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悄然臨近
山裡的野生菌也冒出了頭
今年的野生菌
你吃過了嗎?

近日,寮國不少集市裡售賣着
顔色、形狀各異的野生菌
但是!
食用野生菌時
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發生中毒!
寮國每年都會發生
誤食毒蘑菇而中毒住院、死亡的事件
而山民中毒後的做法一般是
自己埋在土裡
這樣的結果是
搶救不及時,紛紛喪命……
受害人中也有咱中國同胞
寮國發展報整理了一份“寮國吃菌指南”
由于名稱與國内有别
在這裡隻公布圖檔
請廣大吃貨們注意甄别
左邊是“禁止食用”
右邊是“可以食用”
寮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森林植被豐富,每毒蘑菇形态、顔色、大小、氣味常與可食蘑菇無明顯差別,非專業人士根本就不易鑒别,所含毒素也非常複雜,中毒後所表現的症狀、體征多樣,發病潛伏期短則數分鐘,長則數小時或數天,其中以髒器損害型危害最為嚴重,死亡率極高。在寮國這12種常見的毒蘑菇(部分與上面重合)千萬别吃!
資料顯示
與寮國相鄰的中國雲南省
每年食用菌中毒發生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
始終位居全國第一
據統計
2021年雲南省因食用野生菌
發生中毒事件600餘起
導緻2000多人中毒,20多人死亡
教訓極其慘痛!
雲南的很多毒蘑菇也時常出現在寮國的山頭
參考一下雲南常見的毒蘑菇
也很有必要
意思就是,誤食毒蘑菇後會“緻幻”
說的就是誤食毒蘑菇中毒後
緻幻元素可以擾亂神經遞質對信号的正常傳遞
所出現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幻覺。
那怎樣正确認識毒蘑菇呢?
這些認識誤區一定要了解
↓↓↓
鮮豔的毒蘑菇有毒,顔色普通的蘑菇沒毒?
錯!根據顔色與形狀不能簡單差別蘑菇是否有毒,比如褶孔牛肝菌是顔色鮮豔的食用菌,而灰白色的灰花紋鵝膏是毒蘑菇。
長在潮濕處或家禽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
錯!幹淨的樹下一樣可以長毒蘑菇,比如鵝膏、口蘑、紅菇中一些有毒種類也可以生在松林中。
毒蘑菇跟銀器、生姜、大米、生蔥一起煮,液體變黑有毒,顔色不變則無毒?
錯!“銀針驗毒”是小說和電視情節,可以驗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但蘑菇毒素多為生物堿,不能與銀器發生化學反應,不能産生顔色變化。
有分泌物或受傷變色的蘑菇有毒?
錯!有不少毒蘑菇受傷後,不分泌乳汁,也不變色。而有的食用菌,比如多汁乳菇,可以分泌液體并變色。
被蟲叮咬過的蘑菇沒有毒?
錯!許多劇毒的鵝膏成熟後同樣會生蛆、生蟲。
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環或有菌托的是有毒的?
錯!許多毒蘑菇看起來很普通,比如劇毒的毒粉褶蕈。
毒蘑菇水一泡就變渾,無毒的泡在水裡是清澈的?
錯!變渾是因為蘑菇含有漿液,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以是無毒的。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會變渾。
毒蘑菇有洋芋或蘿蔔味,無毒蘑菇為苦杏或水果味?
錯!蘑菇的氣味不僅和品種有關,也和生長的環境有關,毒蘑菇和無毒蘑菇的氣味無法分辨。
毒蘑菇做熟就沒有毒了?
錯!毒蘑菇毒素毒性穩定且耐熱,一般烹調方法根本無法破壞,加入其它的作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壞毒素。
我以前年年在這棵樹上采蘑菇都沒有毒?
錯!曾經有一家四口人全部被毒蘑菇毒死,就因為他們年年在同一棵樹采同一種蘑菇,從來沒有出現問題,但是偏偏有一年可能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出現了毒素,造成慘劇。
上述問題答疑來源于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在雲南流傳的另外一種說法
值得在寮國食用蘑菇的吃貨們借鑒
那究竟什麼方法靠譜?
對于不認識的蘑菇
不采!不買!!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