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在家裡。
親愛的友友們:大家好!
每天我們都會刷刷朋友圈,或者看看今日頭條,你有沒有這樣的發現?經常有一些爆炸性的事件,我們了解它,并不是通過官方管道,而是通過網民的轉發或者自傳播,往往是過了幾天之後,官方媒體,才出來陳述事實或者辟謠,我們經常會發現,官方的陳述和網民的自發傳播常常大相徑庭。
相信其中,很大一部分網友根本就不知道謠言的真假,僅僅是因為資訊本身足夠勁爆,就進行了轉發,進而也造就了謠言的廣泛發酵。

這就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一起讨論的,為什麼我們大多數的人,缺少理性分析和判斷的能力?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獨立思考能力還不夠成熟的孩子們。
衆所周知,我們在工作中的決策依據,往往是基于我們所了解的資訊。如果對資訊沒有基本的甄别能力,那麼所做的決策,大機率是錯誤的。可見,讓孩子擁有處理、辨識複雜資訊的能力,是多麼的重要。
這種能力到底是什麼呢?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内容: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的重要作用
批判性思維是什麼?是看待事物,要先從與之對立的角度去批判嗎?當然不是!它是一種人類處理資訊的方式。
我們大部分人接收資訊,都是海綿式的,這種方式接收到的資訊大多不經過思考,囫囵吞棗,瞬間遺忘,而批判性思維,則是經過大腦分析推理、提問思考的方式,去篩選和消化資訊,有一個對資訊進行解構和重組的過程,這個對資訊進行加工的過程,能夠避免我們人雲亦雲,而是形成自己的判斷。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每天都浏覽公衆号、網頁等大量的資訊,卻總也無法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大佬。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讀了很多繪本、看了很多故事,卻很難靠自己的思維來講述一個故事呢?因為大多時候,我們隻是從中了解了一些現象和觀點,僅僅對資訊進行了表層的吸收,而沒有對資訊進行,深度加工的過程。
那些能夠有重大成就的科學家、企業家,或者在公司裡能夠拆解工作目标,産生卓越績效的員工,通常都是因為,他們具有較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可見,在孩子小時候,就培養和建立起批判性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好處,你可能會意想不到。
比如:
第一點,建立批判性思維,可以讓孩子對“危險”有免疫力。
不知道大家,在給孩子講童話故事的時候,有沒有輕信别人的意見,也不會輕易去模仿他人的行為動作。而是能夠通過有邏輯的思考,根據更可信的資訊,得出自己的可靠結論。
當然,除了遠離危險的問題,依靠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孩子會在任何領域都思考得比别人深,表達得才是真正自己的見解,而不是随聲附和,成為别人聲音的跟随者。
這就是接下來我要告訴你的另一個好處。
第二點,批判性思維,可以讓孩子,從一群人當中脫穎而出
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曆。當孩子學會表達之後,你經常會從他的嘴裡聽到一些你從來沒有教過他的話語,當然,這些話有好有壞,當你批評孩子為什麼會這麼說的時候,他通常會反駁道:“我們班 XXx 也是這麼說的”或者“網上都是這麼說的”。長此以往,孩子就越來越懶得動腦子思考,也就逐漸失去了,自己的主見和對于他人的認知。
其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批判思維:孩子需要用邏輯來評價、了解論點,進而了解世界。隻有具備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他才能跳出思維的盒子,去擴充學習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别的孩子,還在靠觀察群體反應來獲得生存資源的時候,擁有批判性思維的孩子,已經可以透過思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來做出事情到底如何去做的判斷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作為父母,能注重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其實是很難得的,畢竟我們都打心裡希望孩子聽從父母的意見,是以真的能用開放的心态,去傾聽和接納他們的質疑和不同的見解,真的是具有挑戰性的。
當然,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孩子具有批判性,不是指杠精、憑感覺認定,是以,培養他們這個批判性的能力,是要遵循科學地步驟的。是以,你要清楚批判性思維的原理。批判性思維不是杠精、也不是憑感覺,而是靠理性分析,擷取可靠資訊。
首先,想要幫助孩子們擷取批判性思維,就要從厘清“事實”與“觀點”開始。
舉個例子,我們從小就聽的小紅帽與狼外婆的故事。故事裡描述的大灰狼奸詐狡猾,這個形象根深蒂固。是以,一提到大灰狼,我們都會自然而然地認為大灰狼是壞蛋,也本能地以為事實就是這樣。但實際上,這隻是一個被重複了成千上萬遍的觀點,并非事實。
我們怎麼區分事實與觀點呢?事實是能被檢驗、能被證明真假與否的一段陳述。比如:“人類是哺乳動物、地球上有水、老虎有四隻腿…….”等等,而觀點表達的則是某人相信的一種想法和感受,它不能被證明。例如:“男孩子都很調皮、與同學吵架一定是你的不對、舞蹈是最适合女生學習的運動….”
區分事實與觀點是批判性思維的起點,它可以幫助孩子們在面對外界的資訊時,不是照單全收,而是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勇敢地提出不同的看法。同時,區分事實與觀點的小練習,可以幫助孩子們,發現他們邏輯思維上的誤區和固有偏見。
你在家裡可以常備兩摞小卡片,一摞卡片上寫有“事實”,另一類卡片上寫上“觀點”,通過做遊戲的方式,讓孩子進行辨識“事實”與“觀點”的訓練。這也是我們進行,理性分析問題所必須的基礎。
比如:我們在卡片上,分别寫下“熊是棕色的”,“小熊很可愛”這兩句話,讓孩子來判斷哪句是事實,哪句是觀點;反過來,也可以給孩子空白的卡片,告訴他這疊卡片是講觀點的,讓他自己寫下描述觀點的句子。
其次,在家裡給孩子質疑的自由,打破“标準答案”的紅線區域。
你是不是總是喜歡憑經驗,給孩子規定許多條條框框,“女孩适合穿粉色”“男孩适合穿藍色”“女孩以上國中高中,數學就不如男孩了”,或者是用你的了解,來幫助孩子鎖定“标準答案”,“你畫錯了,樹葉是綠色的,不是黑色的!”“小提琴要放在脖子上拉,不能放腿上”而這些看似便捷的育兒方式,都是阻礙孩子批判性思維發展的行為。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裡講過,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學霸。在孩子發展學習的關鍵期,我們家長應該做到順勢而為,不幹擾、不急躁,盡量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去讓孩子釋放他的好奇,讓他本能地去挖掘、去探索眼前的世界。日常生活裡,不設限的家庭教育環境,也是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的土壤。
我們甚至可以鼓勵孩子勇于探索,打破條條框框。遇到問題敢于發出提問,千萬不要因為擔心自己說錯、做錯而把疑問埋在心底。怎麼去給他們敢于質疑的機會呢?家長可以故意,說錯一些觀點,來訓練孩子提出質疑的思維方式,和辨識是非的能力。
最後,用好溝通中的三連問。
我們剛剛講過的,無論是做、辨識事實與觀點的小訓練,還是鼓勵孩子打破紅線、允許孩子質疑,其實都離不開溝通。
溝通的基本原則是:不要帶有情緒。
當你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做到下面這“三連問”,就可以潛移默化地,訓練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當孩子對某一事件産生質疑的時候,你要抓住這個契機,用:
(1)、“是什麼?”
(2) 、“為什麼?”
(3)、“你覺得該怎麼解決?”
三連問,來幫助孩子訓練批判性思維;
比如孩子生氣地跟你說:“媽媽,我再也不跟梓航玩了?他總招惹我!”先安撫一下孩子的情緒,等他情緒穩定後你可以問他:“他是隻招惹你呢?還是也招惹其他人?”如果孩子說“隻招惹我!”你繼續問“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呢?你一定會分析出來的”,那麼孩子可能會想“有可能是我的一些行為讓他很讨厭;”接着你再問題,再想想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嗯,也有可能是他想跟我一起玩,而我沒了解他的用意”。接着繼續問“你覺得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解決?”,當孩子分析出原因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他心裡已經有解決方案了!我們看到,當孩子開始轉動他的小腦瓜進行思考了,他的批判性思維就開始成長了。
這是一個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很好的公式。
當然,有的家長會說,孩子小的時候用這個方法還可以,他能夠有耐心配合你,但是我家孩子現在正好青春期,他根本就不聽我的,我應該怎麼辦?
那處于青春期或者更大年紀的孩子,他們很樂于質疑父母、挑戰父母的權威,作為父母呢,我們要清楚地明白,這是青春期孩子必有的屬性,面對孩子質疑父母的局面,我們不必讓孩子,必須表現出對我們外在的認同,更不能使用強硬手段,逼迫孩子服軟。你隻需要給他們自由質疑的機會,并且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和了解,孩子自然便會敞開心扉,願意與你讨論他對事件的看法。
别忘了,當孩子闡釋了自己的觀點,你就可以跟上那句:“為什麼呢?
比如他說:媽媽,我覺得背古詩,一點用都沒有!
你不用急于表達:“怎麼沒用?心有詩書氣自華!”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句話根本沒用!
而是平靜地問他:哦?為什麼呢?
要注意的是,即便孩子的觀點是片面的,你也不用去否定他、批評他,或者打斷他,你隻需要多問他“為什麼”即可。同一個事件,隻要引導孩子進行多次的思考與辯證,那我們就達到訓練目的了。
而且,還能夠增進你們的親子關系,讓孩子敢于在你面前表達真實的感受,因為他是被你接納的、被你愛着的人,在你這裡說什麼,都是安全的。
要知道批判性思維的精髓與核心,就是從提問開始。簡單的幾個問題,不僅可以化解孩子心中的恐懼,還可以鼓勵他養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
本節總結
今天的分享整體有些抽象,的确,訓練批判性思維是有一定難度的,也不是一兩次訓練就能夠達成效果的。希望各位家長朋友們,通過這次的學習,能夠對批判性思維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當你在親子養育過程中遇到類似的場景,可以有意識地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沒有按照既定的架構去思考、去行動?這時,我們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一定遵循所謂的“正确答案”,而是給孩子批判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