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洲肺魚:一種會被淹死的魚,如何做到離水存活4年多

作者:阿果愛釣魚

常言道“瓜兒離不開秧,魚兒離不開水”,在通常情況下魚類都是需要生活在水中的,不管是淡水魚還是海洋魚類,在長時間離開水之後都将付出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

在地球漫長的環境變遷過程中,一些魚類為了更好地适應全新的環境,它們也逐漸演變進化出了自己獨有的生存本領,像黑魚、鲶魚、彈塗魚、攀鲈等魚類,它們都掌握了短暫離水不死的秘密。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生活在非洲的魚類,每當非洲迎來旱季的時候,它們便會鑽入泥土中蟄伏起來,在極度缺水的情況下竟也能存活4年之久,它是如何辦到的呢?

非洲肺魚:一種會被淹死的魚,如何做到離水存活4年多

1、了解非洲大陸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作為全世界七大洲之一,也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記載,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同時有相關考古學的材料證明,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創造并發展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遠古時代,當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故鄉還處在冰川封固階段的時候,在非洲大陸上就已出現了沸騰的生活。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非洲大陸位于赤道附近,其氣候特點表現為高溫、少雨、幹燥,有“熱帶大陸”之稱,非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帶約占全洲面積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區終年炎熱,有将近一半的地區有着炎熱的暖季和溫暖的涼季。

非洲肺魚:一種會被淹死的魚,如何做到離水存活4年多

大陸大部分地域都四季分明,然而非洲大陸的氣候卻隻有雨季和旱季,并且每個季節持續半年左右的時間,旱季一般從每年的4月到10月,雨季則從每年的10月到來年4月。

在旱季來臨之際,非洲大陸上的動物、植物都将引來一次巨大的考驗,炎熱、缺水、斷糧等問題導緻大量的動植物失去生命,在順利熬過旱季引來雨季時,非洲大陸上的動植物又如同迎來新生一般,生機勃勃一片祥和。

為了能适應非洲大陸這獨有的環境和氣候,不少動物、植物、魚類等都演變進化出了自己獨有的本領,在衆多魚類中,非洲肺魚算得上是非常成功的,因為它們會在旱季來臨之前鑽入泥土中蟄伏,在其他魚類飽受煎熬的時候,它們卻顯得非常輕松安逸,隻需要等到雨季來臨,河床中重新有水流淌時,它們又将從泥土中鑽出繼續生活繁衍,那非洲肺魚又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非洲肺魚:一種會被淹死的魚,如何做到離水存活4年多

藏身于泥土中的肺魚

2、非洲肺魚:一種會被淹死的魚,如何做到“離水不死”

魚類之是以無法離開水,首要的原因就在于魚類無法直接從空氣中獲得氧氣,同時它們的皮膚也無法幫助它們有效地鎖住水分,當魚類體内的水分大量揮發之後,它們也将因脫水而失去生命,最後一點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目前還沒有魚類可以在離開水的情況進食,若想要長期地在陸地上生活,以上3個關鍵點都是魚類需要去克服的。

物競天擇,适者生存,肺魚在長達4億年的時間中不斷地演變進化,這也使得它們掌握了“離水不死”的秘密,除了能輕松應對長達半年的非洲旱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非洲肺魚甚至能在泥土中存活3~5年的時間,然而就是這樣一種魚,卻是一種名副其實會被淹死的魚。

非洲肺魚:一種會被淹死的魚,如何做到離水存活4年多

肺魚

絕大多數魚類都是依靠魚鰓來“呼吸”,它們在水中呼吸時,會把魚嘴張開,進而讓水流進入口咽腔,此時鰓蓋閉合,水流經魚鰓,繼而完成氣體交換,除此之外,一些魚類還進化出了許多輔助呼吸的方式,鰓上器官和皮膚是其中較為常見的兩種,像鬥魚、胡子鲶、烏鳢和攀鲈等魚類便擁有這樣的器官,這也是它們能短暫離水存活的奧秘所在。

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黃鳝和電鳗的口咽腔黏膜能幫助它們直接從空氣中獲得氧氣,它們的口咽腔黏膜表面充滿了毛細血管,甚至有很多乳突,密集的毛細血管也使得它們的有效呼吸面積十分巨大。

相比之下,非洲肺魚的呼吸系統則顯得更為高明,因為非洲肺魚既擁有正常的魚鰓,同時也有着和我們人類一樣的“肺”,這也使得非洲肺魚既能直接從水體中獲得氧氣,同時也可以直接從空氣中獲得氧氣,為它“離水不死”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非洲肺魚:一種會被淹死的魚,如何做到離水存活4年多

肺魚解刨示意圖

肺魚的魚鳔在咽部有特殊的開口與食道相通,在魚鳔的内部又分布着許多小氣囊,在這些氣囊上密布着用于血液氣體交換的薄壁血管,這種器官的工作模式和哺乳動物的肺部屬于同源關系,因而得名肺魚。

非洲肺魚:一種會被淹死的魚,如何做到離水存活4年多

上浮換氣的肺魚

目前世界上僅存的三種肺魚分别是:澳洲肺魚、美洲肺魚和非洲肺魚,其中非洲肺魚和美洲肺魚由于肺部功能的特化,原有的魚鰓已經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退化,即使是正常生活在水中時,它們仍需要上浮到水面直接從空氣中擷取氧氣,這也讓它們成為了名副其實會被淹死的魚。

據有關媒體報道,位于非洲大陸的一戶人家,趁着旱季從河道附近挖掘了成塊的泥土用于修建房屋,這樣的情況在當地實屬再平常不過了,然而就這樣生活了4年多的時間,可能是因為屋頂的防水出現了問題,在雨季來臨的時候雨水浸入了修建房屋的泥塊中,原本藏身于泥土中的肺魚卻借機從獲新生,趁機逃回了河道中,而它居住過的洞穴痕迹卻留在了房屋的牆體上。

非洲肺魚:一種會被淹死的魚,如何做到離水存活4年多

藏身于泥土中的肺魚

3、肺魚戰勝了大自然,卻敗給了一把鋤頭

通過科學家的觀察發現,非洲肺魚會憑借“記憶”和根據周圍的環境去判斷旱季來臨的時間,為度過旱季提前做好準備。

非洲肺魚會利用身體在河床上挖出一個瓶酒瓶狀的洞穴,整個洞穴的深度大約在20厘米左右,呈現出底部寬大頂部細長的狀态,此時非洲肺魚呈U字形狀緊緊地盤在一起,身體上分泌出大量的粘液讓自己保持濕潤,因為洞穴上方留有通風口,即使是在地下洞穴中,非洲肺魚也能獲得足夠用于維持生命的氧氣。

同時蟄伏起來的非洲肺魚,它們代謝率将會降低到正常時期的六十分之一,并且以原有脂肪維生,這樣的環境足矣支撐它們存活3~5年。在旱季藏身于洞穴中的非洲肺魚,正常情況下它們都是可以安然度過這個困難時期的,直到雨季的到來讓它們重煥新生。

戰勝了大自然的非洲肺魚,其人生理應從此一片坦途,然而它們卻悲催地敗給了一把鋤頭。

非洲肺魚:一種會被淹死的魚,如何做到離水存活4年多

非洲肺魚蟄伏示意圖

非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貧窮、落後、物質匮乏,但當我們對非洲足夠了解時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是我們的誤解罷了,非洲曾經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如果沒有豐富的物質基礎,又如何達成這一切呢?

希羅多德曾經對埃及的農業進行了描述:

他們比世界上其它任何民族,包括其它埃及人在内,都易于不費什麼勞力而取得大地的果實,因為他們要取得收獲,并不需要做其它人所必須做的工作。那裡的農夫隻需等河水自行泛濫出來,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後再退回河床,然後每個人把種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豬上去踏進這些種子,此後便隻是等待收獲了。他們是用豬來打谷的,然後把糧食收入谷倉裡。——希羅多德《希波戰争史》
非洲肺魚:一種會被淹死的魚,如何做到離水存活4年多

托勒密繪制的世界地圖(上色版):北非有河流

由此可見,非洲大陸上并非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貧瘠落後,在一些适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其物質基礎是極為豐富的,也正是這種優越的條件,使得當地居民不需要太過精細化的耕種,甚至在非洲大陸的一些地區,當地人仍過着較為原始的狩獵生活,雨林裡的動物、河道裡面的魚類、陸地上的果蔬都是它們的食物來源。

即使是在旱季來臨之際,當地居民仍有辦法獲得足夠的食物,唯一讓他們頭疼的可能就是擷取淡水了吧。

在旱季藏入泥土中的非洲肺魚,便是當地人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并且捕獲這些非洲肺魚也是極為的容易。

非洲肺魚:一種會被淹死的魚,如何做到離水存活4年多

當地人會在幹透的泥土上尋找小洞,跟着用樹枝或者草杆捅一捅,如果感受到有中空的黏液保護層,那他們便會毫不猶豫地開挖,有的人會使用鋤頭,有的人甚至還會徒手開挖,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一條鮮活的非洲肺魚就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了。

可能不少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在稻田、溝渠放水之後,便會去尋找黃鳝的洞穴,跟着再徒手或者使用鋤頭等工具将其挖出捕獲,相比之下,捕獲非洲肺魚卻更為簡單。

非洲肺魚:一種會被淹死的魚,如何做到離水存活4年多

為了适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非洲肺魚演變進化出了“離水不死”的本領,并且它們還有着悠久悠長的生命,2017年美國芝加哥水族館内,一條存活了90餘年的肺魚因病離世,這也是目前已知活得最久的肺魚了。

不過非洲肺魚通過蟄伏來和大自然抗争的方式,卻讓人類撿了一個大漏,在非洲當地居民長時間的捕捉之後,目前非洲肺魚的種群數量已經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降,甚至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若繼續無度捕捉,或許在某一天,沒有敗給大自然的非洲肺魚,最終将敗給一把鋤頭。

參考資料:《走進非洲》、《維基百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