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5年,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從天而降憋了105年,終于雪恥

作者:喵喵說事

77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從天而降,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消息不僅僅是戰時的簡單廣播,它代表了中國人民抗日戰争艱苦卓絕的14年鬥争終于迎來了碩果。從1840年的鴉片戰争算起,中國經曆了105年的外部壓迫和屈辱,這一刻,我們終于可以昂首挺胸,洗刷千年屈辱。但你知道重慶市民是如何慶祝這一曆史時刻的嗎?

1945年,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從天而降憋了105年,終于雪恥

1945年的重慶,一個夏日的暑氣還未完全散去,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緊張而期待的氣氛。8月15日這一天,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想象一下,當時的重慶,盡管飽受戰争的蹂躏,但人們的心中始終燃燒着希望的火焰。

1945年,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從天而降憋了105年,終于雪恥

就在這一天,沈蘇儒,一位供職于美國新聞處的翻譯官,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他的工作日。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天的工作與以往完全不同。他耳邊突然響起了來自美國舊金山電台的廣播,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消息讓他難以置信,雙手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經過反複确認後,他激動地将這一消息翻譯成中文,随即撥通了家中的電話,與家人分享這一喜訊。

電話那頭,他的妻子陶琴薰接到消息,激動得幾乎跳起來,這位出身名門的淑女,情不自禁地揮舞雙手,歡呼雀躍。而在重慶的街頭,消息傳開後,城市的氛圍達到了沸點。無論老少,無論男女,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解放後的喜悅和釋放。

1945年,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從天而降憋了105年,終于雪恥

重慶中央廣播電台很快正式釋出了這一消息,全城的氣氛一下子被點燃。人們聚集在街頭,有的揮舞國旗,有的敲鑼打鼓,還有的放起了鞭炮。那些買不到鞭炮的市民甚至拿起家裡的鍋碗瓢盆,舉着臉盆和鑼鼓,大敲特敲,場面熱鬧非凡。

《大公報》的記者子崗在文章中描述了當時的場景:“過年沒有這麼歡喜,中了頭彩沒有這麼多人同聲叫好。”确實,這一天的重慶,其歡慶之情溢于言表,超越了任何節日的喜悅。

1945年,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從天而降憋了105年,終于雪恥

在這片歡騰的氛圍中,不乏一些頗具戲劇性的個人故事。羅家倫,曾任中央大學校長的他,眼看着窗外擁擠的人群和歡慶的火光,心中湧起了難以言喻的感慨。他記錄下了自己的感受:“這是一個屬于中國人的日子,我們等待了太久,付出了太多,終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另一邊,市政府官員們也沒有閑着,他們組織了更大規模的慶祝活動,邀請了所有在城中的盟軍官兵一同慶祝。這不僅是一個民族的勝利,也是國際間合作與友誼的象征。随後的幾天裡,重慶的慶祝活動接連不斷,從官方的慶典到民間的自發集會,整個城市沉浸在一種難以抑制的喜悅之中。

1945年,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從天而降憋了105年,終于雪恥

而在這背後,是中國軍民14年浴血奮戰的沉重代價。據統計,這場戰争造成了超過3500萬人的傷亡,近一億人成為難民,無數城市和鄉村遭到破壞。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痛苦和犧牲,是兒女失去父母,父母失去兒女的悲傷。

但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1945年8月16日,《大公報》頭版頭條用四個字概括了這一曆史性時刻:“日本投降矣!”而東京,裕仁天皇的“停戰诏書”也在當天中午通過廣播傳遍了全世界。

1945年,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從天而降憋了105年,終于雪恥

随着這份诏書的釋出,日本在中國的330萬軍隊接到了放下武器的指令,戰争真正宣告結束。這并非戰争的終點,而是和平重建的起點。在慶祝的中國人民也開始了艱難的重建之路。

1945年,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從天而降憋了105年,終于雪恥

在這段曆史的見證下,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在曆史洪流中的個體,都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他們的喜悅、他們的淚水,都是那段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今天,當我們回望這段曆史,是否能感受到他們的情感波動和那個時代的重量呢?

1945年,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從天而降憋了105年,終于雪恥

回顧1945年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我們不僅見證了一個民族從屈辱到榮光的崛起,也感受到了曆史給予我們的深刻教訓。每一次回望,都不應隻是簡單的紀念,而應是一次深刻的反思和自我覺醒。讓我們銘記曆史,珍惜和平,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