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漢考古》2022年第2期目錄及摘要

目錄

3湖北保康穆林頭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存2017年發掘簡報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保康縣博物館

31 成都市郫都區盛家院遺址發現的商周時期陶窯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重慶師範大學西南考古與文物研究中心

38 山西绛縣橫水西周墓地M2055發掘簡報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大學北方考古研究中心 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 绛縣文物局

61 磁山遺址廢棄原因的再探讨

李彬森

69 鹿台崗遺址考辨

段宏振

77 “楚公逆”的年代及相關問題新探

靳健 謝堯亭

85 關于南陽夏饷鋪鄂國墓地的幾個問題

徐少華

94 戰國彩繪銅鏡探析

王亞 方輝

101 包山二号墓彩繪漆奁圖像考

要二峰

106 晉陽古城一号建築基址出土刻款白瓷研究

安瑞軍 趙凡奇

114 屈家嶺遺址史前黑釉蛋殼陶研究

肖芮 羅運兵 陶洋 張德偉 崔劍鋒

123 荊州郢城遺址秦漢木建構築遺存及其複原研究

盧川 劉建業

131 葉家山鄧監簋銘文考釋——兼及周初的監官制度

王子楊

138 楚簡拾零四則

朱曉雪

140 略談三星堆文化與長江中遊古文化的關系

趙殿增

摘要

●考古發現

湖北保康穆林頭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存2017年發掘簡報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保康縣博物館

摘要:穆林頭遺址位于湖北省保康縣馬良鎮紫陽村七組。2017年8月~2018年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保康縣博物館聯合組隊,對穆林頭遺址進行了主動性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遺址文化層堆積豐富,出土了一大批屈家嶺時期的文化遺存,為荊山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資料。

關鍵詞:保康;穆林頭遺址;屈家嶺文化遺存

成都市郫都區盛家院遺址發現的商周時期陶窯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重慶師範大學西南考古與文物研究中心

摘要:盛家院遺址位于成都市郫都區紅光鎮金土社群。2018年4~6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重慶師範大學西南考古與文物研究中心對盛家院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一批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座儲存完好的商周時期的陶窯,為我們深入研究成都平原十二橋文化時期陶器燒制方法與技術等問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材料。

關鍵詞:盛家院遺址;陶窯;商周時期;十二橋文化

山西绛縣橫水西周墓地M2055發掘簡報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大學北方考古研究中心

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

绛縣文物局

摘要:山西绛縣橫水西周墓地M2055是一座東西向長方形豎穴土坑墓,葬具為一椁二棺,墓底有一腰坑殉狗一隻,墓内有兩名殉人。随葬品有青銅器、錫器、陶器、玉石器、骨角器、蚌貝器等共計228件套。墓葬年代為西周中期晚段,墓主為倗國男性中等貴族。墓葬出土的楚公逆銅劍對于研究楚公逆的年代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橫水墓地;M2055;西周中期;倗國;楚公逆銅劍

●考古研究

磁山遺址廢棄原因的再探讨

李彬森

摘要:學界對磁山遺址的廢棄原因一直都存在争議。本文利用廢棄過程理論方法重新審視遺址材料後發現,磁山遺址可能并非祭祀性質的遺存,而更可能代表預期傳回廢棄政策的産物。磁山文化時期的農業群體的定居可能還不夠穩定,人們需要周期性流動,遺址中大量存在的還可以使用,但事實上已廢棄的遺存及其有意的擺放(存儲),都表明人們隻是臨時放棄。同時期其他相類似考古學文化材料和民族學材料可以對這一認識予以支撐。

關鍵詞:磁山遺址;廢棄過程理論;非穩定定居;可用事實廢棄物

鹿台崗遺址考辨

段宏振

摘要:豫東地區的鹿台崗遺址發現了嶽石文化和漳河型先商文化非對等共存的現象,反映出先商文化曾局部涵蓋于嶽石文化,究其根源或許與早期商部族某支曾在豫東一帶較廣泛的遊移生活方式有關。

關鍵詞:鹿台崗遺址;漳河型先商文化;嶽石文化;遊移活動

“楚公逆”的年代及相關問題新探

靳健 謝堯亭

摘要:山西绛縣橫水M2055新發現一件“楚公逆”人面紋短劍,與宋代嘉魚縣、北趙晉侯墓地M64出土“楚公逆”鐘的作器者相同。在重新梳理相關材料後,本文認為橫水M2055的年代及“楚公逆”鐘、“楚公”鐘形制、紋飾、銘文特點反映的年代均在西周夷王、厲王時期。結合古文字、文獻及銘文内容,本文推測“楚公逆”及“楚公”分别為楚君熊渠和楚君熊摯。這與學界對“楚公逆”為宣王時期楚君熊咢的認識不同。

關鍵詞:橫水M2055;楚公逆;年代;楚君熊渠;楚君熊摯

關于南陽夏饷鋪鄂國墓地的幾個問題

徐少華

摘要:從南陽夏饷鋪鄂國墓地布局和出土資料來看,在M1以東3米左右的位置應該有一座與其同期同組的鄂侯墓葬,即該墓地中的最後一位鄂侯墓。M1及其夫君墓的下葬時間約在公元前680左右或稍早,以此類推,前三組墓的下葬時間當分别在公元前710、735與760年前後,均屬于春秋早期。夏饷鋪墓地之鄂國當是周厲王在伐滅今随州安居一帶的鄂國後,将部分鄂國遺民北遷至今南陽一帶安置、監管,在經過較長時間的恢複後逐漸發展而來的。M19所見的鄂侯作孟姬壺,是鄂侯為異姓女子出嫁所作的媵器。

關鍵詞:南陽夏饷鋪;鄂國墓地;年代;族屬

戰國彩繪銅鏡探析

王亞 方輝

摘要:戰國時期,已出現鏡背上帶有顔料繪制紋飾的銅鏡,本文将其稱作彩繪銅鏡。目前發現的戰國彩繪銅鏡多出土于齊、楚和東周王城洛陽的貴族墓葬内,集中于戰國中期,戰國晚期漸逐衰落,西漢已極少發現,形制、紋飾、工藝既有共性又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彩繪銅鏡的紋飾有明顯的選擇性,意在強化辟邪禳災的功效,反映了靈魂不滅的普遍宇宙觀,與戰國中後期陰陽家、道家、宗教巫術和神仙方術在齊、楚等地盛行相關。

關鍵詞:戰國;彩繪銅鏡;強化效用;辟邪;宇宙觀

包山二号墓彩繪漆奁圖像考

要二峰

摘要:荊門包山二号楚墓出土彩繪漆奁為日常服裝儀容用具,蓋外壁的漆畫為研究先秦曆史提供了重要材料。漆畫描繪的是當時貴族出行會面的情形,自右向左,畫面依次為初行、驅馳、出迎、相會以及犬豕奔突五個場景。漆畫前四個場景相次發生,畫面整體連貫自然,是大陸目前所見最早的一幅連環畫,也是戰國時期人“最為天下貴”的理念在藝術方面的反映。

關鍵詞:包山楚墓;東周;漆奁;彩繪圖像

晉陽古城一号建築基址出土刻款白瓷研究

安瑞軍 趙凡奇

摘要:晉陽古城一号建築基址出土唐至五代刻款白瓷多件,有以往考古資料中較為常見的“盈”字款白瓷、“官”字款白瓷、“新官”款白瓷,還有首次科學發掘出土的“易定”款白瓷、“晉”字款白瓷。本文認為“盈”指“大盈庫”,“盈”字款白瓷具有商品屬性;“易定”指“易定鎮”,“易定”款白瓷是義武節度使官手工業的産品;“晉”指“晉王”,“晉”字款白瓷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有關,應是山西本地窯場的産品。

關鍵詞:晉陽古城;“盈”字款白瓷;“易定”款白瓷;“晉”字款白瓷

●科技考古

屈家嶺遺址史前黑釉蛋殼陶研究

肖芮 羅運兵 陶洋 張德偉 崔劍鋒

摘要:屈家嶺遺址發現了一類黑彩或黑衣蛋殼陶,制作精美。通過顯微觀察、成分分析、掃描電鏡能譜等分析了這些蛋殼陶,結果表明其黑彩工藝與普通黑彩陶工藝完全不同。普通黑彩均為鐵錳礦物緻色,而蛋殼黒繪陶表面黑彩已燒成黑色玻璃。比較分析可知這類“黑釉”陶與公元前6世紀希臘黑繪陶(Attic Pottery)燒成工藝基本類似,均采用“氧化—還原—氧化”三個階段(ORO)的燒成工藝。在還原階段使高鐵的精細黑色表面燒成玻璃化黑釉,形成了大陸最早的高溫黑釉陶瓷,展現出屈家嶺文化先民已經掌握相當高超的陶器燒成技術,将大陸高溫黑釉技術提早了将近一千年。

關鍵詞:屈家嶺遺址;蛋殼黑彩陶;高溫黑釉;三階段燒成工藝

荊州郢城遺址秦漢木建構築遺存及其複原研究

盧川 劉建業

摘要:2019~2021年,荊州郢城遺址相繼出土數處秦漢木建構築遺存。本文結合考古及相關材料,考察了遺存年代、形制、性質及營建技術,認為這些建築均由楚地匠人在營建郢城時,出于快速、簡便的目的一并建造。其中三座木構橋梁屬單跨簡支梁橋,南城垣中部地下木建構築為過水涵洞,具有排水并控制城内水系高度的作用。此外,本文還根據研究結果對這些建築進行複原。郢城木建構築的發現和研究,可為中國南方秦漢的城市和建築技術研究提供豐富材料,也可為區域文化遺産保護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郢城遺址;秦漢時期;木構橋梁;木構涵洞;建築複原

●古文字研究

葉家山鄧監簋銘文考釋——兼及周初的監官制度

王子楊

摘要:本文對湖北葉家山M107出土的方座銅簋銘文進行了重新釋讀,認為銘文首字當釋作“”,即“鄧國”之“鄧”,并在此基礎上對“鄧監”以及周初的監官制度作了一定的讨論。

關鍵詞:葉家山墓地;鄧;鄧監;監官制度

楚簡拾零四則

朱曉雪

摘要:天星觀楚簡中所載蔔筮工具“”應釋作“蓍”,讀為“黯蓍”,指一種黑色的蓍草。望山1号楚墓19号簡中“”可讀為“廣荝”,指一種較寬的蓍草。包山231号簡字可釋為“”,讀為“”;256号簡記載的“”應即馬王堆漢墓遣策簡中的“”,疑指幹魚肉一類的食物。

關鍵詞:楚簡;;;;

聯系我們

《江漢考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辦

雙月刊

創刊于1980年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來源期刊

2014年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2015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主 編:方勤

編輯部主任:陳麗新

編 輯:許靜思 段姝杉 高一緻 唐斑

發 行:李鶴飛

英文翻譯:李濤

英文審校:鄭威

繼續閱讀