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初历史十九:陈友谅大兵围洪都,张子明冒死传讯息

作者:正经文渊阁

洪都保卫战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下当时的整个局势。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经过一年的修整,终于可以说是扬眉吐气整备了最强的一波打算强A西吴。

而他能安安心心地准备一年还多亏了朱元璋这边内乱不断。先是洪都叛乱,徐达被迫从沌口回师,减轻了武昌陈友谅的压力,紧接着浙东苗军叛乱,胡大海耿再成战死,张士信吕珍进攻诸全,西吴不得不把力量都集中到浙江地区平叛,浙东刚刚稳住,西吴名义上的二把手,平章邵荣又发动叛乱刺杀朱元璋,虽然没有成功,却也影响颇深。

然后就是年初的安丰之围,朱元璋头脑发热在淮北犯下一系列战略性错误。这一切都看在陈友谅的眼里,陈友谅厉兵秣马就等着西吴西线空虚的这一天,这一次他压上了自己所有的家底,亲率大军六十万,水陆并进进攻洪都。这次可以说是陈友谅带兵的巅峰,他的战船高数丈,分上中下三级,船中还有马棚,下层还有板房作为遮蔽,连换船的橹都是用铁皮包着的。先是派张定边攻占饶州,阻绝洪都后路,然后自己从武昌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洪都。

洪都方面的准备怎么样呢?守方朱文正和邓愈积极安排防守,邓愈亲自镇守抚州门,赵德胜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薛显守章江、新城二门,元帅牛海龙、赵国旺、许珪、朱潜、程国胜等守琉璃、澹台二门,朱文正居中,自领两千精锐作为预备队接应诸将。基本上已经做到了人尽其用物尽其能。

南方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即将展开,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惑,南方狗脑子都打出来了,元廷为什么不趁机平叛?我们的大都方面在干什么呢,我给大家截一段元史大家就知道了。“夏四月辛丑,荧惑犯岁星。孛罗帖木兒、李思齐互相交兵。庚申,岁星犯轩辕。是月,扩廓帖木兒遣貊高等以兵击张良弼。”李思齐、张良弼都是西北汉人军阀,但是他们都是亲元的。

所以有的时候真的是不得不服,都已经到了这般田地了,自己人还在打个不停,这样的朝廷不灭真是天理难容。因此,陈友谅北部的战略局势并不危险,他主要将目光集中在了朱元璋身上。

在陈友谅进攻方向上,很多大佬都说陈友谅应该不顾一切的直接进攻应天,这样或许能击败朱元璋,一举翻盘。

每次看到这种言论我真的是哭笑不得。陈友谅不是傻子,虽然人家性格多疑暴戾,但是混到今天还是有点水平了,更遑论他的两个结拜兄弟也都是军中宿将,能直接攻应天还用我们说?

当时的形式陈友谅想攻应天只有从武昌出发,顺江东进,先攻江州,再下安庆,最后还要拿下坚城太平才能兵锋直指应天。这一路打下来可能陈友谅能够凭借强大的军力和刚开始的锐气拿下一两座要地,但是当数月之后,顿兵坚城之下的陈汉大军根本就不可能到的了应天。

最多打到安庆,后路就会被江西和黄冈地区的西吴军队合围断了后路,给他来一个朱元璋版的“天炉战法”,除非陈友谅能按空格键起跳,飞到应天不然直接攻打应天就是痴人说梦。所以陈友谅经过利弊权衡之后只有两条路线可以走,一个是渡江进攻黄州,蕲州,广济等地,一个是东进打江西洪都。

而搞这么大阵仗进攻江北几个地方性价比太低,而洪都就不同了。一旦拿下洪都,江西那些之前看着觉得陈友谅大势已去的墙头草们很多又会重回他陈友谅的怀抱。光复江西后则可以有很充足的纵深和补给线稳扎稳打推向应天,回到龙湾之战前的吴汉战略态势。按照陈友谅的战略预想,可能自己收复江西全境的时候,朱元璋的主力还没集结好。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的如意算盘最后还是化为了泡影。

洪都这边,陈友谅不慌不忙的围了起来,但是还没开始攻城,浙东又出事了。各位还记得之前在绍兴诸全坚守二十九日和胡德济合军大败张士信吕珍的谢再兴吗?

这还不到一年时间,这老哥居然反了。至正二十三年四月,诸全守将枢密院判官谢再兴叛逃,杀知州栾凤,抓着参军李梦庚,陈元刚等去了绍兴,投降于张士诚。

要知道诸全作为浙东重镇,在这里设有枢密院分院,整个朱元璋系统里枢密院分院也就七个,诸全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诸全不仅仅是战略要地,绍兴门户,更是朱元璋同温台浙江一带贸易的关口。在这里专门设置了关市收税。

谢再兴作为这里的一把手,可以说是一路诸侯,而且谢再兴还是朱元璋养子朱文正的岳父,小女儿还嫁给了徐达,可以说是皇亲国戚。怎么会突然一下叛逃了呢?翻开史料得知,这位老哥太贪了,居然为了赚钱和杭州方面做走私生意,要知道杭州是哪,那可是张士诚的重镇大本营呀。

可是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没过多久朱元璋就知道了,杀了张士诚同谢再兴做生意的使者,让李梦庚暂时领军驻防,召谢再兴回应天府领罪。结果这位老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做出了上面那些惊天动地的事情一溜烟跑去绍兴投敌了,活活把朱元璋气死,这还是自己的亲家都靠不住。

因为南昌告急,所以朱元璋马上调胡德济去诸全,升胡德济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主持诸全防务。随着胡德济的调防,诸全事变暂时告一段落,作为南昌攻防战之前的小插曲,谢再兴又是皇亲国戚,作出如此一番“大事”还是很轰动的。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早晨天还没亮,完成合围的陈汉大军就开始列阵攻城了。攻击的重点是抚州门,陈汉的士兵都带着如箕妆的竹盾抵挡箭矢滚石,全力进攻,硬是把抚州门这边打出了一块三十余丈的口子。

眼看着城就要丢了,这时候邓愈率领火铳部队,堵住了缺口,击退了陈汉入城的军队,这么长的口子一时半会儿也修不好,邓愈就用木栅堵缺口,陈汉这边重整了下队伍就卷土重来,猛攻缺口,就在这关键时候朱文正带着预备队来了,硬是用血肉在缺口外面堵住了陈汉大军的进攻,然后一边打一边修城,一直战到晚上,城墙的缺口才被补好。

这才是洪都之战的第一天,战况之惨烈一般的军队根本就承受不住。朱文正这边,总管李继先,元帅刘海龙,赵国旺,许珪,朱潜,万户程国胜全部战死。

从这个阵亡名单上可以看出来,战前布置的防御体系里的九个军事长官,第一天就阵亡了一半,军事主官战死了这么多,下面的士兵就更不用说了,肯定是伤亡惨重,就这还是依仗城池之利。

这样的战果陈友谅也看在眼里,虽然付出的代价也大,但是这样下去洪都根本守不了几天。而应天方面的主力还在淮北没回,自己攻下洪都后可以从容地遣偏师收取江西诸路,然后主力顺江东下同朱元璋展开最后的决战,一举击败朱元璋定鼎江南。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本来已经摇摇欲坠的洪都城在邓愈和朱文正的防御之下,硬是挡住了陈友谅几天的强攻。陈友谅就开始反思了,看来这洪都城真的是拼死一战了,自己的六十万大军又不可能全部展开,干脆遣支偏师去攻取江西其他地界吧。

五月,陈友谅部将蒋必胜,饶鼎臣在叛徒李明道的相助之下,攻取吉安,无为等地。没错,这个李明道就是前面进攻广信被胡大海俘虏,送往应天投降像朱元璋痛骂陈友谅并且献计西征的那个李明道,这次他又叛变了,回到了故主陈友谅的怀抱。

吉安路的沦陷,参政刘齐,知府朱叔华,临江同知赵天麟被俘,蒋必胜把这三人送到洪都,陈友谅在洪都城外当场处决,对城上守军喊话,“如若不降,以此为例。”想要动摇守军坚守洪都的决心。但是这招并没有什么效果,洪都城依旧坚挺在他的面前。这次陈友谅把主攻方向放在了薛显镇守的新城门,结果谁料想这薛显勇猛地和开挂一样,竟然主动打开城门,突袭陈汉攻城部队,阵斩平章刘进昭,生擒刘进昭的副手赵祥,自己这边也有一名名叫徐明的百户被俘就义。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四日,陈友谅增修了工程器具打算从水路破关,朱文正命将士从栅栏内用长槊刺敌军来防守,结果很多时候长槊刺出去后被敌军握住抽走了,陈汉军队利用这点几次攻入关内但都被挡了回去,于是朱文正心生一计,让守城将士用钩戟烧红再刺,陈汉这边的军士还下意识的和之前一样用手去接,结果被烫的受不了,就无法夺取守城将士的武器,针对双方的攻防手段,实录中记载“友諒盡攻擊之術,而城中備禦隨方應之”双方你来我往死伤惨重。

撞破了头的陈友谅又开始把目光放在了宫步,土步二门。元帅赵德胜拼死防御,晚上在宫步门指挥作战中流矢战死,要知道赵德胜也是在和州就投靠朱元璋的渡江老人,就这样腰部中箭而死,这已经是洪都之战战死的第六名高级将领了。但是这场攻防战并没有结束。赵德胜之后追封梁国公,高于花云和耿再成,可见其地位。

同样激烈的战斗每天都在洪都城进行着,洪都被围一个多月后,内外阻绝,洪都这边没有应天的一兵一卒援助,应天也没有洪都是否还在手中的消息。朱文正也知道再这样下去要扛不住了,于是便选了一个叫张子明的千户趁着夜晚偷偷潜出洪都城,为了躲避敌军抓捕,只能晚上赶路,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到了应天府见到了朱元璋。

朱元璋很激动,这好不容有个信使跑出来报信了,就询问陈友谅军队的情况,张子明就回答道:“兵虽众,死者亦不少,今江水日涸,敌巨舰将不利,又师久粮乏,援兵至必可破。”朱元璋就让张子明重新带话回去,让守军坚守一个月,援兵必至。可惜这位义士没有出来的时候那么好的运气,在湖口被陈友谅的军队抓获,陈友谅让张子明去城下劝降,张子明知道自己身负传递消息的使命,于是便假装答应陈友谅。

到了洪都城下张子明对着城上大呼:“主上令诸公坚守,大军且至矣!”陈友谅这才发现上了当,当着洪都城守军将士的面杀了张子明。张子明的行为可歌可泣,战后被追封为忠节侯,张子明在城下英勇就义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洪都守军的士气,而陈友谅逐渐认识到,可能洪都城这场攻防战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非一两月可以攻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