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察冀·定縣抗日英雄傳(101)開國将校之張英:建立敵後武工隊

作者:微曆史之中山古國

張英:誕生在定縣的冀中第一支敵後武工隊之武工隊長

想必歲數大一點的老同志們,都熟悉馮志所寫的《敵後武工隊》這個紅色故事傳奇吧?賈政、魏強他們機智勇敢,神出鬼沒,狠狠打擊哈巴狗、侯扒皮等日寇、漢奸、特務。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令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可你可能不知道——冀中區乃至晉察冀邊區的第一支敵後武工隊,卻是在定縣沙河南岸的西城村西棗林中誕生的!

據“保定地方志網”之“保定讀本·第三章:戰火硝煙、抗日烽火”記載:敵後武工隊全稱敵後武裝工作隊,是抗日戰争時期,在中共上司下,深入敵後開展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鬥争的一種精幹的武裝組織,最早産生于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第一個武工隊是在冀中七分區定縣西城村建立的。

《呂正操回憶錄》、《冀中回憶錄》等也證明了這一點。呂正操将軍回憶說:“反'掃蕩'中,冀中七分區最早産生了武工隊的形式。第一個武工隊于1942年5月13日在(定縣)沙河南岸西城村棗樹林裡産生。隊長兼支書是張英(繼任者潘純)……對堅持殘酷環境下的抗日鬥争起了重要作用。”

這個張英是誰?他有怎樣的經曆?最後又有什麼樣的結局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張英同志的傳奇人生:

張英其人及生平簡介

據慕容撰寫的《張英和冀中武工隊》一文批露:1942年日寇“五一”大掃蕩後,為了粉碎敵人陰謀,儲存有生力量,冀中區七分區決定率先成立敵後武工隊,深入敵占區,瓦解和摧毀僞政權,開辟根據地。區委書記把目光投向一位個子适中、四方臉的年輕人——第二遊擊總隊敵工科長張英。這是一位20剛出頭,身手好、槍法準,打起仗來有勇有謀的熱血漢子。書記走到張英面前,拍拍他的肩膀,信任地說:“張英啊,今後武工隊的工作就由你負責,隻有創造出生存和鬥争的新形式,才能給敵人以堅決和堅持的打擊。”

這位張英同志可了不得。據今日頭條2019年5月9日刊發的《武工隊與遊擊隊的差別》一文介紹,武工隊的隊員都是在具備長期實戰鍛煉,有高超殺敵技能的敵工、鋤奸、偵察等專職幹部和八路軍的連排長、戰鬥骨幹中精挑細選的,按彭德懷在《武工隊的組織與鬥争》中的要求,“所有人員均須要有較高的政治品質,真能擔負宣傳、組織、武裝鬥争三位一體的任務。”武工隊不論隊長隊員都是雙槍,有的是兩支短槍,有的是一長一短,而短槍基本上是當時最牛逼的盒子炮,長槍則既有相對短小、便于隐蔽攜帶的騎槍,也有抗戰時比較罕見的沖鋒槍。張英同志就具備了這樣較高的政治和軍事等綜合素質,就是這樣的戰鬥骨幹和“大拿”,時任冀中軍區七分區第二遊擊總隊政治部敵工科長。

北京市檔案資訊網2017年7月24日刊發的《一把直插敵占區心髒的利劍——敵後武工隊》一文也印證了上述說法。據其介紹,武工隊雖然是“武”字當頭,但攻心為上的政治宣傳确是武工隊一項重要的工作内容。敵後武工隊對人員的政治素養要求很高,不僅要全面掌握黨的對敵鬥争的政策和政策,還要具備演講才能,能寫智語,善于做敵軍工作和群衆工作。是以,129師政治部就曾明文規定,武工隊的隊長必須是政工幹部,而且是營以上幹部,政委則必須是團以上幹部。因為要深入到危機四伏的敵占區開展工作,冀中軍區為每一名武工隊員配備了精良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每人一到兩支短槍,其中必有一支在當時十分走紅的德式毛瑟手槍,即人們俗稱的“盒子炮”。著名傳奇驚險電影《平原遊擊隊》中手持雙槍、百發百中的遊擊隊長李向陽也印證了當時武工隊員“高大上”的武器标配。

據“東方網”于2005年5月29日轉發自“人民網”的《敵後武工隊隊長張英》記載:張英(1921年10月——2008年9月,享年87歲——編者按),原名張紹華,1921年10月出生,河北省河間縣行别營鄉西莊人,鄉村師範肄業。1938年4月參加革命,1939年5月參加中國共産黨。

抗日戰争時期,張英曆任八路軍戰士、團政治處宣傳員、冀中軍區敵工部幹事、團敵工股長、冀中第二遊擊總隊敵工科長、第七軍分區偵察科長、冀中軍區第22團參謀長等職。在1942年“五一”日軍對冀中地區進行大掃蕩時,他擔任冀中軍區七分區敵後武工隊隊長兼黨支部書記,帶領武工隊堅持敵後鬥争,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緊密依靠人民群衆,做群衆工作,樹立抗戰必勝的信念,打擊敵僞首惡,恢複鞏固革命政權,于1943年5月在定縣城旺村戰鬥中身負重傷,還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堡壘戶”群衆照顧張英傷情的照片。

解放戰争時期,張英曆任華北第三縱隊31團參謀長、冀中獨八旅作戰科長、華北軍區第八縱隊敵工部長、第65軍補訓旅副旅長、獨立31師政治部主任、193師團政委等職。1948年參加平津戰役時,作為共産黨代表接收了整編國民黨傅作義部所屬16軍。還參加了蘭州戰役、甯夏戰役等。

建國後,張英在1950年入朝作戰,參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曆任第65軍193師參謀長、教導團團長兼政委、194師第一副師長。1954年調南京軍事學院基本系任四期班主任、六期班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57年調南京軍事學院進階系學習,1959年畢業并被授予了大校軍銜。——可以這麼說,張英同志是不折不扣的“開國大校”。

  1960年張英調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委第21基地(新疆)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組織上司核試驗工作。1970年3月調解放軍國防科委任副秘書長、副參謀長等職,參加組織實施“兩彈一星”的科研試驗工作。前後曆時20餘年,他親曆了大陸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第一次地下核試驗、第一枚洲際飛彈發射等重大的組織試驗任務。

1985年張英離職休養。1999年9月18日作為特約代表參加了黨中央“兩彈一星”授勳大會(據解放軍報2008年12月21日“張英同志逝世”的消息批露:張英同志退休後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司令部正軍職顧問,于2008年9月25 日,因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補充一點,因為大陸曾一度中斷軍銜的評定工作,且在1988年才又恢複了軍銜制度,按照張英同志的資曆、戰績、功勳、職務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如果張英同志趕上再次評軍銜,基本上是“坐少望中”,即少将軍銜絕對是沒問題的,很可能被授予中将軍銜。是以上,我們可以說張英同志是“戰鬥英雄”、“開國大校”、“無銜将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