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初曆史十九:陳友諒大兵圍洪都,張子明冒死傳訊息

作者:正經文淵閣

洪都保衛戰之前我們先來分析下當時的整個局勢。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陳友諒經過一年的修整,終于可以說是揚眉吐氣整備了最強的一波打算強A西吳。

而他能安安心心地準備一年還多虧了朱元璋這邊内亂不斷。先是洪都叛亂,徐達被迫從沌口回師,減輕了武昌陳友諒的壓力,緊接着浙東苗軍叛亂,胡大海耿再成戰死,張士信呂珍進攻諸全,西吳不得不把力量都集中到浙江地區平叛,浙東剛剛穩住,西吳名義上的二把手,平章邵榮又發動叛亂刺殺朱元璋,雖然沒有成功,卻也影響頗深。

然後就是年初的安豐之圍,朱元璋頭腦發熱在淮北犯下一系列戰略性錯誤。這一切都看在陳友諒的眼裡,陳友諒厲兵秣馬就等着西吳西線空虛的這一天,這一次他壓上了自己所有的家底,親率大軍六十萬,水陸并進進攻洪都。這次可以說是陳友諒帶兵的巅峰,他的戰船高數丈,分上中下三級,船中還有馬棚,下層還有闆房作為遮蔽,連換船的橹都是用鐵皮包着的。先是派張定邊攻占饒州,阻絕洪都後路,然後自己從武昌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洪都。

洪都方面的準備怎麼樣呢?守方朱文正和鄧愈積極安排防守,鄧愈親自鎮守撫州門,趙德勝守宮步、土步、橋步三門,薛顯守章江、新城二門,元帥牛海龍、趙國旺、許珪、朱潛、程國勝等守琉璃、澹台二門,朱文正居中,自領兩千精銳作為預備隊接應諸将。基本上已經做到了人盡其用物盡其能。

南方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即将展開,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惑,南方狗腦子都打出來了,元廷為什麼不趁機平叛?我們的大都方面在幹什麼呢,我給大家截一段元史大家就知道了。“夏四月辛醜,熒惑犯歲星。孛羅帖木兒、李思齊互相交兵。庚申,歲星犯軒轅。是月,擴廓帖木兒遣貊高等以兵擊張良弼。”李思齊、張良弼都是西北漢人軍閥,但是他們都是親元的。

是以有的時候真的是不得不服,都已經到了這般田地了,自己人還在打個不停,這樣的朝廷不滅真是天理難容。是以,陳友諒北部的戰略局勢并不危險,他主要将目光集中在了朱元璋身上。

在陳友諒進攻方向上,很多大佬都說陳友諒應該不顧一切的直接進攻應天,這樣或許能擊敗朱元璋,一舉翻盤。

每次看到這種言論我真的是哭笑不得。陳友諒不是傻子,雖然人家性格多疑暴戾,但是混到今天還是有點水準了,更遑論他的兩個結拜兄弟也都是軍中宿将,能直接攻應天還用我們說?

當時的形式陳友諒想攻應天隻有從武昌出發,順江東進,先攻江州,再下安慶,最後還要拿下堅城太平才能兵鋒直指應天。這一路打下來可能陳友諒能夠憑借強大的軍力和剛開始的銳氣拿下一兩座要地,但是當數月之後,頓兵堅城之下的陳漢大軍根本就不可能到的了應天。

最多打到安慶,後路就會被江西和黃岡地區的西吳軍隊合圍斷了後路,給他來一個朱元璋版的“天爐戰法”,除非陳友諒能按空格鍵起跳,飛到應天不然直接攻打應天就是癡人說夢。是以陳友諒經過利弊權衡之後隻有兩條路線可以走,一個是渡江進攻黃州,蕲州,廣濟等地,一個是東進打江西洪都。

而搞這麼大陣仗進攻江北幾個地方成本效益太低,而洪都就不同了。一旦拿下洪都,江西那些之前看着覺得陳友諒大勢已去的牆頭草們很多又會重回他陳友諒的懷抱。光複江西後則可以有很充足的縱深和補給線穩紮穩打推向應天,回到龍灣之戰前的吳漢戰略态勢。按照陳友諒的戰略預想,可能自己收複江西全境的時候,朱元璋的主力還沒集結好。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的如意算盤最後還是化為了泡影。

洪都這邊,陳友諒不慌不忙的圍了起來,但是還沒開始攻城,浙東又出事了。各位還記得之前在紹興諸全堅守二十九日和胡德濟合軍大敗張士信呂珍的謝再興嗎?

這還不到一年時間,這老哥居然反了。至正二十三年四月,諸全守将樞密院判官謝再興叛逃,殺知州栾鳳,抓着參軍李夢庚,陳元剛等去了紹興,投降于張士誠。

要知道諸全作為浙東重鎮,在這裡設有樞密院分院,整個朱元璋系統裡樞密院分院也就七個,諸全就是其中之一,因為諸全不僅僅是戰略要地,紹興門戶,更是朱元璋同溫台浙江一帶貿易的關口。在這裡專門設定了關市收稅。

謝再興作為這裡的一把手,可以說是一路諸侯,而且謝再興還是朱元璋養子朱文正的嶽父,小女兒還嫁給了徐達,可以說是皇親國戚。怎麼會突然一下叛逃了呢?翻開史料得知,這位老哥太貪了,居然為了賺錢和杭州方面做走私生意,要知道杭州是哪,那可是張士誠的重鎮大學營呀。

可是這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沒過多久朱元璋就知道了,殺了張士誠同謝再興做生意的使者,讓李夢庚暫時領軍駐防,召謝再興回應天府領罪。結果這位老哥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做出了上面那些驚天動地的事情一溜煙跑去紹興投敵了,活活把朱元璋氣死,這還是自己的親家都靠不住。

因為南昌告急,是以朱元璋馬上調胡德濟去諸全,升胡德濟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主持諸全防務。随着胡德濟的調防,諸全事變暫時告一段落,作為南昌攻防戰之前的小插曲,謝再興又是皇親國戚,作出如此一番“大事”還是很轟動的。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早晨天還沒亮,完成合圍的陳漢大軍就開始列陣攻城了。攻擊的重點是撫州門,陳漢的士兵都帶着如箕妝的竹盾抵擋箭矢滾石,全力進攻,硬是把撫州門這邊打出了一塊三十餘丈的口子。

眼看着城就要丢了,這時候鄧愈率領火铳部隊,堵住了缺口,擊退了陳漢入城的軍隊,這麼長的口子一時半會兒也修不好,鄧愈就用木栅堵缺口,陳漢這邊重整了下隊伍就卷土重來,猛攻缺口,就在這關鍵時候朱文正帶着預備隊來了,硬是用血肉在缺口外面堵住了陳漢大軍的進攻,然後一邊打一邊修城,一直戰到晚上,城牆的缺口才被補好。

這才是洪都之戰的第一天,戰況之慘烈一般的軍隊根本就承受不住。朱文正這邊,總管李繼先,元帥劉海龍,趙國旺,許珪,朱潛,萬戶程國勝全部戰死。

從這個陣亡名單上可以看出來,戰前布置的防禦體系裡的九個軍事長官,第一天就陣亡了一半,軍事主官戰死了這麼多,下面的士兵就更不用說了,肯定是傷亡慘重,就這還是依仗城池之利。

這樣的戰果陳友諒也看在眼裡,雖然付出的代價也大,但是這樣下去洪都根本守不了幾天。而應天方面的主力還在淮北沒回,自己攻下洪都後可以從容地遣偏師收取江西諸路,然後主力順江東下同朱元璋展開最後的決戰,一舉擊敗朱元璋定鼎江南。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本來已經搖搖欲墜的洪都城在鄧愈和朱文正的防禦之下,硬是擋住了陳友諒幾天的強攻。陳友諒就開始反思了,看來這洪都城真的是拼死一戰了,自己的六十萬大軍又不可能全部展開,幹脆遣支偏師去攻取江西其他地界吧。

五月,陳友諒部将蔣必勝,饒鼎臣在叛徒李明道的相助之下,攻取吉安,無為等地。沒錯,這個李明道就是前面進攻廣信被胡大海俘虜,送往應天投降像朱元璋痛罵陳友諒并且獻計西征的那個李明道,這次他又叛變了,回到了故主陳友諒的懷抱。

吉安路的淪陷,參政劉齊,知府朱叔華,臨江同知趙天麟被俘,蔣必勝把這三人送到洪都,陳友諒在洪都城外當場處決,對城上守軍喊話,“如若不降,以此為例。”想要動搖守軍堅守洪都的決心。但是這招并沒有什麼效果,洪都城依舊堅挺在他的面前。這次陳友諒把主攻方向放在了薛顯鎮守的新城門,結果誰料想這薛顯勇猛地和開挂一樣,竟然主動打開城門,突襲陳漢攻城部隊,陣斬平章劉進昭,生擒劉進昭的副手趙祥,自己這邊也有一名名叫徐明的百戶被俘就義。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四日,陳友諒增修了工程器具打算從水路破關,朱文正命将士從栅欄内用長槊刺敵軍來防守,結果很多時候長槊刺出去後被敵軍握住抽走了,陳漢軍隊利用這點幾次攻入關内但都被擋了回去,于是朱文正心生一計,讓守城将士用鈎戟燒紅再刺,陳漢這邊的軍士還下意識的和之前一樣用手去接,結果被燙的受不了,就無法奪取守城将士的武器,針對雙方的攻防手段,實錄中記載“友諒盡攻擊之術,而城中備禦隨方應之”雙方你來我往死傷慘重。

撞破了頭的陳友諒又開始把目光放在了宮步,土步二門。元帥趙德勝拼死防禦,晚上在宮步門指揮作戰中流矢戰死,要知道趙德勝也是在和州就投靠朱元璋的渡江老人,就這樣腰部中箭而死,這已經是洪都之戰戰死的第六名進階将領了。但是這場攻防戰并沒有結束。趙德勝之後追封梁國公,高于花雲和耿再成,可見其地位。

同樣激烈的戰鬥每天都在洪都城進行着,洪都被圍一個多月後,内外阻絕,洪都這邊沒有應天的一兵一卒援助,應天也沒有洪都是否還在手中的消息。朱文正也知道再這樣下去要扛不住了,于是便選了一個叫張子明的千戶趁着夜晚偷偷潛出洪都城,為了躲避敵軍抓捕,隻能晚上趕路,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才到了應天府見到了朱元璋。

朱元璋很激動,這好不容有個信使跑出來報信了,就詢問陳友諒軍隊的情況,張子明就回答道:“兵雖衆,死者亦不少,今江水日涸,敵巨艦将不利,又師久糧乏,援兵至必可破。”朱元璋就讓張子明重新帶話回去,讓守軍堅守一個月,援兵必至。可惜這位義士沒有出來的時候那麼好的運氣,在湖口被陳友諒的軍隊抓獲,陳友諒讓張子明去城下勸降,張子明知道自己身負傳遞消息的使命,于是便假裝答應陳友諒。

到了洪都城下張子明對着城上大呼:“主上令諸公堅守,大軍且至矣!”陳友諒這才發現上了當,當着洪都城守軍将士的面殺了張子明。張子明的行為可歌可泣,戰後被追封為忠節侯,張子明在城下英勇就義的行為極大地鼓舞了洪都守軍的士氣,而陳友諒逐漸認識到,可能洪都城這場攻防戰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非一兩月可以攻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