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用古典的方式愛過你——浪漫的複古者勃拉姆斯

我用古典的方式愛過你——浪漫的複古者勃拉姆斯

羅曼·羅蘭曾說過:“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心夫妻的墳墓,那是生命的狂流沖不掉的。”

本期繼續為大家分享浪漫的複古者勃拉姆斯。

01

我用古典的方式愛過你——浪漫的複古者勃拉姆斯

1896年初夏,一位須眉交白的老人獨自伫立在波昂的墓地旁,他拿出小提琴架在肩上,拉起了一首首憂傷的曲子,曲調随風散開,空氣也潮濕了起來,他任憑無聲的濕潤滴落在墓碑前那一抹土壤裡。琴聲好似訴說着43年的情愫和40年的思念。奏曲人正是約翰内斯·勃拉姆斯。

1853年9月30日,這一天對于20歲的勃拉姆斯來說意義重大。在小提琴家約阿西姆的引薦下,他終有機會帶着自己的作品登門拜訪羅伯特·舒曼。舒曼接待了這位年輕人,并請他彈奏一曲,勃拉姆斯随即彈起了C大調鋼琴奏鳴曲。

舒曼聽後激動不已,對鋼琴上坐着的年輕人說:“你等等,我一定要讓克拉拉來聽聽”。就這樣,衣着樸素、眼如秋水的克拉拉出現在了勃拉姆斯眼前。這一年,克拉拉34歲,已為人妻,也是幾個孩子的母親。

餘華曾在《音樂的叙述》一書中這樣解讀勃拉姆斯:“當他看到舒曼還有克拉拉還有他們六個孩子住在一棟樸素的房子裡,他終于知道了自己一直在尋找的是什麼......他接近的是音樂中的古典理想,他從門德爾松、肖邦和舒曼延伸過來的道路上,看到屬于自己的道路,而他的道路又通向了貝多芬和巴赫”。

02

我用古典的方式愛過你——浪漫的複古者勃拉姆斯

自那以後,舒曼熱情地向音樂界推薦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舒曼與勃拉姆斯亦師亦友,而克拉拉則是恩師的妻子,勃拉姆斯見證着克拉拉把自己此生全部的愛情都奉獻給了自己的丈夫,哪怕是在舒曼精神疾病加重的時期。

是以,勃拉姆斯選擇默默地陪伴,他為了能夠陪在克拉拉身邊放棄了諸多成名和賺錢的機會,也為克拉拉寫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情書。但這些情書最終克拉拉一封都沒有看到。

也許正是從克拉拉的身上,他學到了愛情的真谛,體會到了克制的美。舒曼去世後,勃拉姆斯更加明白愛是成全不是占有,可以憑借着自己的這份愛,彌補舒曼在克拉拉心中的位置。

“即使化為塵土,克拉拉,你死去的最愛依然填滿你我之間任何一個縫隙,直到死亡再度降臨為止,這樣,我怎能擁有你?”那一年勃拉姆斯選擇了默默地離開。

03

我用古典的方式愛過你——浪漫的複古者勃拉姆斯

1896年5月20日,日漸被病痛困擾的勃拉姆斯此時正在瑞士療養,他收到了一封來自法蘭克福的電報,内容卻是克拉拉去世的消息,63歲的他不願多停留一秒,抱着病危之軀動身趕往法蘭克福,也許命運就是這般地捉弄人,慌亂中他上錯了火車,那一刻心與火車決然地駛向了相反的方向,最終也沒能趕上葬禮看上克拉拉最後一面。

于是,出現了文章中開頭那一幕,輾轉了兩天兩夜,勃拉姆斯終于隔着墓碑來到了克拉拉面前,顫顫巍巍地拿出他《四首嚴肅的歌》的手稿呈上墓前,這原本是他為克拉拉生日而做的套曲,如今卻已天人永隔。

從波昂回來後,勃拉姆斯老淚縱橫地說了一句:“從今以後再也沒有愛哭的人了!” 在克拉拉死後不到一年,勃拉姆斯也離開了人世。或許,就像他說的那樣:“我所有美好的旋律都來自于克拉拉”。

在失去所愛之後,勃拉姆斯生命的樂章也戛然而止。勃拉姆斯的音樂充滿了克制,但其實内心是極度柔軟的,正如他的人生經曆,克制的感情讓他終身未娶膝下無子女,但柔軟的内心卻讓他創作了最溫馨的搖籃曲。

聽勃拉姆斯的音樂,仿佛有一股不斷流動的力量帶領着你,他帶你去看自然與人文,感受生命與死亡,最終你會發現他卻是想告訴你:“愛與思念”這永恒存在、也不斷變化着的溫度與色彩。

04

我用古典的方式愛過你——浪漫的複古者勃拉姆斯

2013年夏天,在走過薩爾茲堡的莫紮特廣場,看過莎士比亞筆下愛之城的維羅納,來到瑞士旁美麗的舍勒山上,這裡每晚都上演着或獨奏或室内演奏的各類古典音樂會,而我也是第一次完整的聽完現場演奏的勃拉姆斯《c小調第三鋼琴四重奏》。

138年前的某天,勃拉姆斯終于完成了這首要獻給克拉拉的《c小調第三鋼琴四重奏》,距離他離開克拉拉已有20年,他用這前後20年一改再改,終于完成了這思念的旋律一并寄給了克拉拉。

關于那些感動于存在的愛,引用聶魯達的一首詩作為文章的結尾:

“我喜歡你是靜靜的

仿佛你消失了一樣

遠隔千裡

滿懷哀恸

仿佛你已不在人世

彼時

一個字

一個微笑

就已足夠

而我會感到幸福的

因那不是真的而感到幸福”。

最後就讓我們一起在勃拉姆斯的《c小調鋼琴四重奏》之第三樂章裡遇見磷光,體會安甯。

- 配音 -

樊子慕

- 文字 -

盧育晗

- 策劃 -

王波、王豐、周宛鹿、李澤召、薛澤旭

- 編輯 -

張娴、潘娴、郭周帆、徐君宜、張玉、羅麗敏

- 排版 -

林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