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際米價連續5個月攀升,對糧食市場影響有多大?

作者:王琦 785
國際米價連續5個月攀升,對糧食市場影響有多大?
國際米價連續5個月攀升,對糧食市場影響有多大?

作 者丨舒曉婷

編 輯丨和佳

當地時間6月28日,聯合國糧農組織釋出消息稱,地緣局勢影響着對世界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的地區,增加了不确定性,加劇了全球農業糧食市場碎片化的風險。

自2月24日以來,受俄烏沖突引發供應擔憂等因素影響,國際小麥、玉米等谷物價格處于高位震蕩态勢。今年迄今,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和小麥期價分别累漲19.98%、22.4%,在過去一年裡則分别上漲34.91%、41.04%。

在全球主要谷物中,國際大米價格波動相對較小。近幾個月來,國際大米價格有所反彈,5月糧農組織大米價格指數連續第五個月上漲。當地時間6月28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交易的糙米9月合約報16.58美元/美擔;今年迄今,CBOT糙米期價累漲16.69%。

農業農村部農産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稻米首席分析師李建平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大米價格從去年的連續下跌中反彈主要受生産成本、替代性消費、采購需求等因素影響。

大米價格受糧食市場影響較小

近期,受關聯品種價格傳導等因素提振,國際大米價格有所反彈。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最新資料,5月糧農組織大米價格指數達到109.2點的12個月高點,環比上漲3.5%,較去年同期低1.2%。

李建平告訴記者,影響大米價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俄烏沖突導緻全球能源、化肥等價格上漲,增加大米生産成本,間接推高大米價格;二是國際小麥價格與稻谷價差拉大,替代性飼用稻谷消費量增加,提振大米價格;三是全球糧食貿易面臨的不确定性引發各國對糧食安全擔憂,伊朗等中東國家對泰國大米的需求強勁,進而推高大米價格。

6月,受國際小麥價格下跌影響,國際大米價格也出現下跌。對此,李建平指出,在成本上升和采購需求的支撐下,加之美聯儲加息的影響,後續國際大米價格預計保持高企,大幅上漲的動能不足,但也難以深跌。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産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告訴記者,在小麥、玉米和大米三大谷物中,大米價格整體保持相對穩定,其市場運作規律與小麥、玉米有所差異。這主要基于以下因素:首先,從生育期角度來看,水稻屬于短日作物,最短生育期為90天;其次,大米貿易量占比較小,僅占全球産量的10%左右,各國之間大米貿易往來主要是滿足調劑性需求;再者,以大米為主食且高度自給的國家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這些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決定了雨水充足、灌溉條件良好,稻谷更新速度很快。多重因素作用下,大米價格受糧食市場影響相對較小。

李建平也對記者分析稱,與其他糧食品種相比,國際大米貿易占比偏低。2021年,全球大米貿易量約為4760萬噸,占消費量的比重為9.28%,而小麥、玉米、大豆的貿易量占消費量的比重則分别為24.74%、16.03%、44.65%。是以,從在國際糧食貿易中所處的位置來看,大米價格受到糧食市場的影響相對較小。

大米貿易前景依然樂觀

世界上約有120個國家生産水稻。根據美國農業部4月1日公布的資料,全球水稻十大生産國依次為中國、印度、印尼、孟加拉國、越南、泰國、緬甸、菲律賓、巴西、日本,十大消費國依次為中國、印度、印尼、孟加拉國、越南、菲律賓、泰國、緬甸、日本、巴西。

國際大米價格變化對相關進口國影響幾何?

李建平稱,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大米進口國,但考慮到全球範圍内大米産量第一、大米播種面積第二、大米進口量比例較小這幾方面因素,中國受國際大米市場的影響并不大。具體來看,2021年中國大米進口量達496萬噸,僅占産量的3.33%。并且,中國大米進口來源分散,主要來自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緬甸、泰國。而對于菲律賓等大米進口量大、進口依賴度高、進口來源比較集中的國家,則更容易感受到國際大米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

在5月末時候,泰國首相巴育建議泰國和越南應該攜手提高大米價格,以提升兩國在全球大米市場的議價能力。不過,後續并未有相關政策落地。

對此,李建平稱,泰國提高大米出口價格對該國來說弊大于利,采取這一舉措的機率并不高。泰國國内大米價格已高于大米出口價格,加之6月國際大米價格較5月呈現下跌态勢,如果泰國和越南聯合提高大米出口價格,将削弱其大米出口競争力。

胡冰川也指出,泰國實際上不太可能提高大米出口價格。他分析,一方面,泰國以小農經濟為主,由于稻米生産速度快、雨季對大米存儲造成一定挑戰,為了提振大米出口,提價并非明智之舉。另一方面,與小麥、玉米、大豆等貿易具有的壟斷性、中心化程度高、貿易占比較大等特點不同,在大米領域,巴基斯坦、泰國、越南、緬甸、印度這五國的競争日趨白熱化,泰國試圖通過政治手段達成經濟目的的難度較大。

在主要的大米生産國和出口國中,印度的一舉一動也受到市場關注。早些時候,印度采取了限制小麥、食糖出口的舉措。大米,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印度出口禁令涉及的農産品?

李建平指出,印度是否會限制大米出口關鍵在于其國内大米供應是否充足。

此前,6月13日,印度消費者事務食品和公共配置設定部進階官員潘迪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有充足的大米庫存,暫時沒有限制出口的計劃。

根據印度食品公司(FCI)的資料,印度目前的大米庫存達3300萬噸,高于近幾年來同期水準。除了庫存,從出口情況來看,印度大米出口量約占全球出口量的40%,2021年出口了創紀錄的2150萬噸大米。“考慮到印度大米出口是其創彙的重要來源,近兩年大米出口量保持增長,預計後續限制大米出口的可能性并不大。”李建平稱。

6月至9月,印度迎來季風季節。美國農業咨詢集團Gro Intelligence進階研究分析師戈夫裡(Kelly Goughary)表示,這也有助于提高印度的水稻産量。她表示,受拉尼娜天氣影響,印度去年的大米産量達到創紀錄的1.2970億噸。

日本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瓦爾瑪(Sonal Varma)稱,全球大米庫存充足,而且印度今年夏天的收成預計會很好,目前來看大米面臨的供應風險比較低。

未來,大米貿易前景如何?美國農業部6月14日釋出的報告稱,預計2022/23年度全球大米産量将達到創紀錄的5.1535億噸,比之前的預測增加70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70萬噸;預計全球期末庫存預計為1.834億噸,較此前的預測減少280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2%,其中印度占下修和同比下降的大部分;預計2023年全球大米貿易量将達到創紀錄的5430萬噸(精加工大米),較上年同期增長近3%。在主要出口國中,中國、印度、泰國和巴基斯坦預計将在2023年增加出貨量。印度的出口量預計将增加100萬噸,達到創紀錄的2200萬噸,占全球出口量的近41%,超過泰國、越南和巴基斯坦的總和。

不過,聯合國糧農組織6月3日釋出的最新《谷物供求簡報》(下稱“簡報”)稱,盡管國際大米貿易前景依然樂觀,但世界谷物貿易量預計将較2021/22年度下降2.6%至4.63億噸,為三年來最低水準。同時,《簡報》對2022年全球谷物産量的初步預測顯示,其産量可能會四年來首次下降至27.84億噸,較2021年的創紀錄産量估計減少1600萬噸,預計玉米産量降幅最大,其次是小麥和水稻,而大麥和高粱産量可能會增加。

國際米價連續5個月攀升,對糧食市場影響有多大?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詹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