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因24歲姐姐拒養4歲弟弟,将其告上法庭,女兒:你兒子自己養

某問答平台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家庭條件一般,卻執意生二胎的中年人是怎麼想的?

一位答主用自己的親身經曆,較長的描述了因為二胎弟弟,自己如何與父母變得形同陌路。最後她還頗為無奈的告誡讀者:“說真的,如果你父母在你20歲還想生二胎,能勸的就勸下吧!”

條件一般,非要中年生子

女孩明确表示,自己家條件其實非常一般,但她從小就知道父母一直想要個兒子。雖然自己是個閨女,但奈何母親子宮肌瘤懷孕困難,一直也沒有懷上。家人雖然關系不算親厚,但也和和氣氣能說得過去。

一切都在她22歲時發生了改變,那年弟弟出生了,也是從那時起她才發現,也許自己這個女兒從來就沒有被父母期待過。

父母因24歲姐姐拒養4歲弟弟,将其告上法庭,女兒:你兒子自己養

女孩表示,自己211大學畢業,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外企,22歲工資就能拿到2.6萬,同齡人中絕對算高收入人群。哪怕收入這麼高,但自己從來不敢多花一分錢,同僚在一起,她總是特别自卑。因為她的工資要被父母強行要走,每月給家裡1.5萬,再加上5000的房租,每個月最後留給她的隻有6000塊。同僚聚餐、組織活動,根本就不敢多參加。

父母因24歲姐姐拒養4歲弟弟,将其告上法庭,女兒:你兒子自己養

巨大的開支讓女孩有了兼職的沖動,于是準備和朋友開一個小店。小店需要啟動資金,女孩就和父母商量,反正弟弟還不到1歲,能不能每個月就先給1000,奶粉、尿不濕這些1000也就夠了。誰知這個提議,徹底惹怒了父母,父母不惜跨越千裡從老家坐高鐵找她要錢。

父母因24歲姐姐拒養4歲弟弟,将其告上法庭,女兒:你兒子自己養

拒絕繼續給錢後,她看到自己的母親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狀态:“你永遠不知道你養了個什麼東西”。她說,那一刻真的覺得不如死了算了。隔着螢幕都能感覺到女孩滿滿的委屈。

父母因24歲姐姐拒養4歲弟弟,将其告上法庭,女兒:你兒子自己養

同為媽媽,我真的很難想象為何能做到如此偏心,就因為老二是個兒子就可以不顧女兒的死活?吸血鬼家長太可氣了!

女孩說,如果在5、6年前有人告訴她,自己會因為“錢”和父母翻臉,她是萬萬不信的。但自從弟弟出生後,爸媽好像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父母因24歲姐姐拒養4歲弟弟,将其告上法庭,女兒:你兒子自己養

他們一門心思為弟弟考慮,生怕自己老了弟弟沒有依靠,怕以後弟弟過得不好,是以想方設法壓榨閨女。完全忘了,那個獨自在異鄉打拼的孩子,也需要他們的關愛。

在回答的最後,女孩質問父母:你們說讓我養弟弟,說我将來要靠弟弟,我一個22歲的人,工資在同齡人算高的,工作輕松,升職潛力大,我憑什麼靠一個比我小20歲的弟弟?等他20我都42了,我靠他什麼?

她發誓似地告訴父母:這月起,我不會再打錢了!我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你兒子自己養,管我什麼事!

說實話真的有些心疼這個女孩,獨自在異鄉的我知道一個女孩在外面拼搏的艱難。看看她父母的言行舉止,完全是把女兒當做了人形自走提款機,為了兒子的未來,緻親情于不顧。這樣自私的父母,也難怪女兒會忍無可忍。

24歲女孩拒養4歲弟弟,父母一紙訴狀将其告上法庭

因二胎撫養權,和老大起沖突的家庭還真不在少數,之前看過一個24歲女孩在某著名律師的微網誌求助。

她說自己大學畢業兩年,工作剛穩定,5年前得知父母懷孕。因為家裡條件不好,曾勸阻父母要慎重,畢竟自己的學費都是靠助學金和課外兼職賺的,家裡怎麼還可能有錢養二胎?

但父母并沒把女孩的意見放心上,等寒假回家弟弟已經出生了。母親高齡産子身體變差,父親一直就是個“窩裡橫” 沒有經濟來源,本就不富裕的家一下子負債累累。

父母因24歲姐姐拒養4歲弟弟,将其告上法庭,女兒:你兒子自己養

大學畢業後,自己留在省城工作,但2年後父母執意讓她回去撫養弟弟。為了職業發展,她明确拒絕了,但一個月後她就收到了法院的傳票:一紙訴狀,父母要求她履行監護人的責任。工資幾乎都給了父母撫養弟弟,沒錢為自己請專業律師的女孩,隻能去網絡求助。

不少人安慰她,不用搭理吸血鬼父母,這種人越搭理蹦跶得越高。但律師卻說,這個女孩很大機率會敗訴。

原來大陸《婚姻法 》第二十九條明确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于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于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父母因24歲姐姐拒養4歲弟弟,将其告上法庭,女兒:你兒子自己養

也就是說,如果法律一旦認定父母沒有撫養二胎的能力,這個姐姐就必須要承擔監護人的責任。有人還分析,這個姐姐可能要一直撫養弟弟到12歲。

很顯然,這個結果對女孩來說很不公平。明明她曾極力勸阻,明明父母知道自己沒有能力撫養,還執意生下來,但這一切的後果卻要女孩獨自承擔,現實有時就是這樣讓人無奈。

中年人到底該不該繼續生娃?

現在三胎放開,不少中年家庭開始蠢蠢欲動,但這兩個故事卻又在提醒着我們,中年人生娃要考慮的因素應該很多。

首先,沒有過硬的經濟實力,就算了吧

養育孩子,不光是要“養”,還要“育”。如果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真心不建議再拖一個娃來看這亂七八糟的社會。

父母因24歲姐姐拒養4歲弟弟,将其告上法庭,女兒:你兒子自己養

為人父母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反而像前文提到的兩對父母那樣,從一開始就把養娃的重擔甩給了老大,勸有這種思想的父母還是不要生了。用老大給的錢吃吃喝喝不香嗎?為何還要多搞出來個人,道德綁架呢?

其次,尊重老大

中年父母生娃,更要多考慮老大的意見。畢竟老大已經成人,孩子對此會有自己更為成熟的想法。當然,也不必過分擔心大孩子反感弟弟妹妹,我身邊就有一個寵妹狂魔。兄妹兩人相差19歲,當時父母意外懷孕,本以為兒子會反對,誰知我這哥們隻是楞了一下,就開開心心規劃以後帶妹日常了。

父母因24歲姐姐拒養4歲弟弟,将其告上法庭,女兒:你兒子自己養

是以,建議中年人要生娃,起碼能尊重一下大孩子的想法,至少要問問老大怎麼想的。

最後,中年人的“精力問題”需要考慮好。

不能否認,中年人帶娃在精力方面肯定不如小年輕。曾經高齡産子的盛海琳的經驗,或許能給中年父母們一些啟發。有媒體問她高齡産子後的感覺,她回答:“身臨其中,幸福是暫時的,更多的是壓力和責任,有遠慮也有近憂。”

父母因24歲姐姐拒養4歲弟弟,将其告上法庭,女兒:你兒子自己養

當被問到:“再來一次,還會考慮嗎?”。盛海琳歎氣說道:“我會三思而後行!”

高齡産子的盛海琳将精力問題暴露得更加徹底,她的一句“我會三思後行”,更是對那些沒有精力照顧孩子的父母一種勸谏。

最後想說,每個父母都有生孩子的權利,但生孩子并不僅僅是“生”那麼簡單。孩子的教育、人生觀、價值觀哪個不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當父母的如果隻是想生完後,找個可以吸血的老大撫養,還是忍了吧。這樣的後果,不僅老二撫養不好,老大也會離你越來越遠。

今日話題:你是怎麼看那些家庭條件非常一般,卻執意要生娃的中年人的呢?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