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驅逐艦僅剩6艘,英國海軍縮水過半,阿根廷為何不趁機奪回馬島?

從 “伊麗莎白”号航母試航主軸斷裂,到F-35B意外墜毀,再到俄烏戰争前“一旦俄軍進入烏克蘭,英軍将立刻撤入波蘭”的“逃跑計劃”,英軍在中文網際網路的形象似乎已經變成了笑柄。事實上,英軍的水準近幾年确實有所降低,海軍艦隊規模更是縮水嚴重。驅逐艦僅有6艘45型,而且時有故障,經常一起趴窩在港。今年是英阿馬島戰争40周年,阿根廷政府也撂了些狠話,大有厲兵秣馬,收回馬島的意思。那麼,英國海軍既然如此虛弱,阿軍為何不趁機收回馬島呢?其實,阿軍不是不想,而是不行,因為阿根廷的實力比英國要更差。

驅逐艦僅剩6艘,英國海軍縮水過半,阿根廷為何不趁機奪回馬島?

馬島戰争勝負取決于阿空中力量與英海軍的對決

馬島距離英國十萬八千裡,卻在阿根廷家門口,争奪馬島對于阿根廷來說有着主場作戰優勢,而英國隻有派遣艦隊這種方法。對雙方而言,雖說是争奪馬島,但重點卻不在奪島而是在海戰上。阿根廷需要在英國遠征艦隊拿下馬島前,讓英國艦隊付出無法承擔的代價而自行退兵,英國則需要在盡可能避免損失的情況下,将海軍陸戰隊送上馬島。

對于阿根廷來說,羸弱的海軍根本無法承擔拒止英國海軍的任務,隻能增加無謂的傷亡。而且阿根廷也沒有岸艦飛彈部隊,是以打擊英國海軍的任務完全落在了阿根廷空軍身上。在1982年的馬島戰争中,要想讓英國因損失過大而退出戰争,擊沉一兩艘驅逐艦或郵輪還遠遠不夠,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将作為艦隊核心的兩艘航母“無敵”号與“競技神”号送入海底。任何一艘航母的損失都将會迫使英國班師回府,以當時雙方的實力對比來看也不是不可能。

驅逐艦僅剩6艘,英國海軍縮水過半,阿根廷為何不趁機奪回馬島?

從馬島歸來的“無敵”号航母

當時阿根廷的空基反艦力量主要依靠A-4“天鷹”攻擊機,以及能發射“飛魚”反艦飛彈的“超軍旗”攻擊機。然而,後者數量嚴重不足,戰争爆發時隻有五架“超軍旗”和五枚“飛魚”飛彈。前者雖然數量較多,有五十餘架,但型号較老,隻能采用相對落後的臨空俯沖攻擊手段。

驅逐艦僅剩6艘,英國海軍縮水過半,阿根廷為何不趁機奪回馬島?

阿根廷海軍航空兵的A-4攻擊機

盡管英國湊出了氣勢宏大的雙航母編隊,但其防禦體系上卻有許多根本性漏洞,是以阿空軍也并非沒有可乘之機。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英國的雙航母,是滑躍式航母搭配垂直起降飛機。滑躍式航母的艦載機出動效率低,大概是彈射式航母的1/10,而且難以攜帶艦載固定翼預警機,通常情況下隻搭載艦載預警直升機,預警能力相當薄弱。而垂直起降飛機為了垂直起降能力,一般會大幅犧牲作戰性能,“鹞”式隻能發射“響尾蛇”紅外制導飛彈,無法使用雷達制導飛彈發起超視距打擊,攔截能力不容樂觀。

驅逐艦僅剩6艘,英國海軍縮水過半,阿根廷為何不趁機奪回馬島?

1978年最後一批“塘鵝”AEW·3預警機退役,馬島戰争時英國實際上沒有任何艦載預警機

正因為英國雙航母編隊在防禦體系上破綻百出,弱小的阿根廷軍隊才有了利用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對英國航母一劍封喉的機會。“無敵”号航母邊的“大西洋運輸者”号被“飛魚”飛彈擊沉,就說明了英國航母也不是絕對安全的。到戰争結束,英國一共損失了兩艘驅逐艦與兩艘護衛艦,另有多艦被擊傷。

40年後,阿根廷收回馬島恐希望全無

清楚了馬島戰争中阿根廷空基反艦力量與英國雙航母編隊的對決後,就可以将這套審視方法帶入到如今的英阿軍力對比中。雖然過了40年,英國沒有新的幹涉手段,阿根廷也沒有更好的對抗手段——阿根廷海軍依舊落後,隻有30艘各型艦艇,且絕大多數為巡邏艦或者30年以上的老舊艦艇。

驅逐艦僅剩6艘,英國海軍縮水過半,阿根廷為何不趁機奪回馬島?

兩艘42型之一的“大力神“号至今仍在阿根廷海軍服役,隻不過拆除部分武備轉隸兩栖部隊并将舷号由D1改為B52

英國這邊比起40年前也沒有什麼本質的變化。依舊是雙航母編隊,依然是滑躍式航母搭配垂直起降飛機這種減配組合。不過,航母大了些,從2萬噸躍升到了7萬噸;艦載機從“鹞”式變成了F-35B,性能得到了跨代提升,當然性能削減依舊存在;搭載了“鴉巢”預警機,彌補了當初馬島戰争中缺失空中預警平台的缺憾,但預警直升機在飛行高度、速度與留白時間上都和固定翼預警機相差甚遠。預警直升機隻解決了艦載空中預警的有無問題,很難說能比艦載預警系統提升多少。總的來說,英軍艦隊防禦能力有所提升,但并沒有什麼太大的飛躍,空基反艦力量突防依然有可能成功。

驅逐艦僅剩6艘,英國海軍縮水過半,阿根廷為何不趁機奪回馬島?

相比之下,阿根廷空軍與海軍航空兵倒是發生了“質”的變化,不過很可惜都是負面變化。因為阿根廷經濟常年不景氣,航空力量武備也在日益凋敝。在馬島戰争中立下汗馬功勞的“超軍旗”和A-4攻擊機至今都沒有等到它們的接班人,結果23架A-4AR“戰鬥天鷹”撐起了阿根廷對空對地兩大重擔。

可是在2016年,時阿根廷國防部長曾透露A-4AR已經全部停飛,而且這些“天鷹”有的機體壽命已達50年,存在着各種問題,實際堪用率很難說。而仍在服役的22架IA-58螺旋槳攻擊機,在馬島戰争期間就曾部署了24架到馬島上,戰果不多而且還被英軍一鍋端,也很難指望它們如今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至于當年大放異彩的“超軍旗”,2019年法國又向阿根廷傳遞了5架二手“超軍旗”,使得阿根廷現在可能有7架“超軍旗”可用。看來這個沙場老兵還要披甲上陣很長一段時間。

驅逐艦僅剩6艘,英國海軍縮水過半,阿根廷為何不趁機奪回馬島?

綜合來看,如今阿根廷想要拿下馬島也不會像當年那樣輕而易舉。1982年,馬島上隻有一百多人英國海軍陸戰隊,根本無法組織起像樣的防禦,阿軍登陸才可以暢通無阻。現在馬島上長期部署有4架“台風”戰鬥機,面對戰鬥力嚴重退化的阿根廷航空兵,完全可以拿下制空權并對登陸部隊造成威脅。

驅逐艦僅剩6艘,英國海軍縮水過半,阿根廷為何不趁機奪回馬島?

“枭龍”戰機可威懾英國,但是單憑枭龍還遠遠不夠

網上有些人把阿根廷翻盤的希望寄托在了“枭龍”戰機上,因為阿根廷準備引進“枭龍”戰機的消息傳了很久。從目前流傳的資訊來看,阿根廷有可能會引進12架“枭龍”Block3。客觀來說,“枭龍”對阿根廷來說是很合适的選擇,“枭龍”可以挂載C-802AK反艦飛彈和CM-400AKG超音速反艦飛彈,具有較強的反艦能力。同時,“枭龍”Block3戰機用有源相控陣雷達換裝了傳統機掃雷達,這大幅提高了資訊化水準,面對“台風”時空戰能力不一定會落于下風。更重要的是,“枭龍”作為輕型戰機,成本效益更高,阿根廷也能承擔得起。

驅逐艦僅剩6艘,英國海軍縮水過半,阿根廷為何不趁機奪回馬島?

不過,在面對英國的雙航母編隊時,“枭龍”戰機還是顯得過于單薄了一些。首要問題就是探測偵察手段,阿根廷缺少偵察衛星或預警機來發現英軍艦隊方位,而英軍航母的作戰半徑,早由“海鹞”時代的不到400千米提升到了F-35B的900千米,大大增加了搜尋難度。而“枭龍”的機體燃油系數和作戰半徑(作戰半徑甚至不如F-35B)可能無法滿足這種程度的作戰。

其次,“枭龍”的反艦能力亦有些不足,C-802AG為傳統亞聲速反艦飛彈,用的是鷹擊-82的老底子,面對現代反導手段多少有些吃力。而CM-400AKG則不同于常見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它的重量隻有900千克,其中戰鬥部200千克,是最輕的超聲速飛彈。雖然這使得一架“枭龍”能夠攜帶兩枚超聲速飛彈,不過在毀傷能力上就有些犧牲,為了保證讓敵方航母失去戰鬥力需要同時命中三四發才行,是以這需要多機齊射發起飽和式打擊。

驅逐艦僅剩6艘,英國海軍縮水過半,阿根廷為何不趁機奪回馬島?

“枭龍”攜帶CM-400AKG超音速反艦飛彈

目前,在阿根廷不成體系的作戰配置下,腿短的“枭龍”可能很難滿足大範圍搜尋與制海的任務需求。當然,其反艦能力終究是一種威懾,能讓英國人不敢輕舉妄動。但如果阿根廷将目标定為“收複馬島”的話,僅憑“枭龍”自然遠遠不夠。

總結:以目前阿根廷軍隊的現狀,即使引進“枭龍”也不足以拿下馬島。在某種程度上,阿根廷可以考慮建立完備的預警體系、發展不局限于空軍的反艦能力,這或許是阿根廷奪回馬島的唯一希望,當然這一切都要基于強大的國力支援。在阿根廷經濟崩盤,并且沒有好轉苗頭的狀況下,收回馬島的夙願恐怕隻會漸行漸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