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粒柴秤星,潮商的精神传承

一粒柴秤星,潮商的精神传承

都说“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商”,说起潮商,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林百欣、庄世平、谢国民、马化腾等商业巨子。

他们给大家留下很鲜明的印象:精明、诚信、谈吐儒雅、果断、敢于冒险等。同样的,也给大家留下堪称传说的个人经历,让许多人纷纷探究起他们的成功秘籍。

潮汕有句商业俗谚,叫

“生理在人做”

每个潮汕商人都有自己的一本“生意经”,经营手法各不相同,其中众多的奇思妙想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在潮商的经营智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诚信。而在潮汕俗谚中,就有不少关于“诚信”的内容。

此类俗谚之多,堪称潮汕先辈穿透历史的“苦口婆心”,生怕后人“三斗油麻倒无粒落耳”,或是:

“斤堵斤,两堵两”

“老实交关”

“价无减,称无闪”

这些潮汕俗谚,都是在要求商家要诚信经营,明码实价。

而今天要来和大家聊的,是“秤星”的故事。

潮商俗谚故事

潮汕话有句俗谚,叫做:

“有钱买有柴秤星”

秤星指的是秤上面的斤两刻度,这句俗谚的意思就是,客人来购物,是来花钱的,每个店家都应该做到货物足称,公平交易。

一粒柴秤星,潮商的精神传承

“卖鱼伯的柴秤”,曾经是汕头埠的市井谈资。

卖鱼伯是老汕头埠盐埕头的一个小商贩,他身上有几把钥匙,是几个老顾客交给保管的。

每天,卖鱼伯根据这些顾客的要求送货上门,如果顾客家中无人,卖鱼伯就自己打开门,将顾客所需的货放到“吊篮”里。买卖双方互信如此。

卖鱼伯使用的“17两秤”,是特地定制的。以前1市斤是16两,而卖鱼伯使用的柴杆每斤17两。

顾客跟卖鱼伯买一斤东西,实际上是一斤一两。

即是说,卖鱼伯宁愿自己吃亏,也要保证自己的信誉。

由于“卖鱼伯”的秤良心让利,所以埠盐埕头市面上那一小撮缺斤短两的不良商家就混不下去。为此,“卖鱼伯”还遭到打击报复,他的柴秤折断了。

卖鱼伯只是个小贩,也不与人争执,然后再掏腰包另定制柴秤,又是“17两秤”,坚持着自己的良心与初心。

而这种主动让惠的商场君子现象,在潮汕地区也并非个别,如1970年代的揭阳县曲溪公社的墟场,买东西只有超斤两,绝不会短斤缺两。

一粒柴秤星,潮商的精神传承

卖鱼伯的儿子从7岁就开始在汕头埠做小贩,一辈子以此为职业,只在少年时期在柴秤铺当学徒学会制作柴秤。

1957年的一天午后,这位年轻人在家里为他的单位制作柴秤,让孩子给他打下手。

制作柴秤有一道重要的工序——钉秤星。

他给孩子讲柴秤杆上这16颗星的由来:“人类离不开日月星辰,所以秤杆上的星就代表日月星辰来监督人类做生意要公平,大星(一斤)是太阳,中星(半斤)是月亮,其余14粒小星7粒是北斗,6粒是南辰,1粒是人的良心。人生在世,做事无良心,还是人吗?”

卖鱼伯的孙子,也许没有继续从商,但是,潮商对诚信公平的坚持,已经刻入了血脉的传承中。

一粒柴秤星,潮商的精神传承

“在做一个商人之前,要做一个讲诚信的好人”。

潮商们传承坚持着“仁义诚信”的传承,自然就获得了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天下何处去不得?自然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

希望我们能一起弘扬积极向上的潮商文化与精神,一起传承潮文化。

最后也点播一首《潮商之歌》,大家一起边听歌边感受潮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