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競争法案》的實質:以狹隘國家私利阻礙全球發展

作者:光明網

【鳴镝】

作者:劉典(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前不久,美國參議院以68票贊成、28票反對,表決通過了參議院版本的《美國競争法案》。這份長達2375頁的法案内容包括将向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投入上千億美元資金,其宗旨是以中國為“戰略對手”,旨在提升美國在經濟、國家安全和外交領域競争力,引發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和争議。

目前人類社會正處于曆史發展與轉型程序的關鍵時期,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帶來許多全球性挑戰。高新技術變革尚未成熟,經濟增長複蘇乏力,地緣政治局勢多變,對全球經濟體系的穩定與共同發展構成威脅。而美國卻與當下世界各國求發展、求和平、求合作的時代潮流背道而馳,以冷戰思維繼續深化對華戰略競争,特别是通過立法,推出《美國競争法案》,不斷完善對華“新遏制戰略”。

從2021年《無盡前沿法案》到參衆兩院分别推出不同版本的2022年《美國競争法案》,法案内容已超越聚焦科技戰略競争的政策核心,泛化為一部要在所有領域展開的“對華戰略競争總劇本”。2022年《美國競争法案》的目标是增強美國在關鍵技術、産業等領域的競争力。但其核心并不是通過激發自身競争優勢來“自強”,而是以競争之名、行打壓之實。

一方面,法案側重加強美國本土的科技創新能力,具體内容包括美國将創立“美國晶片基金”,撥款激勵私營部門投資半導體制造、改善美國供應鍊和增加關鍵産品的國内生産以及推動美國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

另一方面,法案更關注在全球産業鍊、供應鍊、價值鍊中推動關鍵技術的“去中國化”,通過打壓中國的方式保持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等産業的技術和競争優勢。此外,美國還試圖借助外部力量,組建所謂“科技聯盟”,如與日本、歐洲在半導體研發方面加強合作,邀請日本、南韓等組建“晶片四方聯盟”,意圖将中國置于技術孤立的境地,精準實作對華技術封鎖的目的。通過打壓中國産業發展,鼓勵半導體等高科技産業回流本土,進而推動相關産業鍊和供應鍊的本地化和“去中國化”,通過強權手段制造相對實力優勢,充斥着濃厚的敵意和狹隘的現實主義權力競争色彩。

美國意圖通過政治和安全手段重塑跨國産業分工格局的行為,将對全球供應鍊的穩定性造成重大沖擊。衆所周知,全球供應鍊業已形成的“加州設計,中國組裝”的國際分工格局是在市場競争環境下自然形成的。通過國家大規模的政策幹預能否扭轉美國在高精尖技術和制造業領域的跨國分工與競争态勢還是未知數,但卻勢必嚴重破壞目前全球高技術産品供應鍊以及全球技術合作的信任基礎,導緻産品技術進步的延緩與創新的遲滞,不利于全球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而這種破壞性影響的根源,就在于美國将技術優勢的擷取路徑從商業途徑轉向安全途徑,秉持零和博弈的現實主義思維,将中國的技術發展與國家實力提高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與破壞,以狹隘的國家私利阻礙全球發展。

事實上,美國以競争之名、行打壓之實,試圖通過強權維護相對優勢的行為無益于本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在中美經濟深度交融的背景下,強行終止雙方在技術、經貿領域的互相聯系來打壓中國,對美國而言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中美在經貿和技術領域的互相依賴、互相聯系是支撐美國産業、經濟正常運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門類齊全的制造業生态、完備的工業基礎設施,是國際供應鍊中短期内難以複制的稀缺資源。中美兩國是全球技術、經濟、基礎設施網絡體系的共同支撐性力量,美國若貿然與中國進行技術脫鈎,将對全球經濟體系産生不可估量的重大影響。

在美國内部,法案出台的潛在影響也伴随頻繁的讨論和争議。如競争企業研究所政策主管小克萊德·韋恩·克魯斯撰文指出的,《美國競争法案》的出台将具有巨大的、被忽視的監管效果,如果美國繼續在技術政策和投資中尋求過度主導的政府角色,龐大的政府支出将改變大型企業和産業發展的所有軌迹和市場競争環境。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彭斯在題為《美國與中國:正面的戰略競争》的文章中提到,當下全球經濟面臨人口老齡化、主權債務高企、地緣政治緊張、沖突加劇和供應鍊中斷等多重不利因素。引領世界走向發展之路,需要中國和美國兩個最大的經濟體進行戰略合作,或者積極的戰略競争,促使每個國家發揮出最大的創新潛力;而不是制定消極的戰略競争,阻止其他國家挑戰自身的優勢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通過立法将對華負面政策制度化、架構化,在中美建交五十年來還是第一次發生。在全球疫情加劇、經濟增長陷入瓶頸、人類發展受阻的關鍵時刻,這份缺乏大國擔當、充滿“零和博弈”色彩的法案可能會加劇國際安全走向失控、大國關系走向失調、國際秩序走向失序和全球治理走向失衡的風險。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世界發展需要穩定的中美關系,維護和穩定中美經貿關系,既符合中方利益,也符合美方利益,将經貿問題政治化無助于解決兩國分歧。中國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作為全球第一大國,美國選擇競争而非合作的姿态炮制“競争法案”,以制度化的方式鼓吹對華全面戰略競争,将維護其全球領先地位置于全人類福祉之前,與當下世界各國要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大勢背道而馳,缺乏對國際社會應有的責任擔當。

曆史已多次證明,合作共赢才能實作共同發展。中國是世界經濟複蘇的重要引擎,也是全球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忠實推動者。随着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中國吸引了大批跨國公司,利用良好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人才資源、健全的産業體系等,為發達國家和跨國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加速了創新技術的産業化和市場化,提高了其經濟收益和發展效益,并主動與廣大開發中國家合作,帶動當地産業更新,為全球技術革新與産業更新作出重要貢獻。

與此同時,中國緻力于優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實作共同發展。目前世界經濟面臨巨大下行壓力,全球經濟需要新的經濟增長點,部分傳統經濟模式正在被數字技術革新帶來的新業态、新模式、新産業取代。而目前尚未形成一個全球範圍内統一的經濟治理規則體系。中國一直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支援多邊治理機制。通過打造數字經濟自貿區、參與地區經濟溝通對話機制、促進新型基礎設施海外建設等方式完善多邊經濟治理機制,加強和其他國家的經濟戰略對接,共享跨國合作市場紅利和技術紅利,推動全球經濟健康發展。

是以,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全球治理危機叢生、發展赤字加劇等問題,中美兩國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赢,才是這個時代雙方相處的正确之道。今年是中美發表“上海公報”50周年。50年來,中美經貿關系實作了曆史性發展,兩國人民從中獲益良多。面對美方近年來的一系列遏華舉動,中方一直強調,新時期中美相處應該堅持三點原則,即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赢。從公共衛生合作到振興經濟,從改善基礎設施到應對氣候變化,中美雙方應打破零和博弈思維與安全困境基礎上的消極競争,通過積極合作讓兩大經濟體走在技術創新的前沿,為做大全球經濟蛋糕、實作普遍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光明日報》( 2022年05月18日1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