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楼下有家庭医生,看病更贴心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

在新的卫生和卫生框架下,北京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和卫生服务。北京居民更是真切地感受到"病治",其中,家庭医生的合同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公众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服务。

88岁的城门社区居民张祖旺不久前不小心摔倒了,"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给我们的医生打电话。"自从签约成为家庭医生以来,他享受到了全方位的贴心医疗服务,"不用离开社区,大部分的医疗需求都得到了解决。"

民生故事

慢病有人可以预约

虽然年近90岁,但张祖旺的动作方便明了,思路清晰,他清楚地记得,坠落发生在2019年12月8日。想去逛街的他,不小心摔了一跤,摇了摇头。

"有了家庭医生,您就可以在不离开社区的情况下享受医疗护理的便利。不要去大医院排队,只要几分钟,家庭医生帮我们预约检查,到时间直接上线。摔倒后,张祖旺第一时间联系了签约家庭医生马晓轩医生。回国后,张祖旺前往家庭医生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例行检查,还预约了三甲医院世纪寺医院的MRI等深度检查。"服务站就在小区内,走几步就到了,很方便。

楼下有家庭医生,看病更贴心

右一:张祖旺;右二:徐月轩:右三:马晓轩-家常聊

城门社区是一个小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是许多像张祖旺这样的老人的家园。"我们社区的家庭医疗团队负责整个社区的3,000多人。

最终的检查结果很满意,没有异常,但考虑到长途旅行、体温变化、医疗不便,张祖旺原本的旅行计划被家庭医生的建议取消了。这不是张祖旺出门前第一次咨询家庭医生。自从注册了家庭医生以来,他已经习惯了每次出门去看家庭医生。去年,他和他的伴侣毫不犹豫地续签了为期一年的新家庭医疗合同。65岁以上患有慢性病的张祖旺老夫妇是国内医疗队服务重点群体之一。

记者来访当天,张祖旺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给他做椎管狭窄的理疗,老伙伴徐月轩来治疗坐骨神经痛。

"我们不说每天都来,可能平均每天来一次,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把家庭医生当成自己的家人。徐说,两个女儿都在上海,最亲近的是邻居和家庭医生。相比于签订合同之前,现在有专业的医生考虑自己的健康状况,感觉很好。爱说爱笑徐月轩也对每个熟悉的家医上来一句亲切的爱说:"这是牛,那是方芳,她啊,我叫她宁宁。"

每次治疗后,老夫妇都不着急去,都会在服务站谈一天。张祖旺说:"有年轻的医生和护士,都叫我爷爷,太善良了。什么都没发生,我们都想坐在这里。"

3000户关注

"叔叔和阿姨的关系非常好,我们都羡慕他们。每年夏天,叔叔都会带姨妈去东北过暑。冬天,我带阿姨去海南避寒。马说,熟悉居民也是一种责任,熟悉家庭医疗队对关键群体的服务有助于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庙医院城门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于2011年。作为直接负责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这里的医生素质相当突出。除了两位常备医生外,来自世纪祭坛医院的专家也经常来这里参观。

2015年,马晓轩从世纪寺院干疗科调到城门社区,成为家庭医疗队队长。从那时起,她已经有3000多个担忧。与大型医院不同,家庭医生和居民的联系更加紧密。家庭医生签订了12项基本服务,包括:一般预约、预约转诊、用药指导、康复管理等。家庭医疗承包服务重点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重症精神障碍、肺结核患者、65岁以上人群、孕产妇等人群。

2019年,随着家庭健康服务的不断深入,马女士与住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她和同事们已经能够准确了解每个重点客户的健康状况。"你看,刚才说话的时候你有点兴奋,高压比平时高一点。在测量徐的血压时,马晓轩能够快速检测到一些波动。这种长期监测有助于控制老年人的慢性病。马晓轩本人觉得,城门社区90岁左右、行动自由的老人越来越多。而老年人喜欢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落脚点,拿药、检查、注射、理疗,成为社会的一部分。

楼下有家庭医生,看病更贴心

马晓轩给徐月轩做了心电图

"客观条件使我们的家庭医生不可能经常上门。但老人们说,服务站成了他们下楼的理由,没什么可来溜走的,很好。马晓轩说,家庭医生都是全科医生,提供整体健康服务,所以聊天也可以看作是家庭医生工作的一部分,"对于老年人来说,失眠、焦虑,聊天可以让他们放松。就像高血压的一些症状一样,其实和失眠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你能感到舒适,充足的睡眠,对缓解症状是非常有益的。"

楼下有家庭医生,看病更贴心

马晓轩给徐月轩做了血压测试

聊得越多,理解得越多,马晓轩已经能够和新同事交谈,"透露"张祖旺和徐月轩的爱情故事,"你没想到,徐阿姨以前是北京大学的一朵花。"老夫妇每次谈起这件事,诊所总是充满笑声。

希望

家庭医生不仅仅是开放

世纪寺医院社区医疗中心主任、全科医学主任张静是城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第一负责人。她提高了对家庭医疗服务的期望。

"我们的家庭医生从未为一个人注册过,而是为他的家人,甚至整个社区注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不仅要注重疾病,还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如何进食,如何休息,如何锻炼,都有建议。一般的医疗服务并不像开处方那么简单。张静说,因为它是长期的、全方位的监测,所以特别希望利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精准的服务,"比如血压数据,如果能自动从血压计上传到云端,和人工智能反馈,会更有效率。"

而且,张静认为,目前的健康节目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老年人,甚至对医患沟通造成障碍,如果有一个官方的、科学的医学科学平台,可以制作和播出医学科学节目,将更有利于健康生活观念的推广。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记者 孙毅

编辑:王海平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