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浪姐》第三季播出,王心淩在初舞台上唱跳的《愛你》,勾起了8090後男人的粉紅回憶。
多年過去,紮着雙馬尾的甜妹王心淩,再次讓中年男人們集體顱内高潮。
但在20世紀的7080年代,令無數男人着迷的,卻是一個叫張艾嘉的女人。
與王心淩不同,為張艾嘉折腰的不局限于粉絲,還有大半個影視圈、樂壇的才子,以及商圈的富豪、媒體界的名人。
她的人生經曆,也比王心淩精彩得多。
01
“我對她一直很好,為什麼搞到這個下場?”
當劉幼林再一次,對老友蔡瀾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剛經曆完第二段失敗的婚姻。
小他16歲的妻子張艾嘉,愛上了比她年輕1歲的才子羅大佑,親手結束了這段感情。
而劉幼林第一次這樣難過,是為了第一任妻子——她是中華航空CAT的空姐,美豔不可方物。
知名作家蔡瀾的有趣是公認的,但在這樣的人筆下,劉幼林卻是一個“妙人”。
彼時,蔡公與劉幼林“妙味相投”,逐漸發展成了酒友:“我和劉幼林一個星期至少見面三四天,大家都年輕,大家都是酒豪。”
蔡與劉時常徹夜暢飲,清酒、威士忌、白蘭地、啤酒混着喝,醉了方休。
但劉幼林酒量實在太好,根本不會醉,是以準确地說,應該是喝到蔡公醉倒。
也是因為蔡瀾的介紹,已經任美聯社東南亞區社長的劉幼林,在結束第一段婚姻後,和張艾嘉得以相識。

後來,三人經常找香港導演、演員楊凡“湊腳”打麻将,聚在一起就是三天三夜。
直到張艾嘉臉上的妝都變得斑駁,大家的疲憊感才猛然湧來。
劉幼林雖“妙”,思想卻還是傳統的。他希望張艾嘉收起事業野心,把重心轉移到家庭。
張艾嘉一開始倒是照着做了,時間一長,又覺得乏味,很快厭倦了沒有新鮮感和刺激性的生活。
四人麻将有意思,傾慕一個特别有才華的男人更有意思。
但以她的性格,劉幼林不會是初戀,後來愛得死去活來的羅大佑,也不可能成為歸宿。
02
1953年7月21日,一個女嬰降臨在台灣大地上。
她是宋美齡專機飛行員張文莊,與台灣頂流名媛魏淑娟的女兒。
也是台灣新聞局局長魏景蒙的外孫女,解放前天津市副市長張子奇的孫女。
(2018年,改編自張北海小說《俠隐》的電影《邪不壓正》上映,其中姜文扮演的藍青峰,原型就是張子奇。)
沒錯,這個從小便備受矚目的巨蟹座女孩,正是後來成為劉幼林第二任妻子的張艾嘉。
隔年7月,同是巨蟹座的羅大佑誕生。
再過3年的7月,李宗盛也出生了,一樣是巨蟹座。
這時,巨蟹座的3人,還未結識,更談不上情感糾纏。
張艾嘉是爺爺奶奶養大的。
一直養到1967年,魏淑娟覺得女兒慢慢也長大了,應該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把她接到了美國。
開始在紐約生活的張艾嘉,正好碰上了嬉皮士浪潮。
披頭士樂隊剛在格萊美領回年度最佳專輯獎,成為年輕人的精神領袖。
以詩人金斯堡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席卷街頭,風頭正盛。
再加上第二波女性主義的興起,使得張艾嘉叛逆的潛力一觸即發。
作為“垮掉派”的忠實粉絲,叛逆辣妹張艾嘉在學校裡從不安分,将校服的裙子一裁再裁。
平時總是由着自己性子來,不顧形象光腳到處蹦跶。
突發奇想時,甚至跑去中央公園,戴着花環肆無忌憚地唱歌。
也在愛情裡不斷沉淪,男朋友一個接一個地換……
張艾嘉實在自由過了頭,還因為迷你裙實在太短,有老師直接找來魏淑娟,讓她好好管教自己的女兒。
魏淑娟火氣一下子壓不住了,直接把張艾嘉帶回台灣,送進教會寄宿學校。
03
張艾嘉長得比較像爸爸,而不是媽媽。
張文莊去世幾十年後,他的老同學一見到張艾嘉,就想起她爸爸年輕時候的模樣。
眼淚瞬間繃不住了:你長得太像你爸爸了。
當然,領略過魏淑娟風采的男人,卻總認為張艾嘉的美是遠不及她母親的。
五官說不上精緻,塌鼻子,加上略方的臉型,顯得鈍鈍的。
唯一雙眼睛靈動,笑起來眉眼彎彎,誰看了都會喜歡,硬生生把充滿頓感的一張臉,拉回了平衡線,還讓它看起來頗有個性。
黃霑見到張艾嘉,總不忘戲谑一句:你媽比你好看一百倍。
後來香港導演羅維,初見她也是這樣說的。
張艾嘉倒也一直承認:她就算80多歲了,也還是比我漂亮的。
但她總有一種吸引人靠近的天分,将來竟能讓各界各款的男人都為她瘋狂。
就算當年在學校裡,個性張揚,長相甜酷的張艾嘉,也已經是到哪都能吸引目光的辣妹。
當時的追求者中,就有一個叫劉文正的青年。
第一次在百樂門,遇到正在跳舞的張艾嘉時,劉文正看得眼睛都移不開。
但就像電影《壁花少年》中的台詞所說的那樣,人們隻會跟自己覺得配得上的人在一起。
對于少年的劉文正來說,張艾嘉太美了,美到令他産生疏離和不安全感,以緻于根本沒膽靠近。
劉文正隻能假裝對她沒興趣,倒是開始跟她周圍的朋友往來熱絡。
但他想不到的是,多年後,劇情會來個180°大反轉。
而在張艾嘉留着短發穿着短裙,随性散發着費洛蒙期間,
遠在台北的羅大佑和李宗盛,則剛開始接觸吉他,正默默積攢力量,為日後轟動樂壇獨自努力。
自卑的少年李宗盛,不僅需要兼顧音樂和讓他一籌莫展的學業,還得每天幫家裡的瓦斯店送瓦斯。
04
1972年,張艾嘉的顔值巅峰時期,身體裡的洪荒之力終于如火山噴發。
19歲的她,認為生活不應該這樣,青春不應該這樣。
受不了沉悶課堂和枯燥學業的花季少女,内心開始蠢蠢欲動了。
百無聊賴的生活,催生出了她當演員的夢想。
恰巧那是一個屬于香港電影的時代,百般疼愛外孫女的魏景蒙,便将她介紹給香港導演羅維。
(曾想以“成就了李小龍”的恩師自居,沒想到卻被李小龍打臉,甚至被他持刀相向的那位。)
羅維有挖掘李小龍的慧眼,見了張艾嘉,卻對她的青春和美麗無動于衷。
看不上她的原因,也是“領略過魏淑娟的美”,覺得她“和她媽咪年輕時相比,實在有些差距”。
但糾結一番,礙于情面,最後還是決定把張艾嘉帶去香港,再好好培養。
就這樣,張艾嘉成了嘉禾旗下的藝人。
不料去到嘉禾,老闆也并不看好她,覺得她不上鏡,還把她的名字改成了“張愛嘉”。
沒多久,帶着不被看好的壓力,張艾嘉還是出演了她的處女作《龍虎金剛》。
雖然隻是個配角,天性愛玩的她卻樂在其中,顯然并不十分在意。
況且這個時候,她正跟同公司的金川出雙入對,又一頭紮進了愛情裡面。
畢竟對于她來說,既然好不容易逃離了學校和母親的束縛,夢想要有,戀愛的滋味也不能少。
可嘉禾不幹了,明令禁止他們談戀愛。
張艾嘉心想,我談戀愛又不影響我拍戲,憑什麼不可以?
一氣之下,撂挑子不幹了。
魏淑娟這回倒也很硬核,二話不說,直接就動用關系幫女兒解了約。
05
與此同時,羅大佑的少年生活,就顯得平淡許多。
這一年,他沒有像張艾嘉一樣,因為學習無聊就退學(可能會被父母痛揍一頓),而是在學校“苦中作樂”,加入了一個樂隊,當起了鍵盤手。
羅大佑的童年時期,跟張艾嘉也完全不一樣。
張艾嘉生性自由,又接受過西方教育,母親魏淑娟還是混頂流圈子的名媛。
是以她從來恃靓行兇,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談戀愛就戀愛,想辍學就辍學,想當演員就當演員。
羅大佑則完全被父母安排,沒有太多自由發揮的餘地。
爸爸是醫生,媽媽也是名護士,他們對幾個孩子的期待,自然也就是當一名醫生。
本來如果羅大佑的父母,是普通的醫護,他的人生也許就跟現在截然不同了。
但他的爸爸,卻不僅對治病救人有着極大的熱忱,對于音樂也十分喜愛,并将音樂素養,也列進了對“醫生羅大佑”的養成計劃中。
為此還專門買了鋼琴回來,在羅大佑的手背放枚硬币,要求他幾個小時不準放下彈琴的手,并由媽媽親自在旁邊,一對一地進行督促。
雖然教育方式有些不妥,羅大佑一開始百般不願意,一心隻想着出去玩。
但漸漸地,這樣的做法,卻激活了羅大佑的音樂細胞和興趣。後來不必父母監督,他就已經獨自沉浸在黑白琴鍵之間了。
1973年,情窦初開的羅大佑,人生終于向張艾嘉靠攏了些,開始談起了戀愛,還是段異地戀。
女友夏志仁在台南,羅大佑在高雄,為了見上一面,他還得坐半小時的車。
也就是這一趟趟的來回過程中,羅大佑思緒飄飛。
一邊想着快點見到夏志仁,一邊窗外的風景,又勾起了他在台南外婆家度過的童年,于是一段旋律就從腦子裡蹦了出來。
這段旋律,就是後來那首脍炙人口的《童年》的雛形。
但那時詞窮的羅大佑,作好了曲,詞卻一拖再拖,死活憋不完整。
直到5年之後,張艾嘉如缪斯女神一樣,出現在他的面前,《童年》才終于把詞全部填上了。
于是,一首原本為夏志仁而作的歌,最後輾轉卻到了張艾嘉的手中。
06
1975年,李宗盛17歲。
在台北中山堂,歌手楊弦搞了場“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掀起了一陣民歌潮。
也激起了李宗盛對音樂的熱情。
青春期的李宗盛,雖然還處在迷茫無措的階段,卻異常熱愛音樂。
學業成績不堪入目,長得也寒碜,民歌運動便成了他的一個宣洩口。
比起早在去年,就已經寫出了第一首歌《歌》的羅大佑,
以及依舊我行我素,不斷戀愛和等待拍戲機會的張艾嘉,
的确,李宗盛的這一時期,是黯淡無光的。
滿臉青春痘,成績又差得要命,尤其是數學,成天把他在中學教書的媽媽氣得不行。
對音樂狂熱的李宗盛,一心想讀國立藝專,沒成想考試直接拿了零分。
怎麼都考不上高中,學唱歌也沒有希望,他隻好去了私立技校。
去到明新工專,他還是屬于那種沒人會注意到的學生。
但在一些民歌愛好者的聚會中,平時話不多的李宗盛,卻學着插科打诨,試圖掩飾他的自卑。
此時,距離他遇到初戀鄭怡,并第一次成為音樂制作人,順利加入滾石遇見張艾嘉,他還要等待3年的時間。
距離成為人人追捧的華語歌手,他也還需要經曆10年的磨練。
07
1976年,當李宗盛組建起木吉他合唱團,嘗試上台表演的時候,張艾嘉已經用一部改編自瓊瑤小說的《碧雲天》,拿下了第13屆金馬獎的最佳女配。
已經高中畢業,當起了醫生的羅大佑,被導演發掘,做起了電影配樂。
也是在這一年,羅大佑和張艾嘉的人生,因為電影《閃亮的日子》,開始産生交集。
但在《閃亮的日子》劇組,張艾嘉又遇到了劉文正,目光全放在了他的身上,根本沒羅大佑什麼事。
這一次,劉文正不再幹柴烈火,反倒因為才華和帥氣的外表,吸引了張艾嘉主動求愛。
面對昔日女神的示好,劉文正的内心或許仍波濤洶湧,表現出來卻是淡定如柳下惠。
劉文正所唱的那首電影同名曲《閃亮的日子》,随着電影的爆紅,響徹大江南北。
而這首歌,正是出自羅大佑之手。
在劉文正那裡受到了挫折,向來愛才更愛才子的張艾嘉,這才重新打量起了羅大佑。
一個美得張揚,一個才華橫溢。
某種不安分的情感,逐漸在兩個年輕人的心中悄然生長。
再過3年,時間來到1979,張艾嘉25歲,已經在演藝道路上殺出一條路,成了文藝片女神。
跟幾個朋友一起創立了電影公司後,立馬跟許鞍華合作了《瘋劫》。
第一次拍電影的許鞍華搭檔張艾嘉,憑這部電影拿下了《1979年十大華語片》榜首。
不曾想這一年,正處事業巅峰期的張艾嘉,卻突然結婚了。
結婚對象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劉幼林。
劉幼林希望張艾嘉别老是抛頭露面,把重心轉移到家庭。
張艾嘉哪能耐得住,待了沒多久,又回去拍戲了,還總是把“忙着拍戲”,當作她不回家的借口。
本以為羅與張之間,一段誰都沒有道破的愛情,就這樣夭折。
身邊有女友的羅大佑,枕邊有丈夫的張艾嘉,還是暗戳戳談起了戀愛。
08
1981年,張艾嘉主演《我的爺爺》,拿下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這讓她重新燃起了搞事業的野心,也更加堅定了不願面對柴米油鹽的想法。
演藝方面的成績已經有了,不安分的張艾嘉,轉身又去了滾石唱片。
于是,有了與羅大佑的二度合作。
而終于填完《童年》歌詞的羅大佑,終于有機會把寫了5年的歌,送給自己的缪斯女神。
表達愛意的方式有很多種,羅大佑的表白,是給張艾嘉不斷寫歌。
前有終于圓滿的《童年》,後面又寫了《小妹》,用一個個音符裝載深情。
雖然此前,羅大佑已經給她寫過5首歌,但這次合作是羅大佑第一次擔任制作人,身份正式從斜杠青年醫生過渡到全職的音樂制作人。
但比起從小沉迷音樂的羅大佑和李宗盛,向來對唱歌沒有太大追求的張艾嘉,唱功并不怎麼樣。
幸運的是,她很迷人。
遇到了羅大佑,也讓他心甘情願地,付出十倍百倍的精力,研究怎樣才能夠讓張艾嘉的專輯被市場接受。
沒有很好的唱功,是既定的事實,可她有充沛的感情。
羅大佑很快抓住了張艾嘉的特點,為她量身定制了專輯,也奠定了她日後的演唱風格。
兩人的搭檔,更像一種互相成全。
因為專輯中,羅大佑寫的幾首脍炙人口的歌:《童年》、《是否》、《光陰的故事》等,張艾嘉在歌壇聲名鵲起。
因為擔任張艾嘉專輯幕後制作,羅大佑也慢慢成為了劃時代的音樂人,音樂風格備受追捧。
更讓彼此的愛情之火,燃燒得愈發猛烈。
不料,半路又殺出了個從美國回來的新人導演楊德昌(于2007年病逝),哪怕一介無名,他的才華卻怎麼都藏不住。
愛才更愛才子的張艾嘉,DNA再次動了,義無反顧要幫他拍電影。
電影拍完了,張艾嘉左思右想,還是放棄了楊德昌。
畢竟讓她更加無法抵擋的,是音樂才子羅大佑的魅力,便和他越走越近。
近到明眼人也都看得出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
流言更是滿天飛起。
1983年,剛創立2年多的香港新藝城影業,在台灣設立了分公司,股東之一的黃百鳴,邀請張艾嘉以總監身份分管分公司。
張艾嘉上任後,找來與瓊瑤等人并稱為“台灣四大制作人”的的周令剛,合作策劃了電影《搭錯車》。
主題曲自然交給了她的婚外情人,羅大佑。
結果《搭錯車》上映後直接轟動了台灣,大街小巷都在播放那首,由羅大佑創作,蘇芮演唱的主題曲《酒幹倘賣無》。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合作非常愉快的張艾嘉和羅大佑,風頭正勁,濃情蜜意擋也擋不住。
09
果然沒多久,就傳到了劉幼林的耳中。
劉幼林發現自己被背叛了,心都碎成了稀巴爛。
相愛時候的你侬我侬,結婚後的雞皮蒜毛,全都湧上了腦海。
婚是張艾嘉義無反顧要結的,六年前她的家人百般阻撓也攔不住的感情,如今也是她親手抛棄的。
這一頭,四人組合缺了一個腳,劉幼林麻将也不打了,一心就想離婚。
天天拉着蔡瀾酗酒,還得時不時來一句“冤種語錄”。
另一頭,年輕的張艾嘉隻享受愛情,無力承擔後果,左右撲空,最後與羅大佑的感情也無疾而終了。
曆時六年,她又回歸了單身狀态。
同時還因為對文藝片的執念,她與一心想拍商業片賺錢的黃百鳴産生分歧,随後離開了新藝城影業。
與張艾嘉分手後,傷心不已的羅大佑,跟剛從失敗婚姻中走出來,相識了10年的好友李烈走到了一起。
1999年,談了11年的兩人舉辦了浪漫的婚禮,婚姻卻維持了不過一年多的時間。
2010年9月,羅大佑跟圈外人Elaine結婚,Elaine比羅大佑小13歲。
兩年後,羅大佑有了自己的女兒,與張艾嘉也不再有再續前緣的機會。
10
在張艾嘉身處與劉幼林、羅大佑的三角戀情,陷入水深火熱之際,李宗盛正跟在鄭怡的屁股後面,到滾石唱片刷臉。
李宗盛在民歌圈子混了好些年,沒混出個名堂,倒是因為民歌運動,結識了一些校園歌手。
台大考古人類學系的鄭怡就是其中一個,一來二去,見的面多了,兩人還發展成為了戀人。
當時,鄭怡已經因為一首《月琴》被人熟知,滾石正準備給她制作《小雨來得正是時候》。
萬事俱備,結果定好的制作人侯德健,一句沒撂下就跑回大陸了。
情急之下,唱片公司想到一直在毛遂自薦的——鄭怡的男友李宗盛:不妨找他試試?
沒想到這一試,就讓鄭怡火遍了整個台灣,為她此後成為“民歌天後”做足了鋪墊。
1982年,《小雨來得正是時候》在《綜藝100》霸榜13周。
第一次制作專輯就暢銷,鄭怡的演出也是場場爆滿,李宗盛嘗到了甜頭,決定以後就專心當個制作人。
既然自己不适合舞台,他也就不再奢望登台表演了。
由于對第一次合作很滿意,李宗盛很快被滾石簽下了。
隻是在1988年,當《小雨來得正是時候》因為費翔的翻唱,而火遍全國的時候,
兩人的感情,早就如李宗盛為鄭怡制作的最後一首歌——《去吧我的愛》歌名那樣,抽離而去了。
11
1985年中,張艾嘉再出專輯《忙與盲》,在《台灣百佳專輯》評選中位列第19名。
但這一張專輯的制作人,不是已經名聲在外的羅大佑,而是滾石的新人李宗盛。
與認識羅大佑一樣,張艾嘉和李宗盛産生交集,也是因為電影。
兩人分别是《最想念的季節》的男女主角,編劇是台灣電影領軍人物之一的侯孝賢。
30年後,在一場演唱會上,問他有沒有愛過自己的張艾嘉,這時卻讓李宗盛不敢愛上。
雖然之前有過合作,但兩人的地位總歸還是懸殊的:
一個是名噪一時的歌壇前輩、女神;
一個是剛真正踏入音樂圈,還沒建立起足夠自信心、長得不好看的年輕人。
李宗盛隻好藏起愛慕的心情,竭盡全力做好《忙與盲》,隻擔心辜負了滾石和張艾嘉的信任。
沒想到李宗盛那股子勁兒沒用歪,将這張仿若電影化連貫叙事的“概念專輯”,打造出了一種獨特的風格。
一時間成為歌手和制作人們競相模仿的對象。
不但沒給女神和滾石丢人,還将才華發揮得淋漓盡緻,一舉成了公司的王牌,順勢開啟了“李宗盛的時代”。
一年後,李宗盛積攢夠了自信,終于給自己做了張專輯《生命中的精靈》。
還捧紅了陳淑桦、趙傳、周華健、辛曉琪等一衆歌手,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經典歌曲。
随着他事業的騰飛,與張艾嘉的绯聞也不斷傳出。
隻不過,盡管兩人的内心,都渴望互相奔赴,但在這段關系中,卻始終沒人逾越,哪怕半步。
12
在感情上暧昧不穩定,但張艾嘉的事業規劃卻很清晰。
出走新藝城後,她沒有放棄電影,反而決定全方位發展。
開始編、導、演全都自己上,拍了部《最愛》,不出意外,又拿獎了。
光是金馬獎,《最愛》就有9項提名,她自己還獲得了金馬獎、金像獎最佳女主。
1987年,她參與導演了《黃色故事》,女主張曼玉時年23,還被叫作“花瓶”,男主周華健27歲,剛加入滾石唱片。
張艾嘉再次發揮了當伯樂的天賦,發現了王傑的才華,把他的首專同名歌曲《一場遊戲一場夢》,拿來當作電影配樂。
張艾嘉身邊總是才子不斷的原因,大概就是她總擅于,并樂于當好一個伯樂。
這一年,王傑剛因為特效替身演員的出身,被滾石拒絕。
但張艾嘉看見了他的才華,并讓他一夜爆紅,出道即拿下第25屆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獎”。
後來路越走越順,王傑成為了人盡皆知的金曲王,與他失之交臂的滾石,也隻能懊悔不疊。
1986年,等不來李宗盛告白的張艾嘉,在一場聚會上,與富商王靖雄一見鐘情。
已經有妻子,還有2個小孩的王靖雄,也沒抵擋住雙料影後的魅力。
兩人不顧绯言绯語,左右手一牽就是幾十年,直到現在也沒有再放開。
中間也經曆了不少的挫折,讓他們能夠相伴走遠的,是性格相投。
王靖雄雖是商人,思想卻開放自由,這對讨厭被束縛管教的張艾嘉,必然有着極大的吸引力。
更何況,相戀4年後,張艾嘉生下了和王靖雄的兒子王令塵。
有了孩子後,兩人的地下戀情被曝光,輿論紛紛,不斷攻擊着張艾嘉。
王靖雄這才下決心跟原配離婚,與她組建新家庭。
李宗盛得知後痛苦不已,一段還沒開始的感情,就這樣結束了,他隻能把一直沒說出口的愛意,一次次寫進了歌裡。
直到幾十年後,美人緩緩老矣,才敢開口歎息:寫《愛的代價》這首歌的時候,我心裡想着,你怎麼就結婚了呢?
1988年,因為張、羅、李三人的共同好友,蘇芮的介紹撮合,李宗盛牽起電台DJ朱衛茵的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雖然後來仍有合作,但他與張艾嘉的绯聞,卻也因為與朱衛茵的結合不攻自破。
後來,即使有了兩個女兒——李純兒和李安兒,李宗盛還是因為林憶蓮的出現,不顧輿論壓力,結束了第一段婚姻。
1998年,他與林憶蓮結婚,生下了第三個女兒李喜兒6年後,兩人卻突然分開。
2015年,比李宗盛小27歲的模特千惠,頻繁出現在他近旁,并被他以“李太太”的身份,介紹給身邊朋友。
13
回到2022年,三個感性且沉迷愛情的巨蟹座,他們的情感糾葛,早已告一段落。
如今,皺紋雖已爬上了臉,張艾嘉仍然有拍電影的自由,在戲中與鮮肉男演員演激情戲的自由,想說什麼說什麼的自由。
她的一生,離不開“自由”兩個字,如果不是遇到王靖雄,也許還将繼續為了自由而不停漂泊。
她找到了岸,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有着滿懷的欲望,想愛、想玩、想紅。
李宗盛和羅大佑也在音樂領域發光發熱,創作了《鹿港小鎮》、《之乎者也》、《山丘》等諸多經典歌曲,成了樂壇地位無法被撼動的前輩。
也都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對象,一起度過餘生的時光。
在李宗盛2006年的演唱會上,當張艾嘉直接問出“你有沒有愛過我”,而他淚流滿面時,他們都已年逾半百,依舊是很好的朋友。
過往的一切紛擾,什麼愛不得苦啊,都藏進了心底。
羅大佑和張艾嘉還是李宗盛尊重的前輩,“大哥”和“大姐”。
張艾嘉還是羅大佑的“小妹”。
但李宗盛飽含心意寫下的《愛的代價》,卻成了張艾嘉對其他男人的情感寄托。
很久之後,有人問起張艾嘉,每次聽到這首歌,都會想到的人是誰。
張艾嘉說,是楊德昌。
撰 文 | 喜奧汀
編 輯 | 喜奧汀
文章來源:MZ異想站(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