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擁抱世界:提升宋韻文化國際影響力

4月20日,智者面對面——尚城社科直播間“宋韻文化的海外影響與國際傳播”在臯亭山宋韻展陳館開播,整場直播吸引9.16萬人線上觀看。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副院長,杭州城市國際化研究院副院長,宋韻文化研究傳承中心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林航從海内外學者對宋韻文化的不同認知入手,帶領我們跨越地域與民族,解讀宋韻文化的海外影響力。

擁抱世界:提升宋韻文化國際影響力

作為南宋都城,杭州處處有曆史、步步有文化。大臯亭區域,是南宋時期南北文化與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南宋時,外來使臣入皇城觐見,入住的“國飯店”班荊館便在臯亭山一帶。作為宋文化的另一極,臯亭山一帶蘊含着豐富的宋文化,是我們了解宋韻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好地方。

宋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内外史學界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峰,對同時代的世界有着深遠的影響。宋韻是從宋代傳承下來的文化底蘊和精神氣質,是具有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重要文化标志。希望我們可以讓宋韻文化走出世界,提高文化自信,增加杭城的國際影響力。

訪談環節

亞運會對杭州這座城市有着怎樣的影響?

林航:從拉動城市經濟上來講:浙江省統計局曾經做過一個測算,亞運對杭州市GDP的拉動量約為4141億元,對就業人數的拉動量約為67萬人。從提升城市能級上來看:2015年杭州的地鐵隻有3條線路,通車裡程是81.5公裡,到了現在已經可達到400公裡,而到舉辦亞運會時,将會有14條線路開通,516公裡。由此可見亞運會對杭州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會帶來極大的影響。從産業優化上看:亞運場館建設及賽後營運等能推動建築業、體育休閑業、文旅業、餐飲業的發展,實作産業結構優化更新。從城市智能化上看:亞運會的舉辦,也讓杭州的“智能化”發展更進一步。另外,對提升城市美譽度來說:舉辦亞運盛會,無疑有助于拓展杭州的“國際朋友圈”,讓世界更了解杭州 。

以杭州為中心的亞洲商業文明在南宋時期的世界占據着怎樣的地位?

林航:杭州在五代時已成為江南最大的城市,往返于吳越國與日本之間的商船僅文獻記載的就達 24 次之多。北宋時,杭州成為東南沿海遠航高麗、日本的重要港市之一。南宋時杭州不僅為“東南第一州”,是全國最大的商業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随着商業的發達和航海技術的進步,杭州也成為大陸絲綢、瓷器和茶葉的重要出口中心。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與這些域外地區開展大量貿易活動形成了各種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與碰撞,造就了杭州“道通四方,海外諸國物貨叢居”的商業文化景象。

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不同民族之間是否存在一種文化壁壘呢?

林航:不一定是壁壘,更準确地說是差異,這種差異大緻可以分為文化概念的了解不同,思維模式的不同,自身的曆史文化背景不同,語言的不同。首先,中國與西方對文化概念的了解不同,帶來了思維模式的差異,一個是與世界和諧共處,一個是改造為我所用,而西方的文化人是看你在多大程度上改造了世界,創造了多少的物質價值。這樣的不同當然也顯然受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影響。西方所經曆的政權變化、宗教改革、本地語言、民族認同等使得歐洲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認知與我們又有了顯著不同。

怎樣去面對這種文化差異?

林航:我們首先要了解中西方在文化感覺方面存在的差異,并且充分基于這樣的差異,根據閱聽人的接受習慣和思考方式,有針對性地組織和設計文化傳播、文化輸出的方式、路徑、風格等。舉個例子,很多城市都拍攝了對外的城市宣傳片,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特點,就是各地都很重視該項工作,這些宣傳片大都制作精美,但是他們都元素異常豐富,恨不得在幾分鐘内把城市各方面的特點優點都展示出來。但是對大多數海外觀衆而言,元素太多,沒有突出,沒有特點,反而難以留下印象,也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怎樣才能讓宋韻文化率先實作國際化,充分發揮宋韻文化的引領作用?

林航:培養宋韻人才,為優秀文化的傳播争當“小喇叭”;出版英法等外國語言文字的宋韻文化相關出版物;在國際平台開展宋韻文化活動,如開設展覽等,通過展示、體驗、演藝等形式,還原南宋生活場景,讓外國人士走近宋韻文化,同時植入宋韻文創設計産品,再現宋韻生活美學藝術,向海外觀衆傳播極具中國文化特點的宋韻文化核心。浙江在傳播宋韻文化時,要挖掘出更富有現代價值的精神内涵,用符合新形勢的語言向世界“轉譯”好宋韻文化。另外,可以充分利用2022年杭州亞運會這一重大體育文化盛會,在開幕式節目編排、亞運村乃至相關運動場館中适度展示、傳播宋韻文化。

在宋韻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時,我們需要把握什麼?

林航:最重要的一點是了解宋韻給我們的現在和未來帶來了什麼?如宋韻怎樣給杭州、浙江以及中國增加文化底蘊,提升文化自信等。在傳播宋韻文化時,并非是要完全複刻,而是可以從一些小的元素入手,比如衣服上的小盤扣,花邊等,宋韻本身就是一種審美環節,把這些元素以現代化生活方式展現出來,這才能讓宋韻真正融入現代生活,在不知不覺間為更多群眾所接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