴的閱兵典禮中,更屬于印度閱兵式的一大傳統特色。
印度的共和國日閱兵現場
這個傳統,甚至能追溯老早前的公元7世紀。
玄奘大師在《大唐西域記》裡,就曾描繪過當年印度曆史上非常厲害的一個君主——戒日王的閱兵場面。
除了黑壓壓的戰象,望不到頭的船隻,還有群眾不斷地往恒河水中丢撒鮮花,兩岸布滿了吞劍、噴火、瑜伽等各種雜耍的表演——一面展示國威、一面娛樂百姓,同時又表達了對東土高僧的敬畏之心。
不過,雖說将娛樂和狂歡活動融入閱兵式,屬于印度傳統,可為何如今最為“亮眼”的項目,卻是機車疊羅漢呢?
畢竟,機車,這屬于一個近現代的交通工具。
其實,某種程度上說,如今全球人民喜聞樂見這種機車疊羅漢雜技,能算得上是英國的“殖民殘餘”,跟南亞次大陸傳統習俗結合後,進而形成的一種印度特色的閱兵“盛宴”。
那是100多年前的20世紀初,随着人類進入機械化戰争時代,很多原本使用畜力車或者直接11路的人類活動,都有了機動車代步。
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無線電通訊技術還不算很成熟,故障頻發,通信兵們的角色依舊非常重要。
這時候,他們開始用起一種輕便的機車,在槍林彈雨中靈巧地穿梭。
一戰時的摩托
戰場上曆煉出來的駕駛技能,讓他們的機車功夫十分了得。
整個20世紀上半葉,機車在軍事作戰中的角色都相當重要。從一戰到二戰後的這段時間,幾乎所有的工業國家,都組建過專門的機車機動部隊。
那時候,跟汽車比,論越野能力和機動性,還是機車更占優勢,而且它也更容易制造,成本更低。
其中,要論機車技術,英國在當年可算得上是頂尖水準。不但設計多樣,功能強大,騎手們的技藝也是相當可以的。
二戰時,可以空投,也能跟随滑翔機一起落地的英軍折疊小摩托
開着心愛的小摩托
英軍的摩托編隊,戰時穿梭在火線上,和平年代還頗具觀賞價值。
1927年,英軍為提高訓練效果,特意成立了名為“皇家通信兵摩托表演隊”的機車表演隊(白頭盔機車特技表演隊)。
每逢一些重大節慶或者紀念日,這支編隊就會非常榮幸地向觀衆們表演摩托特技,并多次有幸為國王表演....直到2017年。
白頭盔機車特技表演隊正在“獻藝”
英國版機車疊羅漢,比較中規中矩,沒有印度那麼多的花樣
也正是這一年,英國皇家通信兵摩托表演隊宣布徹底解散。對此,英國官方給出的解釋是——機車特技表演已經在無法表現出高科技時代下通信兵的特征,還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不利于維護現場秩序。
然而,這樣一個逐漸消失了的“英軍傳統”,卻在它的前殖民地,印度,生根發芽,并逐漸演化成了一種“國粹文化”。
從20世紀初開始,加拿大、澳洲等英屬殖民地,也都搞過類似的機車特技表演。
但名氣最大的,當屬1930年代,印度組建的一個名為“無畏魔鬼”的摩托表演隊。
這個“無畏魔鬼”的訓練内容在照搬英國本土的皇家通信兵摩托表演隊的基礎上,還結合了印度人的本土瑜伽功夫——他們疊羅漢的難度和花樣,明顯超越了相對刻闆的英國人。
此外,“無畏魔鬼”的摩托表演隊更融入了印度傳統雜耍和馬戲的一些活動内容——比如在疊羅漢的基礎上做各種造型和動作、鑽火圈、踩高跷等等,深受當地人民群衆的喜愛。
造型也在與時俱進
印度獨立後,這項帶着些“殖民殘留”色彩的儀式性活動,逐漸被印度人玩嗨并成了特色,花樣越來越多,難度也越來越大。特别是疊羅漢的人數,一直在不斷打破着由他們自己創造的世界紀錄。
這也就有了所謂“開挂的三哥”一說。
其實,除了極富“儀式感”外,這樣看似玩命超載的機車疊羅漢,在印度人眼中,更是非常接地氣的,屬于他們平日裡很常見的一種活動。
印度的基礎設施,特别是公路條件,非常一言難盡。除了坎坷不平的路況,環境也是非常複雜的,哪怕是德裡這樣的“國際都市”,大街上,你經常能看到橫行霸道的猕猴、大搖大擺的牛、各種貓貓狗狗,有時候,你還能碰到孔雀,它們絲毫不畏懼人類,迎面遇上時,反倒是人類們恭恭敬敬地給動物讓路。
德裡街頭
再加上炎熱的氣候特征,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機車顯然是個非常理想的交通工具。而且,為了充分利用這個“機動車”,他們總是會開啟自己的創造力進行改裝,盡可能地多拉人,哪怕在咱們看來,已經嚴重超載,印度人依舊能淡定地開得風馳電掣。
更重要的是,印軍的機車表演隊,還是個盈利項目。
除了國慶等重大場合,他們日常也會到處巡演,門票收益還是相當可觀的。
另外,如今的幾家著名印度機車表演隊,都是固定的贊助商的。比如,2019年打破最新世界紀錄(58人乘坐同一輛機車行駛了1200米,之前的記錄也是他們的成績)的印度龍卷風車隊所用的機車,就來自于英國皇家恩菲爾德的贊助。
英國皇家恩菲爾德(Royal Enfield)堪稱機車制造業的鼻祖,雖然其英國母公司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就已停産,但随後又在南亞東南亞重獲新生。
恩菲爾德的大排量設計,非常适合印度人疊羅漢的“出行需求”。
是以,它在印度一直屬于機車的首選品牌。
可以說,多虧了這家車企,才讓我們看到了廣大的印度騎行高手。
畢竟,如果換做其他小排量機車,一輛就要載滿這麼多人和動物,能不能起步都是個問題。
正如前面說的那樣,英國和印度兩國的機車特技表演隊,如今的命運,可是大不相同。
2017年9月16日,擁有90年曆史的白頭盔摩托隊無奈地迎來了謝幕,它在英國蘭開夏郡的普雷斯頓武裝展示上,進行了最後一場特技表演,自此徹底退出了曆史舞台。這以後,你再想看官方機車特技,可能也就隻有印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