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粒柴秤星,潮商的精神傳承

一粒柴秤星,潮商的精神傳承

都說“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商”,說起潮商,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到林百欣、莊世平、謝國民、馬化騰等商業巨子。

他們給大家留下很鮮明的印象:精明、誠信、談吐儒雅、果斷、敢于冒險等。同樣的,也給大家留下堪稱傳說的個人經曆,讓許多人紛紛探究起他們的成功秘籍。

潮汕有句商業俗諺,叫

“生理在人做”

每個潮汕商人都有自己的一本“生意經”,經營手法各不相同,其中衆多的奇思妙想更是讓人拍案叫絕。

在潮商的經營智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誠信。而在潮汕俗諺中,就有不少關于“誠信”的内容。

此類俗諺之多,堪稱潮汕先輩穿透曆史的“苦口婆心”,生怕後人“三鬥油麻倒無粒落耳”,或是:

“斤堵斤,兩堵兩”

“老實交關”

“價無減,稱無閃”

這些潮汕俗諺,都是在要求商家要誠信經營,明碼實價。

而今天要來和大家聊的,是“秤星”的故事。

潮商俗諺故事

潮汕話有句俗諺,叫做:

“有錢買有柴秤星”

秤星指的是秤上面的斤兩刻度,這句俗諺的意思就是,客人來購物,是來花錢的,每個店家都應該做到貨物足稱,公平交易。

一粒柴秤星,潮商的精神傳承

“賣魚伯的柴秤”,曾經是汕頭埠的市井談資。

賣魚伯是老汕頭埠鹽埕頭的一個小商販,他身上有幾把鑰匙,是幾個老顧客交給保管的。

每天,賣魚伯根據這些顧客的要求送貨上門,如果顧客家中無人,賣魚伯就自己打開門,将顧客所需的貨放到“吊籃”裡。買賣雙方互信如此。

賣魚伯使用的“17兩秤”,是特地定制的。以前1市斤是16兩,而賣魚伯使用的柴杆每斤17兩。

顧客跟賣魚伯買一斤東西,實際上是一斤一兩。

即是說,賣魚伯甯願自己吃虧,也要保證自己的信譽。

由于“賣魚伯”的秤良心讓利,是以埠鹽埕頭市面上那一小撮缺斤短兩的不良商家就混不下去。為此,“賣魚伯”還遭到打擊報複,他的柴秤折斷了。

賣魚伯隻是個小販,也不與人争執,然後再掏腰包另定制柴秤,又是“17兩秤”,堅持着自己的良心與初心。

而這種主動讓惠的商場君子現象,在潮汕地區也并非個别,如1970年代的揭陽縣曲溪公社的墟場,買東西隻有超斤兩,絕不會短斤缺兩。

一粒柴秤星,潮商的精神傳承

賣魚伯的兒子從7歲就開始在汕頭埠做小販,一輩子以此為職業,隻在少年時期在柴秤鋪當學徒學會制作柴秤。

1957年的一天午後,這位年輕人在家裡為他的機關制作柴秤,讓孩子給他打下手。

制作柴秤有一道重要的工序——釘秤星。

他給孩子講柴秤杆上這16顆星的由來:“人類離不開日月星辰,是以秤杆上的星就代表日月星辰來監督人類做生意要公平,大星(一斤)是太陽,中星(半斤)是月亮,其餘14粒小星7粒是北鬥,6粒是南辰,1粒是人的良心。人生在世,做事無良心,還是人嗎?”

賣魚伯的孫子,也許沒有繼續從商,但是,潮商對誠信公平的堅持,已經刻入了血脈的傳承中。

一粒柴秤星,潮商的精神傳承

“在做一個商人之前,要做一個講誠信的好人”。

潮商們傳承堅持着“仁義誠信”的傳承,自然就獲得了頑強的生命力和适應能力。天下何處去不得?自然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

希望我們能一起弘揚積極向上的潮商文化與精神,一起傳承潮文化。

最後也點播一首《潮商之歌》,大家一起邊聽歌邊感受潮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