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在家里。
亲爱的友友们:大家好!
每天我们都会刷刷朋友圈,或者看看今日头条,你有没有这样的发现?经常有一些爆炸性的事件,我们了解它,并不是通过官方渠道,而是通过网民的转发或者自传播,往往是过了几天之后,官方媒体,才出来陈述事实或者辟谣,我们经常会发现,官方的陈述和网民的自发传播常常大相径庭。
相信其中,很大一部分网友根本就不知道谣言的真假,仅仅是因为信息本身足够劲爆,就进行了转发,从而也造就了谣言的广泛发酵。

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一起讨论的,为什么我们大多数的人,缺少理性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独立思考能力还不够成熟的孩子们。
众所周知,我们在工作中的决策依据,往往是基于我们所了解的信息。如果对信息没有基本的甄别能力,那么所做的决策,大概率是错误的。可见,让孩子拥有处理、辨别复杂信息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这种能力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内容: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作用
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是看待事物,要先从与之对立的角度去批判吗?当然不是!它是一种人类处理信息的方式。
我们大部分人接收信息,都是海绵式的,这种方式接收到的信息大多不经过思考,囫囵吞枣,瞬间遗忘,而批判性思维,则是经过大脑分析推理、提问思考的方式,去筛选和消化信息,有一个对信息进行解构和重组的过程,这个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能够避免我们人云亦云,而是形成自己的判断。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每天都浏览公众号、网页等大量的信息,却总也无法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大佬。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读了很多绘本、看了很多故事,却很难靠自己的思维来讲述一个故事呢?因为大多时候,我们只是从中了解了一些现象和观点,仅仅对信息进行了表层的吸收,而没有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
那些能够有重大成就的科学家、企业家,或者在公司里能够拆解工作目标,产生卓越绩效的员工,通常都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见,在孩子小时候,就培养和建立起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好处,你可能会意想不到。
比如:
第一点,建立批判性思维,可以让孩子对“危险”有免疫力。
不知道大家,在给孩子讲童话故事的时候,有没有轻信别人的意见,也不会轻易去模仿他人的行为动作。而是能够通过有逻辑的思考,根据更可信的信息,得出自己的可靠结论。
当然,除了远离危险的问题,依靠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孩子会在任何领域都思考得比别人深,表达得才是真正自己的见解,而不是随声附和,成为别人声音的跟随者。
这就是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另一个好处。
第二点,批判性思维,可以让孩子,从一群人当中脱颖而出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孩子学会表达之后,你经常会从他的嘴里听到一些你从来没有教过他的话语,当然,这些话有好有坏,当你批评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说的时候,他通常会反驳道:“我们班 XXx 也是这么说的”或者“网上都是这么说的”。长此以往,孩子就越来越懒得动脑子思考,也就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和对于他人的认知。
其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批判思维:孩子需要用逻辑来评价、理解论点,从而理解世界。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他才能跳出思维的盒子,去扩展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别的孩子,还在靠观察群体反应来获得生存资源的时候,拥有批判性思维的孩子,已经可以透过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来做出事情到底如何去做的判断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作为父母,能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其实是很难得的,毕竟我们都打心里希望孩子听从父母的意见,所以真的能用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和接纳他们的质疑和不同的见解,真的是具有挑战性的。
当然,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孩子具有批判性,不是指杠精、凭感觉认定,所以,培养他们这个批判性的能力,是要遵循科学地步骤的。所以,你要清楚批判性思维的原理。批判性思维不是杠精、也不是凭感觉,而是靠理性分析,获取可靠信息。
首先,想要帮助孩子们获取批判性思维,就要从分清“事实”与“观点”开始。
举个例子,我们从小就听的小红帽与狼外婆的故事。故事里描述的大灰狼奸诈狡猾,这个形象根深蒂固。因此,一提到大灰狼,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大灰狼是坏蛋,也本能地以为事实就是这样。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被重复了成千上万遍的观点,并非事实。
我们怎么区分事实与观点呢?事实是能被检验、能被证明真假与否的一段陈述。比如:“人类是哺乳动物、地球上有水、老虎有四只腿…….”等等,而观点表达的则是某人相信的一种想法和感受,它不能被证实。例如:“男孩子都很调皮、与同学吵架一定是你的不对、舞蹈是最适合女生学习的运动….”
区分事实与观点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在面对外界的信息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勇敢地提出不同的看法。同时,区分事实与观点的小练习,可以帮助孩子们,发现他们逻辑思维上的误区和固有偏见。
你在家里可以常备两摞小卡片,一摞卡片上写有“事实”,另一类卡片上写上“观点”,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进行辨别“事实”与“观点”的训练。这也是我们进行,理性分析问题所必须的基础。
比如:我们在卡片上,分别写下“熊是棕色的”,“小熊很可爱”这两句话,让孩子来判断哪句是事实,哪句是观点;反过来,也可以给孩子空白的卡片,告诉他这叠卡片是讲观点的,让他自己写下描述观点的句子。
其次,在家里给孩子质疑的自由,打破“标准答案”的红线区域。
你是不是总是喜欢凭经验,给孩子规定许多条条框框,“女孩适合穿粉色”“男孩适合穿蓝色”“女孩以上初中高中,数学就不如男孩了”,或者是用你的理解,来帮助孩子锁定“标准答案”,“你画错了,树叶是绿色的,不是黑色的!”“小提琴要放在脖子上拉,不能放腿上”而这些看似便捷的育儿方式,都是阻碍孩子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行为。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讲过,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霸。在孩子发展学习的关键期,我们家长应该做到顺势而为,不干扰、不急躁,尽量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让孩子释放他的好奇,让他本能地去挖掘、去探索眼前的世界。日常生活里,不设限的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土壤。
我们甚至可以鼓励孩子勇于探索,打破条条框框。遇到问题敢于发出提问,千万不要因为担心自己说错、做错而把疑问埋在心底。怎么去给他们敢于质疑的机会呢?家长可以故意,说错一些观点,来训练孩子提出质疑的思维方式,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最后,用好沟通中的三连问。
我们刚刚讲过的,无论是做、辨别事实与观点的小训练,还是鼓励孩子打破红线、允许孩子质疑,其实都离不开沟通。
沟通的基本原则是:不要带有情绪。
当你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做到下面这“三连问”,就可以潜移默化地,训练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当孩子对某一事件产生质疑的时候,你要抓住这个契机,用:
(1)、“是什么?”
(2) 、“为什么?”
(3)、“你觉得该怎么解决?”
三连问,来帮助孩子训练批判性思维;
比如孩子生气地跟你说:“妈妈,我再也不跟梓航玩了?他总招惹我!”先安抚一下孩子的情绪,等他情绪稳定后你可以问他:“他是只招惹你呢?还是也招惹其他人?”如果孩子说“只招惹我!”你继续问“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你一定会分析出来的”,那么孩子可能会想“有可能是我的一些行为让他很讨厌;”接着你再问题,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嗯,也有可能是他想跟我一起玩,而我没理解他的用意”。接着继续问“你觉得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当孩子分析出原因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他心里已经有解决方案了!我们看到,当孩子开始转动他的小脑瓜进行思考了,他的批判性思维就开始成长了。
这是一个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很好的公式。
当然,有的家长会说,孩子小的时候用这个方法还可以,他能够有耐心配合你,但是我家孩子现在正好青春期,他根本就不听我的,我应该怎么办?
那处于青春期或者更大年纪的孩子,他们很乐于质疑父母、挑战父母的权威,作为父母呢,我们要清楚地明白,这是青春期孩子必有的属性,面对孩子质疑父母的局面,我们不必让孩子,必须表现出对我们外在的认同,更不能使用强硬手段,逼迫孩子服软。你只需要给他们自由质疑的机会,并且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理解,孩子自然便会敞开心扉,愿意与你讨论他对事件的看法。
别忘了,当孩子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你就可以跟上那句:“为什么呢?
比如他说:妈妈,我觉得背古诗,一点用都没有!
你不用急于表达:“怎么没用?心有诗书气自华!”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句话根本没用!
而是平静地问他:哦?为什么呢?
要注意的是,即便孩子的观点是片面的,你也不用去否定他、批评他,或者打断他,你只需要多问他“为什么”即可。同一个事件,只要引导孩子进行多次的思考与辩证,那我们就达到训练目的了。
而且,还能够增进你们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敢于在你面前表达真实的感受,因为他是被你接纳的、被你爱着的人,在你这里说什么,都是安全的。
要知道批判性思维的精髓与核心,就是从提问开始。简单的几个问题,不仅可以化解孩子心中的恐惧,还可以鼓励他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本节总结
今天的分享整体有些抽象,的确,训练批判性思维是有一定难度的,也不是一两次训练就能够达成效果的。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们,通过这次的学习,能够对批判性思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当你在亲子养育过程中遇到类似的场景,可以有意识地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没有按照既定的框架去思考、去行动?这时,我们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一定遵循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给孩子批判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