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猴痘科普#
據報道,本輪疫情自5月7日英國發現以來,截至5月24日,已有19個國家已報告131例猴痘确診病例和106例疑似病例。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随着檢測範圍擴大,預計全球将出現更多猴痘病例。
猴痘是一種動物源性人畜共患傳染病,病原體:猴痘病毒是一種雙鍊DNA病毒,屬痘病毒科的正痘毒屬,與天花病毒是“近親”。齧齒類動物可能是猴痘病毒的自然宿主。松鼠、甘比亞鼠、不同種類的猴子等都可以感染。自然宿主動物、感染動物和猴痘病人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
猴痘是如何傳播的?
病毒主要是通過粘膜、破損皮膚侵入人體,途徑為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人與人直接接觸、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時飛沫傳播、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在以往猴痘流行的主要流行國,感染者多是在殺死或準備食用野味時,從受感染的動物身上獲得病毒,包括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等。受感染的動物若烹饪不當就吃進肚,也是危險因素。二次傳播或人際傳播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長時間接觸),即帶有病毒的飛沫可感染眼睛、鼻子和咽喉黏膜。健康人接觸感染者的體液,或接觸被猴痘污染的衣服、床單也可能導緻感染。
得了猴痘,會有哪些症狀?
猴痘的臨床症狀與天花相似,但程度較輕。初期為類流感樣症狀,包括發燒、頭疼、寒戰、心跳加速、淋巴結腫大及身體酸痛等。後期最典型的症狀是2~3天後,皮膚大範圍起紅疹。潛伏期大概為5~21天,平均約為12天。它具有自限性。多數感染者會在幾周内康複,但也有感染者病情嚴重甚至死亡。病死率大約在1%~10%之間。
猴痘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嗎?
目前尚無針對本病的特異性治療方法,以對症治療和支援治療為主。猴痘也沒有相對應的疫苗,但研究證明,接種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具有交叉保護作用——暴露前接種可有效保護人群免受感染,而暴露後2周内,尤其是最初4天内接種者,約85%可産生免疫力,減輕症狀嚴重性。擔心的話,可以從以下幾點做好防護:
避免接觸可能攜帶猴痘病毒的動物(主要是南部非洲的靈長類、齧齒動物、有袋類);
避免食用野味,尤其是在國外工作、生活時;
避免接觸任何被猴痘病人或動物污染的物品;
将受感染的病人與其他可能有感染風險的人進行隔離;
與受感染的動物或人類接觸後,要保持良好的衛生。例如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類洗手液;
護理猴痘病人時使用個人防護裝置(PPE);
如從猴痘流行地區傳回的,應做好自我監測,一旦出現發燒、出疹等症狀,應及時就診和報告。
希望大家平平安安,記得點贊關注~小咪與你一起關注時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