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頭偕老”輸給顔值爆表,原來赤麻鴨才是古人認證的鴛鴦原型

作者:全域若爾蓋
“白頭偕老”輸給顔值爆表,原來赤麻鴨才是古人認證的鴛鴦原型

若爾蓋黃河大草原作為候鳥遷徙途中的關鍵點和重要中轉站,在每年三月初,都會迎來黑頸鶴、斑頭雁、潛鴨、白骨頂等十餘種候鳥,而赤麻鴨是若爾蓋黃河大草原上常見的遷徙鳥類,種群數量比較豐富。

“白頭偕老”輸給顔值爆表,原來赤麻鴨才是古人認證的鴛鴦原型
“白頭偕老”輸給顔值爆表,原來赤麻鴨才是古人認證的鴛鴦原型

赤麻鴨是遷徙性鳥類,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當若爾蓋黃河大草原的冰雪剛開始融化時,它們就成群從越冬地遷來,至10月末至11月初才遷往越冬地。現在來若爾蓋黃河大草原,就能看見赤麻鴨在濕地叢集活動。

“白頭偕老”輸給顔值爆表,原來赤麻鴨才是古人認證的鴛鴦原型

赤麻鴨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全身赤黃褐色雄鳥頭頂為棕白色,雌鳥頭頂和頭側幾乎為白色,這就很符合南宋《爾雅翼》裡對鴛鴦的描寫:“其大如鹜,其質杏黃色,頭戴白長毛,垂之至尾,尾與翅皆黑。”

“白頭偕老”輸給顔值爆表,原來赤麻鴨才是古人認證的鴛鴦原型

雖然赤麻鴨頭部的白毛沒有“垂之至尾”,但赤麻鴨很可能才是古人最早認證的鴛鴦。在古代很多詩詞裡都着重突出了鴛鴦“白頭”的特點,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畫上更是常能看見赤麻鴨的身影,白頭鴛鴦雌雄相随,顧盼多情。

或許正是因為赤麻鴨的白頭,給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期許,産生了“百年偕老”的聯想,于是便有了“共笑鴛鴦绮,鴛鴦兩白頭”等形容愛情的詩詞。不過,後來赤麻鴨卻與“鴛鴦”一詞失之交臂,紫鴛鴦以其華麗的外表後來者居上,逐漸代替了赤麻鴨,成為大衆印象中的鴛鴦。

“白頭偕老”輸給顔值爆表,原來赤麻鴨才是古人認證的鴛鴦原型

赤麻鴨以素食為主,若爾蓋黃河大草原上的嫩草芽、根、葉、草籽、水生植物類是其尤為喜歡的食物。各種昆蟲、甲殼動物、蛙、蝦類的軟體動物也在它們的覓食清單當中。

它們捕食的樣子可愛極了——輕輕地浮在水面,随湖面水波的起伏蕩漾着,忽然敏銳地發現水下有魚兒搖曳着尾巴,于是撥弄兩下蹼掌,頭往水下一紮,屁股朝着天,就這樣把魚兒叼住了。

“白頭偕老”輸給顔值爆表,原來赤麻鴨才是古人認證的鴛鴦原型

赤麻鴨飛翔時黑色的飛羽、尾、嘴和腳、黃褐色的體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鮮明的對照,身體在陽光的照耀下每一根羽毛發都發出油紅的光來,倒影在湖面漂亮極了。

“白頭偕老”輸給顔值爆表,原來赤麻鴨才是古人認證的鴛鴦原型

在花湖生态旅遊區,放眼望去,湖水碧波萬頃,看似沉靜,但層層蕩起的波瀾仿佛湖底有股旋渦在湧。赤麻鴨劃過水面,又起飛消失在天際,更加襯托花湖生态旅遊區的寬闊,各類水鳥生物讓人感受到若詩若畫若爾蓋的勃勃生機。

“白頭偕老”輸給顔值爆表,原來赤麻鴨才是古人認證的鴛鴦原型

赤麻鴨屬于候鳥,對遷徙生存環境有着較高的要求,像若爾蓋黃河大草原上出現百隻規模的赤麻鴨種群實屬少見,這也是這裡生态環境持續好轉的成果。

“白頭偕老”輸給顔值爆表,原來赤麻鴨才是古人認證的鴛鴦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