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粘知了的童年

作者:東武子

#遇見更美童年#

小時候生長在農村,手邊沒有那麼多玩具。一年暑假,父還要每天上班,見我閑得無聊,就把我送到一位農村親戚家粘知了。

北方農村有很多知了,也就是蟬的成蟲。

蟬生活于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已記錄約 2000 餘種蟬)。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區的種類,當體溫過熱時,會從背闆(tergum)排出多餘的水分,進而達到冷卻及散熱的效果。

蟬的幼蟲生活在土中,有一對強壯的開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樹勢,使枝梢枯死,影響樹木生長。通常會在土中待上幾年甚至十幾年,如3年、5年,還會有17年,這些數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質數。這是因為質數的因數很少,在鑽出泥土時可以防止和别的蟬類一起鑽出,争奪領土、食物。将要羽化時,于黃昏及夜間鑽出土表,爬到樹上,然後抓緊樹皮,蛻皮羽化。當蟬蛹的背上出現一條黑色的裂縫時,蛻皮的過程就開始了,頭先出來,緊接着露出綠色的身體和褶皺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變硬,顔色變深,便開始起飛。整個過程需要一個小時左右。

6月末,幼蟲開始羽化為成蟲,剛羽化的蟬呈綠色,最長壽命長約60~70天。7月下旬,雌成蟲開始産卵,8月上、中旬為産卵盛期,卵多産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夏天在樹上叫聲響亮,用針刺口器吸取樹汁,幼蟲栖息土中,吸取樹根液汁。

古人也很喜歡欣賞蟬,虞世南 〔唐代〕曾為蟬寫了一首詩: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但是對于那時的農村孩子而言,更喜歡炸熟的知了,香脆可口,不可方物!粘知了當然是第一步了。

首先要和好面筋,風一吹很粘手。然後找來一根長竹竿,竹竿頭上綁上一根細些的樹枝。最後在細的樹枝頭上,裹上一點面筋,就可以用來粘知了了。粘到的知了取下來放在一個大友善袋裡。如果面筋幹了或者用完,就要再加上一點新的。

村子在五龍河邊,長滿了不太高的柳樹,樹上就有很多知了,這就是粘知了的好地方。忙活一天,粘一袋知了還是沒有問題的。太陽西下,就帶着自己的戰利品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你也有過粘知了類似的經曆嗎?歡迎共享!

粘知了的童年
粘知了的童年
粘知了的童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