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俊:胡瑗與湖學的“以民為本,明體達用”|宋韻

教學有方,學生雲集

晚唐士子愛在幽靜偏遠的寺院靜心讀書,及至唐朝末大亂,官學遭受破壞,開始出現一批私人在寺廟的斷壁殘垣創辦書院。至宋時以四大書院為代表書院大興,自此,書院文化一直延續下來,推動了中國學術、中國文化的不斷發展。

宋仁宗時期,泰州一位名叫胡瑗的書生,自小聰明好學,通讀經書,屢次應舉不中之後,來到老家的華佗廟旁的經武祠,建立安定書院,逐漸聲名鵲起。

何俊:胡瑗與湖學的“以民為本,明體達用”|宋韻

安定書院

景祐元年(1034),胡瑗來到蘇州講學。範仲淹當時在蘇州任知州,慕名讓兒子範純祐拜胡瑗為師,并由此加深了對胡瑗的了解。遂聘請胡瑗為蘇州州學教授,掌管一州之學。

慶曆二年(1042),範仲淹的友人湖州太守滕子京邀請胡瑗,來到湖州州學任主講教授。在此期間,胡瑗主要講授《周易》《洪範》兩書,提出了“明體達用”的思想。

慶曆四年推行的慶曆改革雖然因觸及官僚階層的利益,不到一年就被叫停,但仍有一些制度保留下來。其中“精貢舉”推行大規模州縣立學,修建中央太學,延請鴻儒講學,有利于為朝廷培養和選拔人才,而得到繼承和推廣。

皇佑元年(1049),胡瑗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太學執教,并在之後主持太學。因胡瑗學識淵博且教學得法,備受學生歡迎和敬重。當時朝廷上下半數官員來自胡瑗門下。

領先時代的教學法

胡瑗為什麼能吸引大量的學子慕名前來求學?這離不開胡瑗提出的分齋教學法。

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學時,立“經義”“治事”二齋,對不同的學生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是中國教學史上首次實行個性化教學。

“經義齋”注重培養有大局觀的上司型人才。對于在經義齋求學的學子,胡瑗不再花大量精力去教授遣詞造句的技巧,而更關注對儒家傳統經書的學習,“為文章皆傳經義,必以理勝”。

“治事齋”注重培養在某一領域的專精人才。在這裡的學生被要求将真理的認識落實到具體問題的解決上,幹起事來要“敦尚行實”,也就是腳踏實地。

正如胡瑗教學思想的核心“明體達用”,“明體”即“明本”,明做人、做事、做學問之本;“達用”即“實踐”,學有所獲、學以緻用。胡瑗既傳授道藝、德行之實,又打破陳規舊習,把水利、算數、兵學等實用自然科學,正式納入官學的教學體系之中。充分實作了人的素質教育與技能教育的相結合。胡瑗在湖州長達12年時間裡,首創分齋、明體達用教學法,世稱“湖學”,成為世界教育史上一個裡程碑。

胡瑗在教學實踐中傳達了自己的學術主張。其主要内涵之一就是以民為本,民生第一。胡瑗主要講授《周易》《洪範》兩書,在解釋《益》卦時,胡瑗強調,隻有增加群眾的收益,才是真正的收益,如果損害群眾的利益,那不僅是損害了群眾的利益,而且也是損害了統治者的政治品德。這種以民為本的政治理念成為宋代政治的主導思想。

此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胡瑗從師德到教學法都确立了一系列有深遠意義的内容,對于整個宋代乃至後來的書院教育産生了深遠影響。

湖學是宋韻文化的正脈

胡瑗先後在泰州、蘇州、湖州和京師太學執教三十年左右,受教育者不下數千人。

宋神宗曾問胡瑗的學生劉彜,王安石和胡瑗相比如何?劉彜的回答是胡瑗之學有體有文有用,而且培養的人才遍布宋代從中央到地方,為宋代的發展作出了長遠的基礎性貢獻,非王安石可比。

胡瑗在太學教書期間,嘗以孔子學生顔回為什麼是孔子門下最優秀的學生為題,讓學生論述,程頤以《顔子所好何學論》獲得了胡瑗的高度認可。程頤認為顔回之是以是七十二賢中最好學的,是因為顔回學的是“學以緻聖人之道”。顔回認為聖人是可以通過學習而達到的,因為人人都先天具有聖賢的本性,隻是後天的情欲才使本性喪失,而本性可以通過修養和學習加以恢複,提出了格物窮理、涵養持敬等系統的思想與方法。

程頤和他的兄長程颢後來成為宋代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他的重要學生,也就是“程門立雪”中的楊時後來将二程理學南傳,經過羅從彥、李侗,最後到朱熹,使宋代理學完成了對先秦儒學的創造性繼承與創新性轉化,理學不僅成為宋韻文化最核心的哲學,而且更是主導了此後八百年的中國文化,成為傳統中國走向現代的基礎。

是以可以确定地說,胡瑗開創的“明體達用”為核心的湖學,是宋韻文化的正脈,對于人文、理性、和諧的宋韻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探索創新精神與思想創造值得我們今天深入研究體會與闡揚。

監制 | 先宏明

編輯 | 巫家宏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