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田,《甘肅日報》記者
"它被稱為'政治綿羊',但它不是一隻羊,而是一頭牛!"一位來訪的孩子在和政動物化石博物館和政治綿羊修複展區驚奇地問叙述者。
"是的,雖然綿羊在大小和姿勢上非常接近活羊,但它們的頭骨結構,角的形狀以及脖子的特征更接近牦牛,這是早期的祖先類型的牦牛。博物館的解說。
從臨夏市出發,沿烏瑪高速公路30多公裡,記者抵達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它是中國唯一的古代脊椎動物和哺乳動物化石博物館,也是一個以晚期新一代古代哺乳動物化石的收藏和展示為基礎的主題博物館。該館藏包含世界上六大——世界獨一無二、政治綿羊、世界上最富有的齒象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Eth馬"、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起源地、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型鬣狗"、世界上第一個毛犀牛頭骨化石。
"現存收藏的化石标本3萬多件,分屬3、8、150餘種,年齡跨度為3000萬至200萬年,其數量豐富,種類繁多,儲存完好,世人珍稀。"古代動物化石博物館館長何文說。
和綿羊的化石标本
在博物館深處,錯誤和不同形式的化石默默地講述了生物進化的故事:從遠古時代開始,生命的喜悅,改變,創造,成長,破壞。日月交替,争星而動,獵人與獵物交存在一起,共同屬于天地。
據專家介紹,中新世紀從2400萬年到520萬年前,臨夏盆地是亞熱帶-暖溫帶氣候環境,盆地湖泊星光熠熠,河流蜿蜒曲折,植被茂密,鳥語花卉,是各種古代動物衍生的天堂。然而,由于青藏高原不斷上升變化的影響,氣候逐漸變冷,生活環境日趨嚴,大量哺乳動物在這片土地上生死攸關,進而形成了今天珍貴的古代動物化石群。
"中國三世紀末期古代動物化石的發現,為三世紀末古地氣演化和青藏高原崛起的曆史提供了重要資訊,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展覽價值。何文說,随着化石标本的儲存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正的古代動物遺骸将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史前自然遺産。
作為連接配接不同時空的橋梁,古代動物化石博物館的收藏不僅描繪了過去,成為人類探索生命起源的重要載體,也成為目前曆史觀和描繪未來的神奇寶藏。一千萬年前,臨夏盆地是古生物的天堂,時間的流逝,渤海三田,臨夏大地依然生機勃勃。
"從古代動物的化石研究中提取出許多規則。何文告訴記者,"人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最重要的是與自然一起生活和發展,通過更好的保護和研究,解讀生物密碼,讓更多的普通人能夠了解自然,認識自然發展的規律,我想,這就是科學的魅力和研究的意義。"
鏟牙的化石标本
世界上僅存的一系列齒象頭骨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