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開始在中國布局汽車研發相關的業務,這似乎預示着蘋果正準備以供應商的身份大舉進軍汽車産業。
蘋果官網資訊顯示,近期蘋果正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招聘汽車體驗合作夥伴工程師。根據其職位描述,該崗位需要為汽車合作夥伴提供內建支援,并協助開發人員完成蘋果的系統認證。
蘋果表示,該崗位是技術工程和項目管理之間的中間角色,負責提供技術設計和開發指導,處理整個汽車體驗計劃的認證記錄(包括CarPlay,Wallet中的車鑰匙)并促進蘋果和全球汽車行業工程之間的溝通。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舉行的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釋出了新一代Carplay互動系統。相比于早前以映射手機螢幕為主的Carplay,新一代系統能夠直接控制收音機、空調、座椅加熱/通風等車内功能,使用者也可以根據喜好,調整包括油/電量、轉速、車速等儀表盤資訊顯示界面。換言之,新一代Carplay能夠接管車内的所有螢幕。
與華為鴻蒙OS等汽車智能座艙系統相比,新一代Carplay依舊建立在手機映射的基礎之上,通過車企開放的軟體接口,實作對于部分基礎功能控制和車内顯示效果的優化,和鴻蒙OS、AliOS等直接融合軟硬體的智能座艙系統有着本質上的不同。
但這依然吸引了相當一部分車企的關注。根據蘋果釋出的資訊,目前已有包括奧迪、路虎、奔馳、保時捷在内的十四個汽車品牌将會成為新一代系統的早期合作夥伴。軟體能力較強的特斯拉、蔚小理,智能座艙領域布局較早且已小有建樹的中國車企,均未出現在合作名單當中。
部分業内人士并不看好這樣的合作模式。一家車聯網公司董事長告訴記者,新一代Carplay系統能夠顯示車輛的油/電量、行駛速度,并能控制空調、座椅等相關車内功能,這需要都車企向蘋果開放底層資料,這相當于車企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了蘋果。
“從Carplay這次公布的合作夥伴可以看出,寶馬,大衆,豐田等重要外資品牌并沒有沒下注。座艙系統對于整車廠太重要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有點實力的整車廠還都将核心掌握在自己手上。”一位國内車企高管向記者表示,Carplay兩到三年内在中國不大可能成為主流,國内的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現在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有些中國車企的座艙體驗是很不錯的。
上述車企高管認為,此番蘋果在國内的三地招聘汽車體驗合作夥伴工程師,有可能是為了幫助14家合作夥伴在中國市場落地新一代Carplay系統。此外,中國汽車市場和使用者的智能化訴求已經走在世界前列,蘋果可能希望能夠憑借Carplay從中國汽車市場分得一杯羹。
在蘋果首批14家合作夥伴當中,奧迪、保時捷、奔馳、捷豹路虎等車企赫然在列,中國市場是這些車企最大的區域市場。但在面對中國汽車市場智能化、網聯化的轉型和使用者訴求時,多數外資公司的新能源車還停留在油改電或者更換了動力總成的交通工具層面上,此前,他們并不了解了解中國使用者對于智能化裝備的渴求,以及在中國市場引領下,汽車正加速向移動智能終端蛻變。
是以這些車企尚未拿出良好的解決方案,部分産品由于智能、網聯的落後,難以和特斯拉、“蔚小理”的競品匹敵,這種劣勢已經開始影響相關品牌産品在華銷量的表現。
同時,當下中國市場電動化、智能化的程序仍在加速,相關車企從頭彌補智能座艙方面的能力難以追上中國市場和競争對手的速度,一位從沃爾沃離職的工程師曾告訴記者:“我們已經量産的車相對于競品是落後的,正在規劃和開發的産品,等到幾年後正式量産的時候依然是落後的。”
加速新一代Carplay産品的落地,能夠幫助相關車企快速彌補在智能座艙領域的短闆,幫助車企赢得一定的時間,補齊此前缺失的能力。
蘋果在國内市場的擁趸,将幫助Carplay成為一個具備競争力的産品賣點。蘋果方面表示,在北美市場,北美76%購車使用者表示隻會考慮帶CarPlay車載互動系統的車型。
盡管大部分國内車企在智能座艙領域亦有布局,甚至小有建樹,但從市場和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新一代Carplay和蘋果的品牌影響力,能多增強産品的競争力和差異化。是以不排除有部分國内車企會選擇和蘋果合作,屆時蘋果新近在北上深招聘的崗位将承擔起和國内車企客戶的對接工作。
此外,在職位描述中亦提到了Wallet中的車鑰匙,這或暗示着蘋果會開放其相對封閉的生态。此前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曾表示,“蘋果現在對汽車行業很封閉,比如蔚來第二代平台的車标配UWB,蘋果不開放接口,搞得我們很被動。”
UWB是指超帶寬技術,是目前實作數字鑰匙的必要條件之一。但蘋果未向車企全面開放資料接口,是以蘋果手機并不能作為電子鑰匙來解鎖大部分品牌的車輛,相關使用者亦不能享受UWB技術所帶來的便捷。
根據公開資訊,蘋果2020年推出了數字汽車鑰匙,該功能初期僅限于寶馬品牌的部分車型使用。2022年開始,蘋果進一步開發該功能,但是也隻是擴充到了起亞和捷尼賽思的部分新車型上,基本還是半封閉狀态。
從種種布局來看,蘋果正希望加大自己在汽車領域的話語權,新一代Carplay系統也獲得了不少車企的認可。但另一方面,軟體的全棧自研已經成為大部分車企的共識,僅僅依靠Carplay可能很難幫助蘋果成為博世、大陸或者華為這樣的巨頭型汽車供應商。(作者: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