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樓下有家庭醫生,看病更貼心

作者:北京日報用戶端

在新的衛生和衛生架構下,北京為群衆提供更好的衛生服務和衛生服務。北京居民更是真切地感受到"病治",其中,家庭醫生的合同覆寫率進一步提高,公衆可以得到更準确的服務。

88歲的城門社群居民張祖旺不久前不小心摔倒了,"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給我們的醫生打電話。"自從簽約成為家庭醫生以來,他享受到了全方位的貼心醫療服務,"不用離開社群,大部分的醫療需求都得到了解決。"

民生故事

慢病有人可以預約

雖然年近90歲,但張祖旺的動作友善明了,思路清晰,他清楚地記得,墜落發生在2019年12月8日。想去逛街的他,不小心摔了一跤,搖了搖頭。

"有了家庭醫生,您就可以在不離開社群的情況下享受醫療護理的便利。不要去大醫院排隊,隻要幾分鐘,家庭醫生幫我們預約檢查,到時間直接上線。摔倒後,張祖旺第一時間聯系了簽約家庭醫生馬曉軒醫生。回國後,張祖旺前往家庭醫生所在的社群衛生服務站進行例行檢查,還預約了三甲醫院世紀寺醫院的MRI等深度檢查。"服務站就在小區内,走幾步就到了,很友善。

樓下有家庭醫生,看病更貼心

右一:張祖旺;右二:徐月軒:右三:馬曉軒-家常聊

城門社群是一個小型的社群衛生服務站,是許多像張祖旺這樣的老人的家園。"我們社群的家庭醫療團隊負責整個社群的3,000多人。

最終的檢查結果很滿意,沒有異常,但考慮到長途旅行、體溫變化、醫療不便,張祖旺原本的旅行計劃被家庭醫生的建議取消了。這不是張祖旺出門前第一次咨詢家庭醫生。自從注冊了家庭醫生以來,他已經習慣了每次出門去看家庭醫生。去年,他和他的伴侶毫不猶豫地續簽了為期一年的新家庭醫療合同。65歲以上患有慢性病的張祖旺老夫婦是國内醫療隊服務重點群體之一。

記者來訪當天,張祖旺到社群衛生服務站給他做椎管狹窄的理療,老夥伴徐月軒來治療坐骨神經痛。

"我們不說每天都來,可能平均每天來一次,我們長期以來一直把家庭醫生當成自己的家人。徐說,兩個女兒都在上海,最親近的是鄰居和家庭醫生。相比于簽訂合同之前,現在有專業的醫生考慮自己的健康狀況,感覺很好。愛說愛笑徐月軒也對每個熟悉的家醫上來一句親切的愛說:"這是牛,那是方芳,她啊,我叫她甯甯。"

每次治療後,老夫婦都不着急去,都會在服務站談一天。張祖旺說:"有年輕的醫生和護士,都叫我爺爺,太善良了。什麼都沒發生,我們都想坐在這裡。"

3000戶關注

"叔叔和阿姨的關系非常好,我們都羨慕他們。每年夏天,叔叔都會帶姨媽去東北過暑。冬天,我帶阿姨去海南避寒。馬說,熟悉居民也是一種責任,熟悉家庭醫療隊對關鍵群體的服務有助于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廟醫院城門社群衛生服務站,成立于2011年。作為直接負責醫院的社群衛生服務站,這裡的醫生素質相當突出。除了兩位常備醫生外,來自世紀祭壇醫院的專家也經常來這裡參觀。

2015年,馬曉軒從世紀寺院幹療科調到城門社群,成為家庭醫療隊隊長。從那時起,她已經有3000多個擔憂。與大型醫院不同,家庭醫生和居民的聯系更加緊密。家庭醫生簽訂了12項基本服務,包括:一般預約、預約轉診、用藥指導、康複管理等。家庭醫療承包服務重點人群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中風、重症精神障礙、肺結核患者、65歲以上人群、孕産婦等人群。

2019年,随着家庭健康服務的不斷深入,馬女士與住戶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她和同僚們已經能夠準确了解每個重點客戶的健康狀況。"你看,剛才說話的時候你有點興奮,高壓比平時高一點。在測量徐的血壓時,馬曉軒能夠快速檢測到一些波動。這種長期監測有助于控制老年人的慢性病。馬曉軒本人覺得,城門社群90歲左右、行動自由的老人越來越多。而老年人喜歡以社群衛生服務站為落腳點,拿藥、檢查、注射、理療,成為社會的一部分。

樓下有家庭醫生,看病更貼心

馬曉軒給徐月軒做了心電圖

"客觀條件使我們的家庭醫生不可能經常上門。但老人們說,服務站成了他們下樓的理由,沒什麼可來溜走的,很好。馬曉軒說,家庭醫生都是全科醫生,提供整體健康服務,是以聊天也可以看作是家庭醫生工作的一部分,"對于老年人來說,失眠、焦慮,聊天可以讓他們放松。就像高血壓的一些症狀一樣,其實和失眠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你能感到舒适,充足的睡眠,對緩解症狀是非常有益的。"

樓下有家庭醫生,看病更貼心

馬曉軒給徐月軒做了血壓測試

聊得越多,了解得越多,馬曉軒已經能夠和新同僚交談,"透露"張祖旺和徐月軒的愛情故事,"你沒想到,徐阿姨以前是北京大學的一朵花。"老夫婦每次談起這件事,診所總是充滿笑聲。

希望

家庭醫生不僅僅是開放

世紀寺醫院社群醫療中心主任、全科醫學主任張靜是城門社群衛生服務站的第一負責人。她提高了對家庭醫療服務的期望。

"我們的家庭醫生從未為一個人注冊過,而是為他的家人,甚至整個社群注冊。治療高血壓、糖尿病,不僅要注重疾病,還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如何進食,如何休息,如何鍛煉,都有建議。一般的醫療服務并不像開處方那麼簡單。張靜說,因為它是長期的、全方位的監測,是以特别希望利用網際網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實作更精準的服務,"比如血壓資料,如果能自動從血壓計上傳到雲端,和人工智能回報,會更有效率。"

而且,張靜認為,目前的健康節目會在一定程度上誤導老年人,甚至對醫患溝通造成障礙,如果有一個官方的、科學的醫學科學平台,可以制作和播出醫學科學節目,将更有利于健康生活觀念的推廣。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記者 孫毅

編輯:王海平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