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志亮解讀百家姓》之鄧姓尋根遊——從西周鄧國遺址到鄧氏宗祠

鄧姓是中國第二十七位娃氏,主要分布在廣東、湖南、四川。當今鄧姓人口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62%,總人口大約有821萬。

遊線一:河南省鄧州市鄧姓發源地——西周時的鄧國

據《春秋地理考實》記載,鄧姓始祖商王武丁的叔父在今南陽市鄧州縣建立了鄧國,這是鄧姓最早的封地,也是鄧姓的發祥地。如今這裡仍然儲存了鄧國古城遺址。鄧州景色秀麗、文物衆多。境内有13億年前的化石點、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以及商代、戰國、漢代遺址多處。鄧州福勝寺塔地宮出土的宋代文物金棺、銀椁,轟動國内外。

交通參考:鄧國故城位于鄧州東南2.5公裡的城郊鄉八裡王村,在鄧州包車(面的)到鄧國故城隻需10元左右。順道遊:龍溝風景區、内鄉天心洞景區、内鄉寶天曼景區、西峽伏牛山景區。

遊線二:廣東省廣州市(鄧世昌紀念館)——廣東省韶關市曲江縣(鄧氏宗祠)

(一)廣東省廣州市鄧世昌紀念館

甲午海戰中的民族英雄鄧世昌的紀念館,就坐落在海珠區寶崗大道二龍街龍涎裡2号。該館于1994年紀念鄧世昌殉國100周年時設立。原址的鄧氏宗祠,是鄧氏族人在鄧世昌英勇殉國後,用當時政府發放的撫恤金修建而成。鄧世昌于1894年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壯烈殉國後,清廷追封其為“從一品”官,故宗祠正門按一品官員規格,建六級台階。整座建築以長條花崗岩石為基礎,高出地面1米後用水磨表磚砌牆,以進口坤甸為柱和梁架,屋頂是灰塑瓦脊、綠筒瓦面,為典犁的嶺南祠堂式建築。在鄧氏宗祠基礎上建立的鄧世昌紀念館,占地4700平方米,展出各種文物、照片、文獻、模型、雕塑、蠟像等200多件。

交通參考:廣州市内乘29、53、69、121、244、210、270、530路汽車在寶崗大道中站下車可達。門票:5元(團體3元,學生1元)。時間:星期二至星期五上午9:00—I2:00、下午14:00—16:30開館,(周六、日9:00—16:30)。

(二)廣東省韶關市曲江縣鄧氏宗祠

200年前的碉樓、達官貴人的馬槽、還有雕梁畫棟的書屋——韶關市曲江縣小坑鎮曹角灣村鄧氏宗祠内每一個細緻的所在都透出它的古雅與尊貴。曹角灣是一個鄧姓村,400年前鄧姓人從祖居地河南省南陽市遷到此地。令人稱奇的是,村中至今保留着大清六朝皇帝的10餘塊牌匾,内容大多涉及當年的皇家舊事和政壇逸事。在這偏遠的小村裡如何能包藏着這麼一段曾經顯赫的往事,對于村人而言卻是一個至今難解的謎。

交通參考:韶關市火車站坐車到馬壩十分友善,車程約半小時,車費3元。由于曹角灣村地處偏僻,是以到達馬壩後最好找當地人指引前往會比較友善。住宿:小坑鎮住宿很友善,标準間隻要120—200元左右,豪華型的标間也隻要240—380元左右。

順道遊:江縣境内有禅宗南派祖庭南華寺,據說禅宗六祖慧能的著名偈語“菩提本非樹”,即典出于此。寺内藏有不少珍貴文物,如唐代千佛袈裟和聖旨、北宋的木雕羅漢像和南宋萬斤大銅鐘等。

《馮志亮解讀百家姓》之鄧姓尋根遊——從西周鄧國遺址到鄧氏宗祠
《馮志亮解讀百家姓》之鄧姓尋根遊——從西周鄧國遺址到鄧氏宗祠
《馮志亮解讀百家姓》之鄧姓尋根遊——從西周鄧國遺址到鄧氏宗祠
《馮志亮解讀百家姓》之鄧姓尋根遊——從西周鄧國遺址到鄧氏宗祠
《馮志亮解讀百家姓》之鄧姓尋根遊——從西周鄧國遺址到鄧氏宗祠
《馮志亮解讀百家姓》之鄧姓尋根遊——從西周鄧國遺址到鄧氏宗祠
《馮志亮解讀百家姓》之鄧姓尋根遊——從西周鄧國遺址到鄧氏宗祠

馮志亮,筆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學特聘教授,北京海圖書畫苑首席文化顧問。被譽為品牌推廣人、網絡策劃人、IT教育訓練師、網絡分析師、姓氏文化學者;網絡新聞營銷創始者和發展者、品牌通創始人。曾提出關于網絡廣告價值排斥論的“藍海觀點”。藍海觀點的提出對于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義,并成為大陸網民對網絡真正了解的一個标志,為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受聘為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與宗教學系特聘教授。馮志亮涉獵廣泛,書法繪畫造詣深厚,并熱衷于文學曆史,亦是一位古體詞人和家史家譜研究專家,著有《渤海詩詞集》、《怎樣修家譜》、《怎樣編家史》、《怎樣寫自傳》,以及《百家姓尋根手冊》五百餘部,《中華姓氏家譜》三百餘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