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1884年日本幹涉北韓内政引發一連串蝴蝶效應

作者:1點靈犀

先圖北韓,再圖東北,後圖中原,這是日本自唐代以來便以深刻在骨子裡的戰略企圖。

1884年底,日本扶持、資助的北韓開化黨發動政變,意圖脫離清朝而自立,此時幫北韓督練新兵的袁世凱,以一己之力,排除衆議,力挽狂瀾,僅用2個小時就把事情搞定了。

蝴蝶效應一:袁世凱上位

事後,日本向清政府參奏了一本,說袁世凱幹涉北韓内政,違反了國際準則,還是李鴻章力保了袁世凱。

同時,中日還簽署了一項條約,主要内容便是:“以後出兵北韓須互相通知”,這便為之後的甲午中日戰争埋下了伏筆。

不久袁世凱的《北韓大局論》橫空出世,向北韓王公貴族闡述了北韓依中國的六大好處和背中國的四大害處。

李鴻章還給袁世凱有過十六字評語:血性忠誠,才識英敏,力持大局,獨為其難。

1885年,袁世凱被朝廷任命為“駐紮北韓總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權代表,此時年僅26歲的袁世凱一躍成為了朝廷的三品大員。

一晃就到了1894年,東林黨起義,中國在北韓的請求之下,決定出兵鎮壓并通知了日本,日本便同時向北韓出兵。

不曾想東林黨一群烏合之衆,聽說中日兩國出兵之後,自知無力抵抗,便做鳥獸散得無影無蹤,于是大清準備撤兵,可是日本卻不打算錯過這次機會,不打算走了。

此時慈禧正在一心籌備六十大壽,無心與日本再起争端,整個朝廷的主戰派都處于劣勢,在北韓的袁世凱大感形勢不妙,便決定開溜,于是向李鴻章請了病假,1894年7月回國調養。至此,袁世凱在北韓待了十二年,此時袁世凱也已經三十五歲。

回到北京的袁世凱,在結拜兄弟徐世昌的出謀劃策下,出新書《練兵要則十三條》,搞宣傳,一時成為紅人,成功拿下朝廷操練新軍的練兵統帥。從此建立陸軍便成為了袁世凱的立足之本。徐世昌、王世珍、段祺瑞、馮國璋便成為了之後袁世凱團隊的核心成員。

戊戌變法中,袁世凱被逼問下,被動打的小報告,不僅保住了小名,還使袁世凱得到了慈禧太後的信任。

此時義和團運動在山東興起,袁世凱及其新軍被朝廷調往山東平亂,在袁世凱的強力政策之下,義和團運動開始大規模向京津地區轉移,由此引發了八國聯軍侵華,袁世凱練兵的天津小站,成為了八國聯軍的必經之路上,而袁世凱此時正在山東當巡撫評論,則完美的避開了八國聯軍,同時又因支援“東南互保”既獲得了山東人民的支援,還獲得了西方列強的好感。

1901年,李鴻章死後,袁世凱接任,被慈禧任命成為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真正走上了大清的權利核心。

民國成立後,袁世凱及袁世凱留下的北洋軍政府,給日本侵華的企圖制造了不少的麻煩。

蝴蝶效應二:日俄交惡

日本對北韓、東北觊觎已久,俄國又何嘗不是呢?

中日甲午戰争,中國戰敗,馬關條約,中國割讓台灣、遼東半島,賠款2億兩白銀,李鴻章回國後,便找到俄國,俄國人以在東北修一條一路的為條件,協助大清以3000萬兩白銀贖回了遼東半島。

從此,日俄兩國為争奪中國東北開始交惡。

1905年日俄戰争,俄國戰敗。

蝴蝶效應三:北洋崛起

甲午戰敗,可以說是大清滅亡的比較直接的原因,而大清滅亡的主角,孫中山和袁世凱,都是在甲午戰争之後開始崛起。

清帝退位後,袁世凱的北洋軍開始把控政府,是為北洋政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在山東發起對德國駐軍的攻擊,意圖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一舉侵入中華腹地,為全面占領中國打下基礎。

此時,袁世凱意欲稱帝,需要獲得各國的支援,日本秘密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作為支援袁世凱稱帝的條件,并逼迫袁世凱,稱若不同意,将會向中國戰。袁世凱故意把二十一内容透露出去,引發了大量群眾的反日遊行抗議以及其他列強的幹預,最終,袁世凱和日本在民國四年(1915年)簽訂了閹割版的二十一條《民四條約》。

1919年巴黎和會上,由于日本方面堅持繼承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在北洋政府的相關人員的助推之下,由此引發了震驚世界的五四運動,中國代表團拒簽合約,粉碎了日本占領中國山東的圖謀。

1915和1919兩次大規模的反日遊行示威活動的背後都有北洋政府的推波助瀾,目的自然是為了向列強展示中國人民的力量和意見,好在國際談判中更有利于中國的利益。

五四運動後中國人民徹底覺醒了。

蝴蝶效應三:俄國變天

1905年的日俄戰争,俄國戰敗,戰争最後階段,俄國國内爆發了勞工罷工和黑海艦隊的部分海軍的起義,此後罷工勞工在俄布爾什維克黨的上司下,高喊“打到沙皇政府”“立憲會議萬歲”“全民武裝起義萬歲”等口号,期間俄羅斯各大主要城市也建立起了勞工蘇維埃組織,來上司勞工運動。此時列甯也準備回國,為無産階級革命做準備。

沙皇政府對大規模的勞工罷工,已經無力鎮壓,沙皇尼古拉二世,無奈隻能選擇君主立憲。

1905年的俄國革命,是一場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建立了俄國的君主立憲制,但也為後來的無産階級革命提供了組織經驗,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總演習。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經濟崩潰,1917年俄國無産階級革命成功推翻了沙俄統治,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産階級上司的上司的蘇維埃政權。

1919年成立共産黨第三國際 — 共産國際,統一上司全世界各國的無産階級革命運動。

蘇維埃政權建立後,蘇俄政府收到了來自國内外反動勢力的圍剿,1920年蘇俄終于站穩了腳跟。之後,在原沙俄的領土上陸續成立蘇維埃政權,1922年12月30日宣布蘇聯成立。

1917年俄國革命的勝利,使馬克思思想迅速傳播到了中國,使救國無門的中國革命人找到了救國的新方向,成為了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的重要推動力,五四運動也成為了中國新民主革命的開端。

蝴蝶效應四:中國強援

五四運動之後,各地共産主義小組紛紛成立,1921年各地共産主義小組在共産國際的組織下,派出代表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産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産黨的成立。

十月革命之後,蘇俄政權被空前孤立,國内戰争結束後,外交成為了蘇俄的頭等大事,1922年蘇聯代表會見北京政府之後又會見了孫中山派來的代表,此後,蘇聯一方面與北京的北洋政府建交,同時又支援南方的孫中山上司中國革命。

蘇聯支援中國革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為了讓中國有能力幫助蘇聯抵抗來自日本方面的壓力。

此時的中國共産黨勢力單薄,人手隻有幾百人,而孫中山在中國有着巨大的影響力,其上司的國民黨也有數千人,蘇聯方面便促成了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從軍官培養到軍事援助,蘇聯成為了中國革命強大的外援,1923-1916年,蘇聯援助步槍支,子彈五千萬發,機槍約一千挺,還有大炮、飛機、坦克,财政一千萬盧布。黃埔軍校在1924-1927國共合作期間共向國共兩黨培養了近萬名各級軍事人才,從1924-1919年共培養了32萬名各級軍官。紅軍中前後有3000名黃埔畢業生。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蔣介石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再次向國民黨提供軍事援助。

蝴蝶效應五:西安事變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退出東北,日本不費一槍一單就拿下東北,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是張學良處境尴尬,到處不受待見,是以,張學良急需證明自己不是漢奸,于是便有了“西安事變”,西安事變,促成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統一戰線,打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

蝴蝶效應六:中流砥柱

随着抗日戰争不斷發展,拿着美蘇軍事援助的國民黨軍隊一路敗退,很快便丢掉了大半個中國,若不是共産黨部隊在敵後開辟第二戰場,恐怕國民黨早就全軍覆沒了。

共産黨部隊通過不斷開辟的敵後根據,由抗戰初期的幾萬人發展到抗戰後期的一百多萬人,在敵後戰場牽扯住了百萬日軍,大大減輕了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的壓力。成為了抗日戰争勝利的關鍵和中流砥柱。

1945年8月,随着兩顆原子彈的爆炸,早已無力支撐卻還在期待奇迹的日本,終于陷入了徹底的絕望,選擇了無條件投降。

蝴蝶效應七:汪洋大海

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使得廣大的日占區成為了國民黨軍隊的真空地帶,終于在美國空軍的幫助下,迅速向幾座大城市投放兵力,力圖避免淪為共産黨的地方。

隻不過這些兵力和城市據點,在共産黨軍隊的汪洋大海面前,隻不過是一座座孤島而已,國民黨早已大勢已去。

總結:

從1884年年底日本幹涉北韓内政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整整60年,一個甲子就是一個輪回。

60年間,日本從踏出國門到縮回日本本土,看似回到了起點,但卻給亞洲人民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巨大災難。

日本侵略北韓和中國東北,引發了袁世凱的崛起和蘇俄的建立,袁世凱和蘇俄共同促成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成為了中國新民主革命和中國現代史的開端,五四運動與蘇俄又促成了中國共産黨的成立,蘇聯又促成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國民黨的合作與發展,雖然後來中國共産黨與國民黨選擇了中國革命兩條不一樣的線路,但在抗日問題上又組成了統一戰線。最終打碎了日本滅亡中國的野心計劃,為抗日戰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做出了中國貢獻。

左傳上說:“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