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克思與釋迦牟尼,他們眼中的世界什麼樣?

作者:和風青竹

世界是什麼?一直是幾千年來,所有哲學和宗教共同思辨的主題。

馬克思與釋迦牟尼,他們眼中的世界什麼樣?

馬克思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性的。同時,物質的運動變化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唯物論-發展觀》:任何事物都有它産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凡是在曆史上産生的必将在曆史上滅亡。這便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事物永恒發展的觀點。

恩格斯也為《唯物論-發展觀》做了補充: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

也就是說,世界上是沒有事物的,有的隻是一個個過程而已。

世界有開始的一天,自然也就會有結束的一天,這也是辯證法所規定好了的:“任何事物,最終都會走向它的對立面”,而“開始”的對立面就是“結束”。

馬克思與釋迦牟尼,他們眼中的世界什麼樣?

至于,世界結束之後,又将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又歸于何處?馬克思也沒說,一般人也真不敢跑去問。當然,這也脫離了辯證唯物主義的範疇。那是宗教哲學所思辨的主題。或是如黑格爾唯心主義所說的那種,不依賴世界而存在的“絕對精神”所運作的形式。也是老子所說的“道”的安排。

那麼問題來了,釋迦牟尼又是怎樣的世界觀呢?

《金剛經》記載:如來所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這也是佛陀釋迦牟尼根據其“緣起性空”的主體思想所給出的結論。

馬克思與釋迦牟尼,他們眼中的世界什麼樣?

為什麼說世界不是世界呢?這也不符合邏輯學的“同一律”,既A=A,任何事物隻能等于其自身。

世界難道真的不是世界嗎?不是的,佛陀所說的“世界”,是兩個不同層次的“世界”。在佛陀的眼中,世界是由因緣聚散而成,緣聚而生,緣散而滅,世間萬物盡在其中。生生滅滅都隻是個過程,是以勸導衆生千萬不可把“心”留在了過程之中。佛家術語叫:住相。

因為過程總是變化的,而佛家的“心”是需要恒定不朽的,是以便不能把“心”放在過程之中。這也是《金剛經》的中心思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馬克思與釋迦牟尼二者的差別在于:一個是哲學,一個是宗教。

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都是人類的頂級智者,都有着殊途同歸的世界觀。對于世界,都隻承認世界是一個現實過程,而不是事物本身。因為世界上就沒有事物本身。

他們都有着超脫于現實或塵世的眼光和境界,都在現實之外尋找着規律和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